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簠:清代碑學運動先聲

鄭簠:清代碑學運動先聲

隸書至漢以降,逐漸被楷書取代了其實用價值,直至清代才又出現新的轉機,不僅擅隸書者相對增多,同時在技法上也開始對漢代隸書進行發掘和研究,而鄭簠正好是這一時期的書家之一。

鄭簠:清代碑學運動先聲

鄭簠(1622—1693),字汝器,號谷口,上元(今江蘇南京)人,是活躍於清康熙年間的書家。他學宋珏隸書二十年,又北上山東、河北尋訪和摹拓漢碑三十餘年,終趨成熟。前人評其曰:「及至晚年,醇而後肆,其肆處是從困苦中來,非易得也。」

鄭簠:清代碑學運動先聲

鄭簠素來作書精勤,態度認真,其弟子張在辛於《隸法瑣言》中言:「先生作字正襟危坐,肅然以恭,執筆在手,不敢輕下,下筆遲遲,敬慎為之。」而這幅藏於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的鄭簠書法軸內容為晉傅玄所作《前有一樽酒行》,原詩為:「置酒結此會,主人起行觴。玉樽兩楹間,絲理東西廂。舞袖一何妙,變化窮萬方。賓主齊德量,欣欣樂未央。同享千年壽,朋來會此堂。」而詩中「絲理」被鄭書為「絲竹」,不知是版本之訛還是筆誤,俟考。然此並無礙這件作品的妙處,其妙處有三:一是作品中體現出的新理異態。於鄭之前,隸書的用筆平直古板、結體整齊均勻,而這幅作品用筆有輕重的主次變化,融入草書的疏勁筆意。如「絲」「萬」等筆畫的牽絲連帶以及尾筆飛白的舞動,皆有草意。二是作品章法上字距寬疏、行距緊密的布局規律,氣息面貌富有書卷氣息,此常被唐以後多數寫隸書者所忽視,而這也是令他成為清代碑學運動先聲的原因之一。三是這件作品於「三月上巳」所書,以此詩記,可想當日他與友人流杯曲水飲宴之狀,頗有書外情境。

鄭簠:清代碑學運動先聲

鄭簠:清代碑學運動先聲

清方朔《枕經台題跋·曹仕碑跋》云:「國初鄭谷口山人專精此體,足以名家。當其移步換形,覺古趣可挹。至於聯扁大書,則又筆墨俱化為煙雲矣。」《史晨碑跋》云:「本朝習此體者甚眾,而天分與學力俱至,則推上鄭汝器,同邑鄧頑伯。汝器戈撇參以《曹全碑》故沉著而兼飛舞。」由此可見鄭簠是偏愛《曹全》和《史晨》的,的確,在鄭不少作品中其書法結體秀雅,皆帶靈動飄逸之風,嘗有學者形容他用筆收尾的波磔像長袖善舞,面貌姣好的女子,輕輕一揮便飄進了《曹全》入了《史晨》,把漢碑的兩種石刻碑美的極致即刻化成歷史的煙和雲。而此軸似乎不同以往,整體少了些俏麗和跳蕩之姿而多了些雄渾沉厚之氣,在結字更為端莊方正以及緊湊,這亦是在漢隸的基礎上求新求變,也反映了鄭簠老而彌堅的藝術追求。

鄭簠:清代碑學運動先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我執著 我逍遙——對話梅墨生
學歐體,別只看《九成宮》,最新出土歐陽詢《翟天德墓誌》一樣精彩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