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連載】知行小苑

【連載】知行小苑

廁所的圍牆蓋好了,剩下的磚我打算用來鋪條路,從小苑的門口一直鋪到西南角廁所的位置。由於在過去的日子裡,人們從門口走到廁所,走的人多了,也就隱隱的踩出了一條路,我只需按照這條路鋪上磚就好了。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來也是這樣踐踏出來的,人人都循著這路途走,你說它是薔薇之路也好,你說它是荊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但真正的流浪不是到處走來走去,而是呆在自己選擇的地方認真生活。

我堅信我不去走別人的路,自己鋪一條路來走,雖然剛開始艱苦,看不到花,只要你耐得住寂寞就一定會迎來花開。一個不曾用自己的腳在路上踩下腳印的人,不會找到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小苑裡的道路,是我一塊磚一塊磚親手鋪出來的,你走在小苑的路上,就是走在了我的心上。小苑一點都不神秘,這裡面的一切都是從我心底流出來的,都是我用汗水淚水換來的。其實愈是在人們眼睛中充滿奧秘、秘密、神秘和神奇的東西,則愈是和人類生活脫離甚遠,而至高和至真的道理卻往往蘊藏在最普通的事物之中。道路是人們眼中最普通的東西,其實卻蘊含了天地萬物所具有的所有品質,人類所了解的最基本的和最高遠的道理都可以從中得到體現。

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為聞道,次為知道,再為見道,終為得道。春秋魯人仲尼聞道,但不知其所以然,於是不辭勞苦,趕赴洛陽,問道於先聖老聃。先聖論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由此可見,「知道」二字,甚了不起。試問自己你真的「知道」嗎?

《老子》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查了無數資料,有多少位專家就有多少種解釋。其中有位專家還說,「道可道」說不通,先秦古文中的「說」從來都是用「曰」、「雲」。「道」字作「說」字講是唐宋話本產生以後的事情。我還問了好友雷廷,他說你可以換一種斷句的方法來試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按照這種說法,《老子》讀起來簡直可以算作《易經》的翻版了。

什麼是「道」,專家們似乎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但什麼是「畫道」,什麼樣的畫才算是達到「道」的境界,就未必都能說得清楚。因為,還必須要懂畫,懂中國的筆墨。通過打理改造知行小苑,我越發的感覺,固然「道」是一種境界,但首先是一種狀態。畫家本人如果進入不了「道」的狀態,豈能達到「道」的境界?而這狀態又是與人相關的。大道自然,連做人都不能自自然然,圓融變通,筆墨又豈能渾然無跡?「道」不是一個死的東西、抽象的東西,只要符合自然法則運行的就是「道」。從今往後,我會在自己親手打造的知行小苑裡,看雲捲雲舒的美麗自然,聞水流花開的從容自然;一片落葉悠悠蕩蕩的飄下,一滴晨露撲撲簌簌的滾落;陰陽轉換,生死交替,一切都在那麼自自然然不知不覺中發生。也許明白了這一切,才知道該怎樣做人,怎樣看畫,怎樣畫畫,才有可能進入「道」的狀態、「道」的境界,才可能畫出最美的作品。

每個人都有一條路子,通向無限深邃的淵谷。臨淵猶疑的人,仍是有隔,敢縱身的人,一潭清流即是天空。難的不在這認知,而在於躍或不躍。

【往期文章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行小苑 的精彩文章:

TAG:知行小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