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府井街道整治之口袋公園

王府井街道整治之口袋公園

王府井街道整治之口袋公園

存在與遺忘,文化片段在建築中復辟

公元2017,古城北京。

文化的潛意識猶在街頭巷尾的生活細節里游弋,舊城的文脈表達卻在此起彼伏的建設迭代之中破碎支離。僅存的舊城片段已經成為稀有的存在,彷彿瀕危動物般被圈養起來。那些珍貴片段,漸漸褪去生活的本色,成為少數人的收藏。對於絕大多數人,這些片段已經成為被遺忘的存在。當偶然路過或聽到議論時,你的記憶才會被喚起。但在其他時刻,這些片段彷彿從時空中消失了一般。

內心敏感的人總是對遺忘痛心疾首。他們要求人們必須對曾經的舊城有著最清晰、最明確的記憶,渴求當下的建築實踐在復辟記憶中實現舊城的榮光。但沒有任何人和物能逃過時間的碾壓,記憶一旦成為記憶就必然被遺忘。更可悲的是,人本身就是喜新厭舊的動物。舊時生態的每一個神經末梢,似乎都在承受著自然風物與人居社會新陳代謝的壓力。

無論是「牆上痕」,還是「樹下蔭」,這些舊日北京城生活最尋常的細部,在今日渴望著一種存在的合理性。合理生髮於自由,文脈渴望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得以表達,成為今日城市生態中尋常萬象的一隅。文脈的重新植入潤物無聲,新舊的共生大象而無形。自然的狀態,使得舊城文化肌理的回歸富於尊嚴。

舊日京城生活的尋常細部

王府井西街與大紗帽衚衕轉角,口袋公園改造前、後

傳統與當代,在互通中致意舊時生活情致

此次王府井地區整治提升工作,集中在王府井西街以東、北至大紗帽衚衕、南至大甜水衚衕的街區。王府井西街作為王府井步行街西側的機動車道路,經過十餘年的建設,終於南北貫通,成為步行街西側的主要交通幹線。雖然大紗帽衚衕與大甜水衚衕的街道名稱,在目前還保留了「衚衕」的稱謂,但是已與王府井西街一樣,均經過了不同程度的街道展寬。因此,這個街區的城市界面形成了參差不齊的輪廓,以及不完整的建築外觀。凹進的空間共有4處,面積較大的兩處分別位於周圍三條道路的交叉口,另外西側和南側還各有一處。均是三圍合的場地,一面朝向街道敞開。其他相鄰的街區界面比較完整,在街道擴展的同時得到了比較好的恢復。

口袋公園區點陣圖

在眾多的街道拆遷形成的情況中,這個街區在街道擴展後形成的狀況,是不常見的。筆直的城市街道與老街區院落肌理的衝突,全部集中到這四個被明確界定的小空間上——它們似乎在向經過此處的人們訴說這裡的歷史和往昔繁榮,而今一棟棟建築原來的主人已經搬離,人去樓空且房倒屋塌。

這些打開的界面在空間上已經與城市街道相連接,應該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新的部分;但地面的高起、牆面的裂縫和殘缺的屋頂樓板,又在告誡著人們請勿進入。即便將其內部空間收拾乾淨、提供給人們活動,但是城市道路的界面仍然不完整,城市空間結構混亂的問題依然存在。

我們希望此次整治設計既可以提高城市街道的完整性,又可以將幾個小空間形成的新的公共空間類型與街道空間相連接;既不使用傳統形式的磚牆做封閉處理,又要找到通透的形式回應舊城風貌和文化傳承。

GIF

王府井西街與大紗帽衚衕轉角口袋公園施工過程:種植樹木、更換鋪地、「牆上痕」吊裝、噴漆,鋪地細化、井口石置入,補充綠植、夜景效果

GIF

王府井西街與大甜水井衚衕轉角口袋公園施工過程:種植樹木、鋪裝更新、「牆上痕」定位

最終,設計確定了「牆上痕」的概念:將北京傳統建築中的磚牆作為圖像提取的對象,翻轉磚牆的構造、得到磚縫的負形,藉此復原存留在北京人腦海中的,兒時對古老磚牆在陽光照射下的明暗、光影變化的印象。「牆上痕」提示出的情景,是對消失的衚衕與四合院的留戀,併兼顧了當代性的觀念表達。

「牆上痕」細部,磚縫的負形

包容與共生,重構多元人群和居場域

對「共生」狀態的建立,是「牆上痕」的核心設計目標。這種共生的終極理念,是人群的共生。項目所處區域的人群構成較為複雜,既有本地居民也有外地遊客。不同人群對周邊環境的訴求不同,因而產生了矛盾。項目希望通過對空間的劃分,通過不同尺度的層次處理將城市空間的複雜性呈現出來,為不同群體創造共同的公共空間,提供對話與交流的可能性,以此喚醒公眾對於舊城生活的集體記憶。

改造後,王府井西街與大甜水井衚衕轉角口袋公園內部活動場地

改造後,王府井西街與大紗帽衚衕轉角口袋公園與街道關係

「牆上痕」作為對這片場地的新的介入,所用材料是現代的鋼,造型是當代的直線和曲線,這些外在特徵明確標誌著它的「新」的屬性。但「牆上痕」的圖案是傳統的磚,其與背後老牆的交互,暗示著它與「舊」的對話關係。

「牆上痕」鋼結構工廠預製

「牆上痕」現場吊裝

改造後,牆上痕與周邊牆體關係

新物的介入並不是打破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而是在新舊對話中建立起場地延續的文脈,使相互共生成為可能。設計希望路過此處的人們能夠以更多的角度進行觀賞,但在遠處觀察或者直視的時候,良好的通透性讓視線可以直抵「牆上痕」後面的老牆,提示一種「消失」的感覺。

改造後,王府井西街口袋公園人視

參與著這場對話的還有場地內的植株。新種植的國槐與場地內本已存在的高大樹木共同營造出「樹下蔭」的場景,加之「牆上痕」之上的立體綠化和擺放在場地內的盆栽植物,共同構成著一幅幅老北京四合院內舊時生活場景的片段。

改造後,王府井西街與大甜水井衚衕轉角口袋公園鳥瞰

王府井西街與大紗帽衚衕轉角口袋公園平面圖

王府井西街與大甜水井衚衕轉角口袋公園平面圖

項目名稱:「牆上痕、樹下蔭」——王府井街道整治之口袋公園

主持建築師:朱小地

建築師:張丙生,趙偉,呂行,王欣

裝置製作:齊迪

燈光設計:胡芳

結構顧問:劉長東

完成年份:2017.9

佔地面積:950平方米

攝影師:胡明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規劃師筆記 的精彩文章:

竹建築,不一樣的美
德國的停車樓

TAG:規劃師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