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緬懷汶川十周年:十年太長,十年又太短

緬懷汶川十周年:十年太長,十年又太短

十年、五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後

歷史都會銘記這個時刻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

這一坐標

北緯31度,東經103.4度

這場災難

8.0級地震

突襲中國四川盆地西北邊緣的汶川縣

10 點 零 6 分 - 與 你 說 晚 安

愛與希望

 JJ陸

林俊傑 

00:00/03:43

今天是2018年5月12日晚

十年前,「5·12大地震」令汶川曾經的一片祥和被瞬間撕裂,數萬名百姓的命運也在劇烈的震蕩中急轉直下。世間儘是山河破碎,人間失格。

十年後,當我再次回顧汶川,看那段艱難又刻骨的歷史,才發現生命不止活著,離開不一定意味著消失,倖存也許是漫長的掙扎,團圓並不只是運氣——歷史發生的時候,一念之差足以改寫餘生。

然而正是這樣的特殊時刻,一張張出現在廢墟與血泊之間的面孔,顯得異常動容。劫後餘生的土地上,所有的親歷者比任何人都更懂得這句話的份量。

十年過去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那些活下來的人,你們還好嗎?

十年真的太長又太短?

1

今天早起,看到不論是還留在成都,還是像我一樣遠在異鄉的朋友,都在轉發關於汶川5·12地震的朋友圈。出門在外,每當新結識的人得知我來自四川,除了聊兩句火鍋和美女,下一個話題大都是「地震那年,你在幹什麼?」

記得當年從教學樓往外跑時,腦子裡一直想的是「地震中的父與子」,想自己如果被埋會不會被挖出來,至今都記得那時的五層樓真的感覺好高,怎麼跑都跑不下去,不斷垮下來的混泥土,揚起漫天的塵埃,耳邊充斥著哭喊聲,小學生太過稚嫩的臉上布滿了迷茫……那時的場景如今就想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地閃過。

儘管成都距離汶川還有些距離,但市區的秩序完全癱瘓」這樣的問答之間,既滿足了朋友的好奇心,也由於「在場感」而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那個時候我小學四年級,現在我都大二了,那個時候看新聞報道只會哭,現在刷新聞更多的是感動。可能是我長大了些,勉強看了些世情,半隻腳也踏進了社會,突然發現汶川對我來說,不再是一個娛樂話題,變得有些嚴肅,甚至沉重。

但很多次,我心裡有這樣的想法,問一問當年的夥伴們:汶川那年,你在做什麼?你周圍的人在做什麼?社會又在做什麼?

2

朋友圈裡的朋友們,轉發汶川地震紀念日時,往往提及生命的逝去,死亡的肆意。十萬人的官方數字,足以觸目驚心,而我們這些離災區一步之遙的人,都知道數字後面還有許多具無法查清的冰涼的屍體,比如我聽說,學校里一個同學的親戚全家埋在北川,無一生還。

如果要寫小說,我也許會這樣開頭:「那是一個夏天,學校的操場上睡滿了男男女女的人。」這些廢話不用你說我也知道平庸至極。但地震那年是一個天然的藝術素材:希望和絕望交織,謊言和真實互博,最終有什麼東西一路下滑,失落至此。

我有這樣的一些記憶:我所生活的地方,在地震後不久,全城計程車幾乎全部停工,自髮帶上礦泉水和速食麵趕往汶川;小學生中不少人把每周十塊錢的零花錢全部捐出來,雖然不懂死亡,但知道「我覺得他們壓在裡面會很痛」。

那個被挖出來的男孩,沖旁人笑著要可樂的男孩;那個躺在擔架上認真地向武警敬少先隊禮的男孩。我們開始在微博上公開地談論災情如何,媒體蜂擁至災區,鮮有官員阻攔;我們發牢騷,質疑政府反應太慢,責問救災物資去向,但是沒有什麼官媒來炮轟我們。

在中國生活久了,會有兩件事情讓你覺得不太可能:統治者認真關注普通人民的死活,社會上下團結一心。恰巧那年都發生了。有上頭的聲音說:救人第一。後來,政府宣布將為地震遇難同胞降半旗致哀,在這個人民共和國里,為普通人民降半旗,這是頭一次。那是我第一次覺得,在中國,人命還是有一些分量的。

