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政協視察推動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全國政協視察推動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當谷歌的「阿爾法狗」戰勝圍棋世界冠軍,人工智慧,這個科幻小說中遙遠的概念,從未像今天這樣離我們如此之近。

新一代人工智慧不僅能重塑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將給實體經濟帶來顛覆性變革。今天,正處於調速換擋期的中國經濟迫切需要人工智慧「賦能」,搶佔新一輪產業和科技革命制高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4月23日至2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率全國政協特邀常委視察團赴廣東,就「推動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開展視察。視察團選擇了廣東和北京兩地,廣東是第一站。身處改革開放前沿,廣東從來不缺銳意創新的精神和勇立潮頭的膽識,在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方面,他們正先行一步。視察團先後到達廣州、東莞、深圳等地,實地視察14家人工智慧創新企業、實體經濟製造企業和科研機構,召開3場座談會,與廣東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企業深入交流。在這裡,委員們看到了最鮮活的實踐經驗,也深深感受到,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還是一片藍海,既廣闊無垠,又波濤洶湧。

「我的時代在背後,突然敲響大鼓。」1979年,詩人北島在作品《崗位》中寫下這樣一句。而今,人工智慧爆發的鼓聲已敲響,轉型中的實體經濟該如何乘勢而上?視察團的委員們想探尋答案。

牽住「智能製造」這個牛鼻子

偌大的車間里機器轟鳴,看不到遍布工人的流水線,只有一個個機器手臂不停地轉動、揮舞。

「這是國產的華數機器人,能用於複雜痕迹的打磨……」4月25日,位於東莞市的廣東勁勝智能集團(簡稱勁勝)工廠內,負責人正向視察團介紹他們「機器換人」的成果。

勁勝是一家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的服務商,而三年前,它不過是珠三角眾多代工工廠中的一個,按董事長王建的話說是「整天跟在客戶屁股後面跑」。這個「騰籠換鳥」的故事,引起了委員們的興趣。

「三年前,有個客戶轉移生產基地,讓我跟著他去越南,我不去這個客戶就沒有了,但我不想去,只能換個出路。」王建告訴視察團,他思考良久,決定向智能製造轉型。沒有技術,王建就收購相關企業,沒有人才,他就滿世界去找。現在公司「未知大數據」團隊的負責人余暘就是王建從美國一所大學挖來的。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要從哪個環節落地?余暘和他技術團隊一來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他們研究發現,斷刀磨損是生產過程中發生頻率較高、影響較大的問題,就以此為切入點成功開發了智能斷刀檢測系統,一根頭髮粗細的精加工刀具發生異常,這個系統就能在萬分之一秒內檢測出來。余暘告訴視察團,他們還將用智能技術解決更多「痛點」,從斷刀到主軸、到能耗,再到整個工廠乃至行業,一步一步在工業互聯網平台上實現智能化突破。

王建講了一個細節讓委員們印象深刻。他說,他曾請一家著名高校國家實驗室的專家來講人工智慧,聽了一整天,沒有一句跟製造業有關,這讓他很困惑。

王建的困惑,也是很多轉型企業共同的困惑。人工智慧聽起來很「高大上」,但這些企業更想知道,如何運用它去解決生產經營中一個個痛點。

「現在有一種趨勢,就是在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上,我們被技術牽著走,而不是通過實體經濟的需求來駕馭技術。」黃丹華常委說。

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該如何「落地」?視察團的觀點是:牽住製造業這個牛鼻子,將推動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定在智能製造上。

這個觀點有充分事實依據:中國是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但大而不強,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市場空間很大。在視察團看來,製造業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最大跨度的消費需求,正是人工智慧的用武之地。

視察團發現,當前,製造業企業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單打獨鬥」的單點解決方案比較多,缺乏行業可行性方案。「每一個企業都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做,沒有差異化發展。」何潤生委員認為。

「很多廠家不知道有什麼人工智慧研發成果可用」,張巧利委員建議通過行業協會實現需求的對接,李衛常委則建議發揮行業和龍頭企業牽頭引領作用,完善以大帶小的產業生態系統。在徐曉蘭委員看來,廣東產業鏈集聚度相對比較高,要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的解決方案,廣東有條件。此外,視察團還建議政府進一步提高政策引導的精準度,有重點的選擇一批智能製造重點項目,打造一批標杆樣板項目,儘快形成推廣示範效應。「有典型性的、融合效益很好的案例,應該加大宣傳。」周新建委員說。

當前,《中國製造2025》與《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都有涉及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內容,但在視察團看來,還需要進一步的頂層設計和具體路線圖。視察團建議儘快出台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性意見和行動方案,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標準規範、開展重大應用示範等方式來推動。

核心技術之憂

「……以前我們用進口機器人,公司請機器人廠商來做服務,對方工程師從上飛機起就計時收費,900歐元一小時,而他們只是來簡單修改一下程序。沒辦法,技不如人,就被人家卡脖子」。4月23日,視察第一天,在與廣東省座談交流時,從事機器人行業的許禮進委員講了這樣一件事,語氣略顯沉重。

「卡脖子」之痛是這次會上熱議的焦點,也是委員們視察時一直探討的話題。當前,中美貿易摩擦處於進行時,美方禁止美國公司7年內向中興通訊出口電信零部件產品,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已嚴峻地擺在國人面前。

