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閑逛博物館,來看珍藏的大寶貝

閑逛博物館,來看珍藏的大寶貝

之前迷上了央視的《國家寶藏》節目,新年假期去了南京博物院,回到北京的周末又去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就在天安門廣場的東面!

過地下通道的時候正好碰見,走的非常整齊,有人直呼:真酷!

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國博藏品數量為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可以通過網上預約,簡訊預約和現場取票三種方法,都是免費的!

2002年1月,國家文物局印發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全國有64件國寶此後永久不準出國展出,其中這7件在國博常年展出,也是國博的鎮館之寶!

國寶編號 名稱 時代 出土時間 地點

1、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新石器時代 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閻村

2、陶鷹鼎 新石器時代 1957年陝西省華縣太平庄

3、後母戊銅鼎 商後期 1939年河南安陽市武官村

4、利簋 西周早期 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

5、大盂鼎 西周康王時期 清道光間在陝西眉縣禮村

6、虢季子白盤 西周 清道光年間陝西寶雞虢鎮虢川司

7、孝靖太后鳳冠 明代 1957年北京市昌平縣定陵

後母戊銅鼎——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

「後母戊」青銅方鼎(曾稱「司母戊鼎」),因器腹部內壁鑄有銘文「後母戊」而得名,考古工作者通過對有關青銅器的研究,以及甲骨文中的記載,認為在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三個字中,「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的廟號。以及根據銘文可知,後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兩個兒子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親婦妌而制的。

後母戊鼎右邊是大盂鼎,它是西周早期青銅禮器中的重器。

大盂鼎銘文雖屬西周早期金文,但書法體勢嚴謹,結字、章法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端嚴凝重,雄壯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飭中又見靈動,並達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加之器形巨大,造型端莊堂皇、渾厚雄偉,故作品更呈現出一種磅礴氣勢和恢弘的格局,從而為世人所矚目。

銘文載康王向盂敘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國經驗。認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業績立國,主要是由於其臣屬從不酗酒,每逢祭祀,認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國教訓就在於沉迷於酒。由此告誡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輔佐王室,並賜盂命服、車馬、酒與邦司、人鬲等。盂在銘文中說明作此鼎也是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銘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與臣屬關係的重要史料,一向為史學家所重視。

雍正窯變石榴尊因形似石榴故稱為石榴尊。

口呈五花瓣式,外撇,束頸,圓腹,假圈足。通體施仿鈞窯變釉,外底陰刻「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書款。

清代瓷器是我國瓷器製造史上的一個高峰,尤其是雍正時期,開始大量模仿製造歷代名瓷,窯變釉瓷器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大力發展。其間,仿照宋代鈞窯的玫瑰紫彩釉斑,燒造而成的一種窯變紅釉色,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這種釉色是紅與藍兩種顏色交織在一起,紅里有紫,紫中有藍,極具美感。窯變釉瓷器施釉都比較厚,它的燒制工藝,和修胎工藝都比較精緻。到了清代晚期的時候,窯變釉瓷器的燒制水平開始下滑,燒制的瓷器胎質逐漸粗糙,釉面的色彩斑也越來越少。

清康熙黃地琺琅彩花卉紋碗,琺琅彩瓷器為名貴的宮中御用瓷器,因燒造數量有限,傳世不多,故彌足珍貴。

雍正粉彩梅竹雙燕紋瓶,外壁粉彩繪梅竹喜鵲圖,外底青花雙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該器造型規整,繪畫精細,構圖疏朗雅緻。以白釉為地描繪翠竹、梅枝及梅花。兩隻喜鵲悠閑地棲息於花枝間,構成一幅春回大地的風景圖卷。喜鵲又稱報喜鳥,梅與眉諧音,喜鵲登梅有「喜上眉梢」之吉祥喻意。

粉彩是清代康熙晚期所創燒的珍貴彩瓷品種之一,雍正時期達到最高峰。粉彩具有粉潤雅麗的藝術特色,所以善於表現所繪物象色澤的質感,特別是花卉、翎毛及蟲鳥等的描繪,工細柔麗,所繪圖案有陰陽向背的藝術效果。

這件清乾隆霽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樓主很喜歡,雖然我不是學藝術的,但是美好的東西誰都細化。這是景德鎮御窯專為圓明園海晏堂燒制的陳設品,海晏堂即為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的安放處,1860年慘遭英法聯軍焚毀,海晏河清尊因此愈顯珍貴。