3

如果事情的發展是,地震那年以後,中華民族一路騰飛最終偉大復興,那您大可以去讀《知音》或者《故事會》。人類之所以需要小說故事,是因為它可以不管世界的真實邏輯而天馬行空,這句話反過來就意味著,我們所在的世界的確有他的客觀規律和內在邏輯。

這讓我忽然想起另一件事,還是汶川那年,五月地震後的某一天,爸媽突然跑回家,叫上我一起去超市,擠在人群里搶光了所有的礦泉水,接著第二天是海帶,然後是碘鹽。有說大事不好都江堰被污染了的,有說不好了災區爆發瘟疫了,多吃鹽可以預防傳染病的,甚至有說政府打算控制疫情封鎖成都市的。

儘管政府不斷闢謠,但沒有人選擇相信,再沒有人拿出抗震救災的熱情去相信官方話語。我們就這樣在流言和時而趕來的餘震中,度過五月,直到所有人最終安然無恙。後來,每當聽到有人高喊「民智已開」的時候,高喊「和諧社會」的時候,我就不由自主想起這事。

冷不丁有些明白了過來:我們不成熟的社會,是有可怕的、分裂的兩面,我們有時因它的某一面感動地熱淚盈眶,卻不得不回過身來尷尬地直面它的另一面。

4

汶川地震是成都的一瓶烈酒,因為它徹底灌醉了成都。如果說汶川北川在物理上被摧毀了,那麼成都則在精神上改變了軌道。茶館陸續消失,酒吧快速膨脹,政府或私人的投資熱錢大量進入,商業中心遍地生長,建築越建越高,街頭的城市標語從「建設田園城市」變成了不知道什麼內容的東西,但是那些奢侈品店和摩天大樓分明在說:建設我們的新紐約。

雖然這些變化或許本來遲早都會發生,但地震之後,成都是真的變了,有一個數據是,成都的汽車保有量從08年開始飛速上升,陸續超過深圳廣州,僅次於北京上海。要知道,北京上海的平均收入水平遠遠高於偏居西部的成都。沒有人再這樣想著:在一個難得的晴朗下午,端一碗茶坐在望江公園擺一下午龍門陣(聊天),而這是過去成都人典型的生活方式,慵懶,無畏,快樂至上。

5

轉眼十年了,中國經濟也從高速增長走向了新常態,從短暫的百家爭鳴走向了統一思想,社會在花光了八十年代的精神積蓄後,像一個掌聲過後的舞蹈演員一樣疲憊。身邊最常聽到的話是:算啦,你這事就先別做了吧,現在不是零幾年的時候了。

我知道美化一個時代相當荒謬,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對現實的失望和拒絕,但這荒謬似乎更像一種自嘲。地震那年,我們本可以徹查紅十字會的財務狀況,但是我們沒有;我們本可以更加鼓勵言論的開放包容,但是我們沒有;我們本來可以早點在震鬆動了的龐大機器上推動改革與進步,可我們仍然遺憾地錯過。

我說過,我曾想細細地問當年擁有共同記憶的人,那時你和你周圍都發生了什麼,現在又該怎麼看待那場地震?

可是太多人了,和那場汶川地震有關的何止是我們這一小群人,整個民族的記憶,從那以後都再也繞不開那個瘋狂又動蕩,感人又失望的五月。它是那麼藝術化的一面鏡子。可惜,事與願違。太多問題甚至來不及思考,轉眼我們就被時間裹挾,一路尖叫直衝到2018,當實在走不動了,才忽然開始想,地震那年都發生了什麼,又何以流落至此?

我們總說:逝者如斯,生者堅強,說得簡單,做起來真難,他們用十年的時間完成了重生,雖然我們為傷痛掉淚,也為生命感動。也多希望這個世界沒有災難也沒有死亡,也願你們從此沒有別離和傷痛,儘管命運沒有對你們溫柔以待,但十年,逝者安息,活著的你們依舊要好。失去的人都留在心裡,毀掉的生活再來過。

汶川加油,成都加油,中國加油,也願每一個十年前正在迷茫中,十年後更加迷茫的你,即使什麼都沒改變,改變的也只有年齡,但請你繼續努力。

其實,每時每刻的我們都是幸運的,

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

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有人在就不怕

日子一定會過下去

歡迎寄送信件到初聽FM:訴說你的故事

初聽FM|夜你在聽嗎?

微信公眾號:初聽FM

微博:想要大長腿的姑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初聽FM 的精彩文章:

深夜 有些「孤獨」無法言說

TAG:初聽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