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式教育,聽說中國學生已經轉瘋!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式教育,聽說中國學生已經轉瘋!

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之後,一直秉持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理念,中國也在不斷從外國學習好的一面,不過針對中國教育這一方面,外國人還是有話要說的。

外國人看中國教育,教育沒壓力出不了人才

一來自位美國的老外說:「以前我總覺得中國孩子比我們聰明,現在才知道,中國父母的職責就是教育出學業優異的孩子,並且一直在逼孩子讀書,甚至連假期也不放過」。以一個美國人、一個旁觀者之眼,冷靜、細緻地觀察了比較典型中國式的教育。為我們反思、省視這種教育方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

這跟美國有所不同,沒怎麼上過學的美國人不大鼓勵自已的孩子上學。

不過,如果中國學校教育的力量在於它的良苦用心的話,其弱點則正存在於那些細節之中。

他們表示不能理解,明明是假期了,為什麼還會有一種叫做暑假或寒假作業的任務。在所有國家中,除了中國,他們國家的孩子都沒有這樣的任務,他們說為什麼要有這樣的任務,假期就是用來玩的。

外國的教育是屬於自由、開放性的,他們不會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太規律,更是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並且放棄完美主義。

而中國式教育往往很追求完美,當看到別人的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自家的孩子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了,對於這些,中國父母只能用「為了孩子的將來」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中國式教育帶著「希望」,肩上有責任,眼裡有目標

或許我們在應試教育上贏得了所有國家,但是在創造力和其他方面上,我們確實還需要很大的改變。不過,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教育仍舊是非常管用的。

我說中國都是義務教育,無論如何高中畢業是有保障的,讀大學的都是國家和一個家庭的希望。

首先,中國學生專業課程比較少,體育類等公共課程學分與時間佔用太多。我所學專業的公共課程佔全課程的30%與學分的30%以上。如果中國學生能把更多時間放到專業課上,效果肯定更好。

其次,中國本科專業實踐培訓與實習機會太少。中國大一、大二、大三沒有時間實習,一直在準備理論性強的考試。而大四時,很多同學幾乎沒有課,但他們卻放棄了這個本該用來實習的學期,而跑去參加各大招聘會或準備考研,不把學到的東西應用於實踐,大四就形同虛設。德國許多大學從大一開始,就給了學生實習的空間。

最後,相當多的校區建設位置與實用性不好。比如不少房子的結構不能為殘疾學生或病人提供方便,有的建築漂亮卻不人性化,建築面積大但使用面積小。結論是,雖然中國大學學費一年比一年貴(即使在德國人眼裡,中國學費都不算便宜),但中國大學的消費者對資源的分配完全沒有影響力,必然造成了現在的供應不能符合需求。

外國式教育值得學習,但是中國式教育不簡單,應該順時代進步

另一方面,現今有很多中國家長糾結於學業負擔和升學壓力,不惜代價把孩子送出國,因為中國式的教育一直被很多國內家庭不看好:「死讀書」,「死記硬背」,「墨守成規」就成為了中國式教育的代名詞。,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把孩子送到中國來接受教育。這是為什麼呢?

據媒體報道,一貫「驕傲」的英國人,居然誠懇地著手普及「中式數學教育」了——不是小範圍試點,而是計劃8000所小學,幾乎佔英格蘭地區小學總數的一半;不是淺嘗輒止,而是包括了經費、師資培訓、課題研究的一攬子計劃。「填鴨式」頗受詬病的「中式數學教育」,牆內開花牆外香,難免讓之前持批評意見的人,心裡五味雜陳。

曾經,「中國式教育」似乎是一個貶義詞。提到它,我們會聯想起諸如「死記硬背」、「填鴨式」、「題海戰術」這類詞語。中國式教育被描述成一種刻板、強硬、不人性化、扼殺創新的模式,唯一的作用不過是「應試」。或許,我們也都很熟悉那種模式化的雞湯小故事。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有哪些不同、中國老師與外國老師相比怎麼不同、中國課堂氛圍與外國課堂氛圍如何不同……反正一到中國就是學生沒有想像力、不夠靈活、循規蹈矩、埋頭讀書,而外國孩子保留著自由的天性和豐富的創造力,大膽、獨立、全面,有無限的可能性。

網路熱傳一篇名為《美國夫婦:我們為什麼送女兒來中國上學?》的文章,文中,美國籍父親和中國籍母親,為了讓女兒接受中國的教育,舉家移民中國。由此引發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思考。他們認為美好的校園回憶、更為公平的中國教育制度、中國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就在去年,英國BBC播出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進行了一場中英教育大PK。在全球QS教育專業排名中位居第一的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這些在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式教育」和在我們國人眼中「中國式教育」的真有所不同嗎?還是我們因為某種輿論蒙蔽了雙眼。

小編認為,東西方教育各有不同。也不能說「中國式的教育」真的就如我們所說的「墨守成規」,只是因為大環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教育模式。英國在課堂推廣中式教育,卻採用中國的「拿來主義」,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另外,作為老師或者家長,除了日常的工作以外,更應該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孩子只有做到了這點,完成了所有合理的作業,只要不危險和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應該讓孩子尋找自己的樂趣,想玩什麼玩什麼——這是屬於孩子們的時間。

教育為了誰?國家的明天,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自己的未來

和諧社會要靠社會裡的你我他,作為中國未來的知識分子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骨幹人才,中國學生肩負重任。只有中國教育領域(而不應該是產業)里的老師、學生和工作人員一起努力,並向國外優秀大學學習適合自己的經驗,才能在中國創造出一個和諧社會,打好中國下一步發展的基礎。所以,在教育方式上。我們應該相互借鑒,相互學習。中國的基礎教育紮實,但確實存在不足。國外的教育靈活輕鬆,但也有它的弊端。任何東西都有兩面性,我們要秉持著這種謙虛的態度,不用太妄自菲薄。知優知劣,才能夠揚長避短。其實,外國人是很羨慕中國人的,絕對是真的!你會發現多一些積極樂觀,少一些消極抱怨,你在的國家不差,外國的月亮沒你想的那麼圓。多愛這個國家一點,她就會變得更好一些。從現在開始,一起努力,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加美麗!

在國家的角度來說,中國式教育當然對部分學生的日常學習時間和課外時間有所犧牲,但是為了超越世界上其他的國家教育上的限制,這種犧牲是值得的,經過我們這些前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創造一個制高點,有了不小的成就,就是人才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好,算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了。只要我們不自私,我們未來的子孫後代享福就行了。

只有祖國強大,你才能不受欺負!只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你才能手握利刃,和平之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紀今日 的精彩文章:

TAG:世紀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