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瓣8.3分,這才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豆瓣8.3分,這才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4月14日,美國聯手英法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進行空襲。

於是全世界再次關注這片區域。

當今如果要討論局部戰爭衝突,那不可忽視的地區是中東。

戰爭之於我們很遠,或許無法感同身受,但人性的衝突則不然。

今天和大家介紹的這部片子,是一部關於深陷戰爭後遺症衝突的電影。

《羞辱》

???? ?????

這部片子在豆瓣上看過的人不多,但還是打出了8.3的高分。

這部電影獲得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以及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金獅獎提名。

而主演卡梅爾·巴沙則憑藉這部影片捧回了威尼斯影帝。

兩提名一影帝,算是一部佳片。

再仔細一看,這部片子來自黎巴嫩

黎巴嫩?許多小夥伴都得一懵,這國家沒多少人知道。

那「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衝突」呢?

「巴以衝突」是中東地區衝突的熱點之一,也是各政治大國角力的場所。

而黎巴嫩由於和巴以接壤,大量巴勒斯坦猶太難民湧入黎巴嫩。

此外,黎巴嫩上世紀還曾爆發過一場持續近15年的內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黎巴嫩這個國家的人民們可謂是內外俱憂。

而電影《羞辱》,就發生在這樣的背景下。

托尼是一名黎巴嫩的基督教徒

沒事就愛聽愛國演說,偶像是軍隊領導人阿敬。

GIF

托尼和妻子生活得平靜,有一個將要出生的女兒。

一天,托尼像往常一樣在陽台上給植物澆水,水順著壞掉的水管撒到了路人身上。

如果是一般的路人,可能罵罵咧咧兩句,走開了事。

可是被水撒到的,是社區建築整改的包工頭。

也就是電影中的另一位男主,亞西爾

亞西爾是一名巴勒斯坦難民

巴勒斯坦人沒有在黎巴嫩工作的權利,但總有人為了省錢,鋌而走險。

亞西爾工作認真,備受上司的稱讚。

壞掉的水管不符合建築標準,亞西爾只能上樓去和托尼協商換水管。

沒想到,托尼態度極其惡劣地拒絕了。

儘管沒有得到同意,但亞西爾還是把水管換掉了。

托尼看到新換的水管後,二話不說,掄起鎚子就把水管砸了。

GIF

熱臉貼了冷屁股也就算了,對方還完全不講理。

亞西爾再好脾氣也忍不住對托尼罵到:混蛋。

接著我們就見識到了所謂禍從口出,莫過於此。

托尼找到了亞西爾的老闆,表明如果亞西爾不道歉,他將起訴亞西爾。

畢竟在人家的地盤裡,亞西爾的老闆只好勸亞西爾去道歉。

然後準備了巧克力送給托尼的妻子。

托尼直接把巧克力又還了回來,堅持要亞西爾本人親自道歉。

GIF

為了一句「混蛋」鬧上法庭實在不值當,亞西爾最終還是選擇去道歉。

剛走到托尼工作的車間,就聽到電視上正在播放演講的視頻。

這段演講,之於黎巴嫩人來說是愛國。

可之於巴勒斯坦人,它充滿了惡意。

亞西爾沒有說話,托尼走到亞西爾面前,說道:

「你知道嗎,你們是一個混蛋民族,否則你就會道歉,這個壞名聲是你們應得的,就像猶太人說的一樣,巴勒斯坦人從來不會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似乎這樣還嫌不夠,托尼說了一句更狠的話。

「如果沙龍(以色列武裝部隊早期領導人之一)從開始就消滅你們該多好」。

GIF

沙龍是以色列前總理,這話對於巴勒斯坦人來說,無異於說:你早該滅族亡國

聽到這樣的話,誰能忍得住?

亞西爾上去就是一記悶拳,打斷了托尼兩根肋骨。

這一打,事兒變得更大了。

從「混蛋」到「兩根肋骨」,矛盾一步步升級。

導演成功地將國家民族歷史戰爭的仇恨從個人恩怨的角度,一點點放大引出,故事的張力慢慢顯現。

劇情也一層層的往深處鋪開。

第一層:個人。

堅持要得到一個道歉的托尼還是選擇了起訴。

法庭上,沒有人找律師,兩人當堂對證。

托尼認為自己一定能得到一個道歉。

亞西爾則直接認罪。

然而當被法官問到:「是什麼改變了亞西爾本來想道歉的想法」時,兩人都沉默了。

GIF

亞西爾不想重複對自己的民族帶有極端侮辱的辭彙,即使這對他有利。

而托尼呢?他或許也知道,比起那句「混蛋」,或許自己的話才是真正的羞辱。

在兩人的沉默下,法官判了亞西爾無罪。

托尼瞬間憤怒了,他指責法官一定是受賄,被趕出了法庭。

GIF

看到這兒,我們或許會納悶,明明是托尼用的辭彙更具羞辱性,為什麼他如此執著。

他想要的道歉,真的是因為那句「混蛋」嗎?

