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名家的讀書之樂: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有人把書籍比作人生的旅伴、心靈的摯友,有人視書籍為成長的導師、引路的明燈,還有人說「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今日,我們摘編了部分文化大家的讀書心得,品讀他們的書之味,擷取他們的書之趣,尋味他們的心頭好,感悟他們的讀書修養。
今日所談的是自由的看書讀書:無論是在校,離校,做教員,做學生,做商人,做政客,閑時的讀書。這種的讀書,所以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
——林語堂《論讀書》
學問不只是讀書,而讀書究竟是學問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學問不僅是個人的事而是全人類的事,每科學問到了現在的階段,是全人類分工努力日積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這成就還沒有湮沒,就全靠有書籍記載流傳下來。書籍是過去人類的精神遺產的寶庫,也可以說是人類文化學術前進軌跡上的里程碑。
——朱光潛《談讀書》
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工夫去細細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評。「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這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
——老舍《讀書》
我現在跟疾病做鬥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人們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追求使我更加熱愛生活。好的作品把我的思想引到高的境界;藝術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奮;書中人物的命運讓我在現實生活中見到未來的閃光。人們相愛,人們歡樂,人們受苦,人們掙扎,……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純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發了我的愛,我的同情。即使我把自己關在病房裡,我的心也會跟著書中人週遊世界、經歷生活。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力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上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餘生的消耗。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巴金《我的「倉庫」》
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於現代古代,不問他什麼專業,不問他講正經大道理或是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
——楊絳《讀書苦樂》
人類千百年以來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兩端,一是實物,比如長城等,二是書籍,以後者為主。在發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記憶;文字發明了以後,則使用書籍。把腦海里記憶的東西搬出來,搬到紙上,就形成了書籍,書籍是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庫。後一代的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
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永遠不停地向前邁進,靠的就是能讀書又能寫書的本領。我常常想,人類向前發展,有如接力賽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過棒來,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遠跑下去,永無窮盡,這樣智慧的傳承也永無窮盡。這樣的傳承靠的主要就是書,書是事關人類智慧傳承的大事,這樣一來,讀書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麼呢?
——季羨林《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我幼年時到手的書都看,老來才明白這是對五花八門的世界發生好奇心,想通過書本進入一個又一個世界。幾十年過去了,仍然覺得不得其門面入,卻還是想由讀書去讀各種世界。這真是如《楚辭》的《九章·涉江》開頭所說:「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金克木《讀書——讀語言世界》
我讀書很雜,毫無系統,也沒有目的。隨手抓起一本書來就看。覺得沒意思,就丟開。我看雜書所用的時間比看文學作品和評論的要多得多。常看的是有關節令風物民俗的,如《荊楚歲時記》、《東京夢華錄》。其次是方誌、遊記,如《嶺表錄異》、《嶺外代答》。講草木蟲魚的書我也愛看,如法布爾的《昆蟲記》,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花鏡》。
講正經學問的書,只要寫得通達而不迂腐的也很好看,如《癸巳類稿》。《十駕齋養新錄》差一點,其中一部分也挺好玩。我也愛讀書論、畫論。有些書無法歸類,如《宋提刑洗冤錄》,這是講驗屍的。有些書本身內容就很龐雜,如《夢溪筆談》、《容齋隨筆》之類的書,只好籠統地稱之為筆記了。
——汪曾祺《書趣三則》
我從《三國演義》開始,後來又借到了《水滸傳》,看了真帶勁兒。我看的是金聖嘆的評本,仔仔細細讀金聖嘆的評,啟發我邊讀邊品味。我讀的《三國》也是帶評的,是毛宗岡的評。可開始我急於看故事情節,往往把評跳過去了,後來才知道看評更能讓你領會書中的意思,特別是讓你注意欣賞文章的佳處,細微到用字用詞,有時也有醒人的批語,這樣我讀得更入神了。
——馮其庸《我的讀書》
多年以前,讀過一首《四時讀書樂》,現在只記得四句:「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熏風。」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讀書的樂境。「綠滿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瑤琴一曲來熏風」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書會給人一個清涼世界。這種樂境只有在讀書時才會有。
——宗璞《樂書》
讀書最大的快樂在於,從書中發現生活,發現自己過去所不理解的生活。生活當中最大的快樂在於從生活當中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對於某一種處境、某一處風景、某一種感受,你覺得書中所寫與你閱讀所感完全一樣,這就是最快樂的事情。
——王蒙《永遠的閱讀》
閑時,從書架抽下幾本新新舊舊的書來,或許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腦,或許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囈語,或許是人類某種思維興衰全過程的記錄——這全憑一時興趣,心血來潮。有的書早已讀過,或再三讀過;有的書買來就立在架上,此時也並非想讀,不過翻翻、看看、摸摸而已。
——馮驥才《摸書》
以愉快為基本標準,這也是在讀書上的一種誠實的態度。無論什麼書,只有你讀時感到了愉快,使你發生了共鳴和獲得了享受,你才應該承認它對於你是一本好書。尤其是文學作品,本身並無實用,唯能使你的生活充實,而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你喜歡讀。沒有人有義務必須讀詩、小說、散文。哪怕是專家們同聲讚揚的名著,如果你不感興趣,便與你無干。不感興趣而硬讀,其結果只能是不懂裝懂,人云亦云。相反,據我所見,凡是真正把讀書當做享受的人,必有自己鮮明的好惡,而且對此心中坦蕩,不屑諱言。
——周國平《好讀書與讀好書》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河北保定當兵時,曾兼任單位的圖書管理員,管理著三千多冊圖書。這也是一個比較瘋狂的讀書時期。三千多冊書中,文學類圖書約佔三分之一,其他均是哲學、政治、歷史讀物。讀完了文學類圖書,就讀哲學、歷史,像黑格爾的《邏輯學》和馬克思的《資本論》也都是那時讀過的。雖然讀不太懂,但他們那種繞來繞去、搖曳多姿的句子,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許還影響了我的文風。
——莫言《書如燈光》
本文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一盞茶」「一炷香」到底是多久
※魅力古琴:天籟之音,千年迴響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