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有一批房子在英國被列入保護名錄,不過並不是因為足夠老

有一批房子在英國被列入保護名錄,不過並不是因為足夠老

有一批房子在英國被列入保護名錄,不過並不是因為足夠老

致力於保護英格蘭境內歷史遺迹的公共機構 Historic England 上周發布了一批保護建築名單。不同於以往,本次入選的 17 座建築全部採用後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有些建造至今不超過 30 年。

「對一些人來說,保護如此年輕的建築就像是把昨天吃剩下的三明治送進博物館,但這些入選建築實際上是無可爭議地出色而具有紀念意義。」關注城市發展與設計的網站 Citylab 這樣評價該舉措。

此次入選的 17 處建築涵蓋了文化、住宅、教育、政府、商業等多種用途,其中 10 處位於倫敦。你可以在名單中找到國家美術館的塞恩斯伯里展覽室(Sainsbury Wing)這一地標性建築,也會看到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Judge Business School)這樣相對陌生的名字。後者設計於 1991 年——只要走進它的內部空間(參見題圖),親眼目睹其中的複雜結構與絢麗色彩,你就很難質疑它的保護價值。

有一批房子在英國被列入保護名錄,不過並不是因為足夠老

更具體地說,塞恩斯伯里展覽室和位於肯辛頓與切爾西地區的「主題住宅」(Thematic House)被評為一級建築,意味著他們關乎「極其重要的利益」(exceptional interest);其他 15 處則被評為二級建築,表明其具有特別的重要性。被列入保護名錄後,這些建築未經當地規劃部門許可,將不得被拆除、擴建或變更。

英國的現代建築保護項目始於 1947 年。任何英國居民都可以在 Historic England 的官網上申報將自己的家列為保護對象,Historic England 也會組織專項調研,搶在地產商之前將尚未引發廣泛關注的重要建築保護起來。

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後現代主義建築。經過 20 世紀上半葉以線條凌厲著稱的現代主義建築浪潮,1970 年代,後現代主義風格應運而生,將古典的裝飾、明快的色彩帶回了街頭。除了文丘里(Venturi)、勞赫(Rauch)和斯科特·布朗(Scott Brown)這些後現代主義先鋒的作品,一些後現代主義建築並不會第一眼就吸引觀者的注意,但默默記錄著建築史的變遷。

Historic England 總裁 Duncan Wilson 在宣布新入選保護建築的新聞稿中說道:

有一批房子在英國被列入保護名錄,不過並不是因為足夠老


「後現代建築為我們的街道補充了趣味和色彩。設計大膽的外立面為住宅建築帶來了活力,螺旋狀的立柱裝點了一所學校的技術大樓,甚至連商務園區都被後現代設計注入了魅力。在英國建築史上,他們是一個影響深遠的階段僅存的碩果,值得通過載入名錄的方式保護他們。」

這一解釋暗示了許多距今 30 到 60 年前封頂的後現代主義建築所面臨的困境。Citylab 分析認為,當年熱烈擁抱這種新風格的房客陸續離開,曾經的「時尚」光環已經消散;相反,一些守舊派依然將其視為西方文明墮落的標誌百般嫌棄。2011 年,曾經的北倫敦地標 TV-am Studio就被除去了後現代風格的裝飾,當時距離這座建築的設計剛好過去了 30 年。

有一批房子在英國被列入保護名錄,不過並不是因為足夠老

1993 年(上)和 2015 年(下)的 TV-am Studio,倫敦。攝影:Oxyman、Gibboboy777

除了現實迫切性,對後現代風格建築的保護也得益於這種美學的復興。Historic England 指出,後現代建築的興盛與 1980 年代英國經濟的蓬勃發展關係密切。2011 年,V&A 博物館的「風格與顛覆」(Style and Subversion)特展再度燃起了觀眾對後現代風格的興趣。2016 年,Historic England 終於將兩座後現代主義建築納入保護範圍。

這種美學復興的跡象還在持續。5 月 16 日起,倫敦的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Sir John Soane』s Museum)將舉行「回到過去:英國建築中的後現代主義」特展。展方表示,通過回顧這段富有創新精神的時期,人們可以看到,過往的建築傳統與開放的未來元素可以成功地融為一體。

《衛報》整理了本次上榜的 17 處建築的照片,你可以在這裡查看。

題圖來自:Historic England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極限挑戰》第四季還是回來了,每個人的宣傳語都是「奮鬥」
今日娛樂:《冰與火之歌》今年沒有第六卷,吉卜力樂園4年後開業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