沒有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核心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就走不遠,對此,委員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4月26日上午,深圳,大雨。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視察團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及公司管理層進行了一次敞開心扉的交流。美國制裁中興通訊後,與中興業務相近的華為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現場,委員們與任正非探討了很多自主創新的問題,每個人的關切都溢於言表:掌握核心技術刻不容緩。

任正非告訴視察團,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是利潤的兩倍,「我們把研發中心放在發達國家,因為那裡的人才資源最好。」

將今天的利潤投入轉化成明天的核心競爭力,是華為保持競爭優勢之道。視察中,大家看到了人工智慧應用的一個生動例子:華為在全球有460萬個基站,每年要在100萬站點上作業,非常耗時耗力。現在,公司通過3D掃描把每個站點結構數字化,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站點進行質量檢查,減少了人力成本,降低了差錯率。

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中國企業正奮起直追,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視察團體驗到國際領先的智能語音技術,在佳都集團,視察團看到人臉識別技術正應用於公共安全、智慧軌道交通等領域。

「不能什麼熱門就搞什麼,要專註做好核心技術研發。」4月25日,東莞市,視察團走進廣東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張國軍道出心聲。

主攻高精高效智能工業機器人的廣東智能機器人研究院是研發機構,也是一個公共科技創新平台。針對東莞發達的智能手機產業鏈,他們研發出手機外殼打磨機器人,為打破大功率激光器依賴進口的局面,他們研發出世界領先水平的3000瓦「單光纖模塊」原型機。如今,研究院正向一萬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沒有市場應用的人工智慧技術沒有生命力,這是研究院帶來的啟示。

「技術只有用了之後,才能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藍閩波委員認為,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造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產業鏈。

傅惠民常委認為,為人工智慧技術創造市場很重要,「中國高鐵最早的技術是德國的,但現在我們超越了他們,因為我們有市場。」在他看來,既要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術,也要注重人工智慧的應用示範和成果轉化。劉利華常委認為,注重原始創新的同時要注重創新的國際合作,繼續加大開放。視察團建議,對於一些在國際上處於領先的、成熟的、已經具有一定市場應用前景和空間的國產化人工智慧技術,要積極開展應用示範,實現技術與應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急不得,等不得」

「融合的事,急不得,等不得。」視察中,王梅祥常委常常這麼說。

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還處於起步和開創階段,這是視察團的看法。一路上,委員們看到人工智慧技術在幫助理解消費者需求、進行設備故障檢測等方面發揮的作用,不過,這離大家心中的「深度融合」還有距離。

我國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方面,地區、行業、企業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視察團認為,有的企業還要補從工業2.0到工業3.0這一課,就是從電氣化到自動化這一課,要從自動化到信息網路化、智能化,這條路更艱巨。

「沒有政策扶持、平台支撐和大數據,融合不了。」劉卓明常委認為,廣東電子行業集中,製造業比較發達,機械工業水平較高,可以在此基礎上找到融合的結合點。

和劉卓明一樣,委員們都看好廣東先行先試。「希望廣東在相關標準、統計口徑等方面拿出樣板。」4月23日座談時,陳再方常委表達了他的期望。

40年前,改革開放第一聲春雷在南粵大地響起,40年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走在全國前列)。對於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廣東有最迫切的渴求。

擁有雄厚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廣東在智能製造方面卻落後於上海、北京、江蘇。在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中,廣東把智能製造確立為主攻方向,2015年就開始謀篇布局。「其中一項任務,是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並對實施『機器人應用』的企業給予一定比例購置補貼。」廣東省副省長陳良賢向視察團介紹說。

除了機器換人,廣東省還力推工業互聯網創新,省財政拿出2.2億元推動企業「上雲上平台」提質增效,即雲平台商降費一部分、政府財政支持一部分、企業自己出一部分。陳良賢說:「我們不撒胡椒面,各市選出試點企業,讓做得好的企業現身說法,看看有哪些成果再推進。」

搶佔先機,主動轉型,廣東的探索得到視察團的肯定。4月27日,視察團與廣東省交換意見會上,委員們提了很多建議,大家認為,廣東是否「走在前列」,在於能不斷提供對全局有影響的範本和範例,包括樣板、標準、統計口徑、平台建設、創新體制機制等。

「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對統籌的要求很高。」樊傑委員說。李青委員認為,政府的認識一定要到位。會上,視察團提出,構建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生態環境,要重點加強三個方面:平台、數據和政策。建議再部署一批人工智慧電子信息製造、高端裝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平台,加快大數據技術、交易、開放共享平台建設步伐,通過政策法規的完善支撐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缺人工智慧應用型人才,這是不少企業的共性問題。視察團建議大力培養通用型專業人才,並積極對接製造業、金融業、醫療等重點行業的人才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視察團還建議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確保人工智慧安全、可靠、可控。

離開廣東前一天,視察團來到深圳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它與當年改革開放第一「窗口」蛇口僅一山之隔。在前海這個「特區中的特區」,委員們再次聆聽到改革開放的激蕩強音。「春天的故事」仍在繼續,大家期待,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也能給「中國智造」帶來春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2018兩會新媒體報道觀察
《完美搭檔》觀察團暖心鼓勵 助力逆境人生重拾勇氣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