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針一世界-蘇綉大師李蘭珍

一針一世界-蘇綉大師李蘭珍

蘇綉 - 繡的是細膩,靠的是毅力,修的是博愛

門口的人來來去去,不經意間抬頭看一眼寫有「李綉坊」三個字的匾額,便低頭繼續前行。畢竟很難相信,在這間需要側著身進門的屋子裡,靜靜的躺著蘇繡的結晶。一根針綉出了一個家庭,一雙手護住了一方文化,一顆心喚起了一片共鳴。運用靈活的針法,通過平面的綉制,勾勒出三維立體的效果。這就是蘇綉大師 - 李蘭珍。

蘇綉

李大師今天似乎很開心,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刺繡。

「一根線可以拆出16股,然後用一股一股的細線去綉」。

「這裡很講究顏色的漸變,蘇綉就是在於細膩」。

似乎大師關於刺繡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大師給我看了很多作品,講述著工藝的獨到之處,也講述著他們背後的故事。

「雲都是用很細的線條,幾種顏色的層層疊加,這樣綉使雲彩更生動。突出蘇繡的特點:精細雅吉。」。

「這是南京的某位老闆找我定做的。這裡的屋子是有瓦片的,而這裡的就是茅草屋」。

「每次我坐在繃子前面,彷彿就找到了自我。心可以安靜下來」。

我說,現在時代節奏太快了,很多人都沒法靜下心來研究一些東西。

李大師說,「是的,你看,門外的人走的多快。想想十幾年前,這裡的節奏都是慢悠悠的,蘇州是個慢生活城市,而且這裡又是木瀆,節奏就更慢了。附近的好幾個老太都是九十多歲。」

我說,沒辦法,不然跟不上時代節奏。

李大師說,「現在的人,一聽說這個應該這樣,就馬上改變,一聽說這個應該那樣,就又變了。沒辦法沉下心來去做一件事。而偏偏『藝術』這樣東西,是要靜下心來去堅持做的。」

於是,我不再給現代人找借口了。

「靈感,是對勞動者最好的獎賞」,李大師說。

人生

「2002年來到木瀆鎮創業的時候很艱辛,首先要克服自己腿腳不便,資金短缺等諸多困難。當時一個月繡花大約只能賺500元。後來得到許多朋友幫助,才慢慢支撐下來」。

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副刺繡能夠賣出幾萬元的李大師,當初竟然會如此拮据。

「那時候生活比較艱苦。有一次有個人來找我,好好的一件羽絨服在口袋的地方破了一個洞,扔了可惜,所以想讓我幫他補補。幫他縫好之後想了想,於是又把他的姓氏縫了上去,這樣比較好看。收了35塊錢。」

「我兒子小時候沒見過自己的爺爺奶奶。我們也沒太多時間照顧他。一家人忙著生計,我也就只能用一根針撐起一個家庭。」

我說,您現在是苦盡甘來。

李大師笑得很甜。

「因為早年時候苦過,現在總算是熬過來了,所以我想幫助更多的人。你看我整天樂呵呵的,是因為我想把自己的快樂傳遞給更多的人」。

我準備開始和李大師探討一下對「社會企業」的理解。但是沒等我開口,大師就自發進入了這個話題。

「刺繡本來就是一種需要靜下心來去做的東西,短期是見不到利益的,因為功夫還不到家。那麼既然賺不到錢,為什麼還要做呢?因為要傳下去啊,這是對社會乃至對人類都有意義的東西。總得有人去做,這是為了社會而去做的。」

其實,李大師的自身就蘊含著社企的特質。她來自於社會,利用自己的優勢養活了自己,現在正在回饋社會。如果我們的企業能夠多一些社會屬性,把自己的利潤更多的用在一些回饋社會上,那麼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我們自始至終都沒有談論到「愛」這個字。但是字裡行間,都透露出李大師對這個社會、對周圍的人的愛。

客人的綉品相框壞了,李大師幫忙去修補好。

有人來學刺繡了,李大師認真的教導。

大師說,「我代表的是一種品牌。這麼多年,我不從這裡搬走,就是想讓別人在需要我的時候知道,我就在這裡」。

大師最後也說到,殘疾群體不容易,能拉一把的時候會盡量拉上一把。很多殘疾綉娘都在大師的刺繡培訓班裡。對不少年紀較大或是不便出門的綉娘,大師便接下了活兒讓丈夫開著電動車挨家挨戶去送材料、收成品,不少時候她還得親自上門指點,最遠的時候,夫婦倆開著電動車將綉活從木瀆送到郭巷。

一方文化,需要一方人去傳承。保護以及宣傳傳統文化,是一件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的事。我們在學習大師的心路時,更要提醒自己,唯有「愛人」、「不浮躁」、「耐得住寂寞」,才能更好地活出精彩的人生。

GIF

李蘭珍

1964年出生,蘇州人,工藝美術師。1980年開始從事刺繡工作,並成立了自己的刺繡工作室「李綉坊」。擅長刺繡花鳥、山水、人物、動物等題材。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工藝美術展覽會上獲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企業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社會企業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