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愛迪生、貝佐斯和扎克伯格都信奉的「一萬次實驗定律」

愛迪生、貝佐斯和扎克伯格都信奉的「一萬次實驗定律」

編者按:「當你反思自己80歲時會感到後悔的事情時,它們幾乎總是你沒有做過的事情。它們屬於遺漏行為。你可能很少會為你做過的失敗事情感到後悔,但未曾嘗試過的事情會讓你覺得遺憾。」 電商巨頭亞馬遜與火箭公司Blue Origin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傑夫·貝索斯日前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本文編譯自medium上原題為「Forget The 10,000-Hour Rule; Edison, Bezos, & Zuckerberg Follow The 10,000-Experiment Rule」的文章。

很多人都以為燈泡是愛迪生髮明的。其實不然。

在愛迪生想做出新燈泡之前,有23個發明家早就做出各種燈泡雛形。愛迪生算是發明燈泡活動來的比較晚的。當時已經有弧光燈,用於街道和大型建築照明。

弧光燈

愛迪生和他的團隊為了做出新燈泡,夜以繼日地工作了一整年,做了上千個實驗。終於在1879年10月21日,他們取得了成功。隨後,愛迪生的各種發明在5個不同領域都大獲成功:電力、電影、遠程通訊、電池和錄音設備。他就是那個時代的神一般的存在,就像我們今天的馬斯克、貝索斯和扎克伯格合體。

「我沒有失敗,我只是嘗試了一萬種失敗的方法。」

為什麼愛迪生能在這麼多領域大放異彩? 答案只有4個字:刻意實驗。對於愛迪生來說,開公司跟發明是一樣一樣的。

刻意實驗在今天這個時代同樣適用。「亞馬遜的成功,秘訣就是每年每月每天不斷進行實驗。」貝索斯這樣說。而扎克伯格也曾提過:「給我們帶來成功的眾多因素中,最讓我自豪的一點就是我們這樣的測試框架...每個時點都有成千上萬個版本的Facebook在運行。」

貝索斯和扎克伯格言下之意,不是說實驗是給他們帶來成功的眾多策略之一,而是說實驗是帶來成功最重要的策略。眾多領域中,無數成功人士都採用了相同的策略。不管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這項策略都能提高你成功的幾率。

做一萬個實驗的效果優於一萬個小時的練習——為什麼

很多人都聽說過格萊維爾(Malcolm Gladwell)的一萬小時定律:想要成為任何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你必須經過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

但是研究發現,一萬小時定律不能解釋所有獲得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在專業領域。2014年有一項對之前88項研究的回顧,研究人員發現,"刻意練慣用來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獲得成功,用處不大:遊戲領域26%,音樂領域21%,體育領域18%,教育領域4%,職業領域甚至不到1%."。如果你是一萬小時定律的狂熱信徒,這樣的結果可能會讓你咋舌。

也就是說,如果你所在的領域變化很慢,甚至「」止步不前」的話,比如音樂和體育領域,那日積月累的練習,自然對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有可能讓你成為大師。如果過去跟未來沒什麼兩樣,過去要成功,需要大量練習,那現在也還是老辦法。但是對於變化很快的領域,比如科技和商業領域,刻意練習的投入產出比就不如人意了。

愛迪生和下文中的例子將會說明,要獲得成功,我們應該增加的不是刻意練習的時間,而是實驗的次數。所以說,與其按照一萬小時定律說的來,倒不如試試一萬次實驗。

人類的歷史長河中,科學方法帶來的進步遠比某種哲學方法要多。而科學方法的核心就是實驗:建立假設,用實驗證明假設正確與否,分析實驗結果,然後基於實驗中了解到的知識,建立新的假設。一萬實驗定律就是把實驗室中的「金科玉律」,應用到生活當中來。

與其思考每天的工作要做什麼,列出代辦清單,倒不如列出「待試清單」,就像達芬奇那樣。達芬奇傳記的作者艾薩克森寫道,「每天早上,達芬奇都會列出自己想了解的東西:人為什麼打哈欠?啄木鳥的舌頭是什麼樣子?

一萬實驗定律要求你每天不斷找機會收集數據,而不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完了。而且,每天都需要回顧這些數據,刻意地思考其背後的含義。

比方說,每次打完銷售電話之後,你都可以問自己一個新的問題,想辦法提高銷量。那麼,每一次電話都是一個收集數據和反思的機會。又比方說,你想通過提高睡眠質量來提高工作效率。你可以搜集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試試自己覺得可能有用的辦法,養成相應的習慣。然後,通過睡眠監測獲得睡眠時間(數量)和質量的數據,做出相應調整來不斷優化睡眠質量。

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時間成本很高:假如每天練習3小時,需要10年才能完成。做一萬個實驗估計也很有挑戰性,但是我覺得一天做三個實驗還是可行的。

一萬實驗定律在學術界為何能取得成功

如果愛迪生能通過不斷做實驗來獲得成功,那其他領域的大師通過同樣的方法,也應能取得成就。過去幾十年,學術界也在不斷探索成功的奧秘,而事實也確實如此。Simonton的研究顯示,每個領域50%的成果,來自頂尖10%的專業人士。