第二層:民族。

托尼為了再次起訴,故意在車間搬重物,導致病情加重,妻子也因為驚嚇早產。

律師瓦吉迪·韋布表示願意免費為托尼辯護。

而律師麗塔則到難民區找到了亞西爾。

她想要為亞西爾辯護,因為巴勒斯坦人的權利經常被侵犯。

而這一次,托尼的目的還是只有一個:道歉。

兩方律師各憑本事,扒出當事人的過往。

甚至連托尼妻子的隱私也被公之於眾。

庭內的媒體將法庭上的視頻錄了下來,流傳到網上。

隨著事件的發酵,這個案件變成了一個基督徒對巴勒斯坦人的指控

無論是巴勒斯坦人還是黎巴嫩人,他們的怒火都被點燃了。

街道上的人們開始互相鬥毆,砸車。

黎巴嫩軍隊的支持者和巴勒斯坦難民發生了暴力事件。

GIF

這場由一句「混蛋」引發的案件,就像蝴蝶效應一樣,最終變成了一起政治案件,震動全國。

第三層:和解。

看到這兒,或許我們都感覺,托尼純屬找茬。

托尼的偶像阿金在電視訪談中告訴托尼:

「不要以為我不理解你的痛苦,我知道你經歷了什麼,我們不能改變過去,我們可以記住,但不能活在過去,讓它控制我們。」

GIF

托尼的父親認為被羞辱的是亞西爾。

而托尼的妻子,也不理解。

托尼卻說,對你來說沒什麼,對我來說就是一切。

這句道歉的分量,到底是什麼?

隨著律師的調查,我們慢慢的看到了答案。

原來,托尼出生於達穆爾,那是一個被稱之為「海的未婚妻」的地方,美麗平靜。

六歲那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入侵,達穆爾經歷了一場大屠殺。

GIF

也是在那一年,托尼的母親被殺。

托尼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成為了避難者的受害人。

這才是一切仇恨的真相。

托尼一遍又一遍的強調道歉,不是要為那句「混蛋」要一個說法。

而是在所有人都只會同情巴勒斯坦人的情況下,為那些沉默著獨自承擔痛苦的人們,要一個說法。

戰爭的侵害,從不分敵己,托尼和亞西爾都是受害者。

晚上亞西爾去車間找到托尼,故意「羞辱」了托尼。

托尼打了亞西爾後,亞西爾說:對不起。

GIF

我懂你,所以對不起。

電影在一層層的遞進中,以一個小小的口角將民族傷疤血淋淋的撕開。

最終給予觀眾一個以令人淚目的結局。

電影結局被詬病太匠氣,太政治正確,太奧斯卡。

但正如影片開頭所說:代表導演的個人願望。

這就是導演齊德·多爾里作為一個黎巴嫩人的願望。

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與導演的想法,並非黎巴嫩政府官方政治觀點。

影片中的爭論結束於亞西爾的「對不起」。

這場官司給了兩個處於戰爭後遺症對立面的人一個出口。

沒人會真的因為一句「混蛋」就去恨一個人,那些話是一道戰爭陰影下無法癒合的傷口。

兩人從仇視到理解,再到原諒對方。但法庭外的其他人呢?

正如影片中的那段對話:

戰爭於1990年結束,

但沒有在人們的記憶里結束。

為什麼?

民族之間沒有和解。

這種和解該在哪裡?如何進行?

GIF

答案是未知的。

但我們希望,民族與民族的和解,人與人的和解,有實現的那一天。

GIF

分享好電影,為愛電影的人 | 藍影志,微信ID:BluMovi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影志 的精彩文章:

《神探蒲松齡》+《絕密者》+《巴清傳》 林鵬新年存貨不少!
豆瓣8.8分的神反轉,猜到結局算我輸!

TAG:藍影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