霽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外形上敞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下部內斂,肩頸之間雕貼一對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為耳。外壁施霽青色釉,以金彩繪蕉葉、纏枝花卉等紋飾,近足部飾粉彩仰蓮紋及聯珠紋。外底有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尊需多次入窯和施彩,製作集雕、貼、凸壓之大成,工藝高超。霽青色象徵河清,燕子與「晏」諧音,整件器物蘊含海晏河清,四海承平之意。乾隆時期粉彩瓷器的生產工藝達到了高峰,品種齊全,裝飾技法豐富多樣,繪畫水平高超,器型製作精美,這件瓷尊就集中體現了這些時代特點。

雍正鬥彩海水團花紋天球瓶是鬥彩中難見的大器,也是雍正御窯鬥彩的精品。

人們把斂口短頸,上闊下斂,腹大而扁,砂底微凹的瓷器,稱之為天球瓶。鬥彩又名逗彩,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繪相結合的一種裝飾藝術。明宣德時景德鎮始創,成化時非常發達,清雍正時有進一步發展。鬥彩先以釉下青花在坯上描繪勾勒,上釉燒成後再用釉上彩填塗或點塗成完整的花紋,使用的彩料主要含鐵、銅和鈷,成品色彩豐富、鮮明,繪畫內容亦多種多樣。

皇帝之寶玉印,清朝皇帝的印章稱為「御寶」,當初放置在故宮的交泰殿,由專門的機構—尚寶司來管理。

這方盤龍紐玉印,印文為滿、漢文篆書篆刻。滿漢文合璧印為常用之印章,代表皇權,皇帝頒發的詔書皆鈐此印。

1957年,考古工作者發掘定陵,出土了孝端、孝靖鳳冠各2件,分別為3龍2鳳、12龍9風、9龍9鳳和6龍3鳳。隨葬時裝在八角形的朱漆匣內,然後分別裝入4個隨葬的器物箱中。根據洪武、永樂定製,皇后鳳冠為9龍4鳳,而從出土實物與定製均不符,可知萬曆時冠服制度已有所變化。其中這件屬於孝端皇后的9龍9鳳冠。

孝端皇后飾有9條金龍、8隻點翠金鳳、100餘粒紅藍寶石、5000餘顆珍珠,是定陵出土的四頂鳳冠之一,四冠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這件鳳冠用漆竹紮成帽胎,以絲帛為面料,前部飾有9條金龍,口銜珠滴,下有8隻點翠金鳳,後部也有一金鳳,共9龍9鳳。後側下部左右各飾點翠地嵌金龍珠滴三博鬢。此冠共嵌未經加工的天然紅寶石100餘粒,珍珠5000餘顆。

孝端皇后,王氏(1564—1620年),明神宗皇后,名王喜姐。原籍浙江餘姚,生於京師。公元1578年被冊立皇后,謚號「孝端皇后」。王皇后終其一生只生了皇長女榮昌公主朱軒媖,未生皇子。 孝端皇后是萬曆皇帝的元配,生前當了42年皇后。1956年在北京市昌平區定陵出土孝端皇后鳳冠。該孝端皇后鳳冠為明萬曆年間文物,該鳳冠是皇后的禮帽,是皇后在接受冊命、拜謁宗廟祭祀祖先、參加朝會時所佩戴的。

明宣德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觚,此出戟觚造型端正,釉色沉穩純凈,鎏金極厚,為宣德時期掐絲琺琅的典型器物。

觚(讀作gū),是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觚初現於二里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清宮舊藏(原藏故宮博物院)。

明嘉靖五彩魚藻紋罐,這件五彩瓷罐的肩部繪蓮瓣紋一周,腹下部繪蕉葉一周,腹部繪荷花、水藻、游魚,整體圖繪疏密有致。底部用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

明代繼各種單色釉成功之後,鬥彩、五彩相繼大放異彩,嘉靖五彩較前代更加光影奪目。五彩紋飾多以青在為底色,再加紅、黃、藍、綠、紫五色。不過根據圖紋需要,五色不定俱全。五彩瓷可分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前者亦稱之為鬥彩,是經兩次燒制而成;後一種則是青花和五彩同時上釉,一次成器。這件五彩魚藻紋罐屆青花五彩工藝,是明代影瓷中的精品。

明永樂青花海水雲龍紋扁壺,此瓶是由景德鎮御窯廠製造的。它圓口、長頸、扁圓腹、平底,腹的兩面飾滿青花海水,各有一條白龍,揚爪騰身,出沒於驚濤駭浪之中,頸部用青花飾以卷草紋、纏枝蓮紋各一道。這是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年)青花瓷器中的典型產品。

明代是中國青花瓷器發展的黃金時代,其中以永樂、宣德兩朝最盛,其產品以造型清秀典雅,胎體薄,紋飾凝重,青花顏色鮮艷而著稱於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社區 的精彩文章:

李萌終於回應,說說楊冪詐捐羅生門
鴻茅藥酒,瓶子里到底裝了什麼葯?

TAG:天涯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