而世界各個領域頂尖的專家成功的根源,不在於他們比同業高明,不在於他們的有更好的想法,更好的點子。只是因為他們的想法更多,點子更多罷了。

每1000個點子里有一個超凡脫俗,而專家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們提出的點子遠比他人多的多,贏在量上,而非比例。雖然說點子多,失敗的次數也多,但成功的數量自然也增加了。

「而最讓人著迷的就是,這些有創意的人的成功率,並不會因為自己的專業程度和知識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就算是所謂的天才,也無法預料自己的下一個作品是平庸,還是驚世之作。「

也就是說,通過增加嘗試的次數,就能提高成功的次數,好點子、好作品數量也就越多。

一萬實驗定律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一萬實驗定律在不同領域都發揮了作用。世界上最具創意的科技公司,大多有兩個特點:技術先進,結構精簡。而他們每年嘗試的新事物成千上萬。

愛因斯坦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的相對論,但是他還有248篇其他論文.Erdos與他人合著的論文有1500篇,那麼多論文,最重要的、讓他被人銘記、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的,只有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要知道,一年能發表一篇論文的科學家,還不到1%。最長壽的娛樂節目SNL,每周都要做實驗,頭腦風暴、調查、劇本修改,最後呈現在觀眾面前的都是冰山一角。紐約客的諷刺漫畫每周都有50多個自由職業畫家交稿,每人交稿數量高達10份,最後發表的也只有一份。

世界上最成功的電影工作室Pixar,為電影《瓦力》做了10萬份劇本,才最終定稿。

而那些願意在私人生活中不斷實驗的人也取得了很多好處。美劇《實習醫生格蕾》和《醜聞》的製片人、作者Shonda Rhimes做了個實驗,為了緩解自己的社交方面的焦慮,讓自己不那麼工作狂,在一整年裡,她對每個問題都回答「好」。而她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只有在嘗試過各種不同事物之後,人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該把精力放在何處。

企業家Jia Jang也做了個100天的個人項目:這一百天里,他每天都會強迫自己做一些自己覺得尷尬、最後很可能受到他人拒絕的事情,並且全程錄像,比如,請求別人讓自己在他們的後院踢球。Elizabeth Gilbert辭職並且離婚,花了一年世界在世界各地旅行,探索自己的內心。她後來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就是我們熟知的暢銷書《Eat,pray,love》,還拍成電影。Ari Meisel患有Crohn『s病,醫生說無法治癒,他卻通過收集自己的數據並不斷實驗把自己治好了。

實驗次數夠多 成功的數量也自然增加了

如果實驗有如此巨大的力量,為什麼嘗試的人不多呢?

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首先,我們的文化對效率「鬼迷心竅」。我們總想在最短的時間裡完成最多的任務,所以我們會系統化、自動化甚至外包。而每天花時間做有創意的事情,不但每次後果無法預料,長期的效果一時之間也看不到。實驗在長期看來是很有效率的,但是短期看來像是在浪費時間。每天花15分鐘刻意學習,可能都有困難,更何況還不一定能取得成功的結果。雖說現在的社會鼓勵人們嘗試,就算失敗也無所謂,但是人打心底里還是害怕失敗的,會覺得慚愧和失望。

但我在了解做實驗的極大好處之後,終於克服了自己害怕失敗的恐懼。說到底,還是要用數據說話。

如果你實驗達到一定數量,你成功的幾率就自然增大。隨著你不斷做實驗,每次實驗的質量也不斷提高。因為你會將之前學到的東西應用到新的實驗里。過去的失敗會為未來的成功做鋪路石。

只要成功一次,過去的失敗的損失都能得到補償。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你在賭博,每次有10%的機會能翻100倍,賭輸的概率不變,還是十賭九輸。但你還是該每次都去賭,因為只要贏一盤,之前的損失就會回本。

目前的技術和工具能讓我們做更多的實驗,不斷地嘗試。不管是使用應用、服務還是監測設備,我們都能很輕易地得到數據,解讀數據然後實時追蹤自己的進展狀況。比如說在健康領域,我們都能監測自己的血糖水平、睡眠質量、活動水平、心率、腸道微生物群和基因,不斷改善自己的健康。同樣的方法也適用於我們的人際關係、智力發展、幸福感、效率和理財。

如果不同領域的人都能開始這些方面的刻意實驗,你當然也可以嘗試。

愛迪生身上最值得學習的一點:把實驗精神發揮到極致

愛迪生的成功,不在於他擅長發明。而在於他創建的發明工廠,整個團隊不斷做出新產品。他設定的目標是,每10天一個小發明,每半年一個大發明。每次有重大發明之前,他都會測試成百上千個設想。

那麼,將實驗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生活將會是什麼面貌?

首先,不同實驗也應有優先次序:因為有些實驗時間緊、節奏快;有些實驗帶來小的改變;有些會改變你的人生;有些實驗成功率很低;有些十有八九能成。在剛開始的階段,你可以試試在經濟和時間上比較寬鬆、要求不那麼高的實驗,同時要有能改變人生的潛能,回報也比較可觀的實驗,就像買彩票一樣。我稱這一類實驗為彩票實驗。

其次,我建議每天做3個實驗。每天早上,想出3個自己想做的實驗、收集數據,在晚上睡覺前分析這些結果。嘗試一個月,看看自己的生活會有什麼改變。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網路大電影迎來契機,精品化、IP化能否幫助《四大名捕》贏得市場?
允許用戶刪掉登陸憑證信息,Hypr用分散式認證降低信息泄露風險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