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要戰爭及其典故(三)
中國古代有很多經典戰爭,這些戰爭很大程度上成為歷史的轉折,改變了歷史進程,很多典故也都出自這些戰爭。今天小編帶大家繼續梳理先秦時期的重要戰爭。
長勺之戰。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此次戰役,是繼干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齊國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個霸主,西周平定天下後,周天子封姜尚(姜子牙)於營丘,國民為齊,齊國早期在姜子牙的經營下,發展工商業,利用當地魚鹽之利,人口大增,使齊國成為大國。後期公子小白即位,即齊桓公,春秋五霸的第一個霸主。
齊與魯是春秋時期的鄰國,都在今山東省,齊在東北部,魯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齊襄公即位,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次年齊襄公為公孫無知所殺。第三年春天,齊人殺死公孫無知,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君位。稍後,魯庄公也親自領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爭奪君位,八月魯與齊師戰於乾時,魯軍大敗。齊桓公逼魯庄公殺死公子糾。魯庄公十年春天,齊借口魯國曾幫助公子糾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興兵攻魯,兩軍戰於長勺。這就是文章所記敘的齊魯長勺之戰。
戰爭結果,齊國敗,魯國以弱勝強。
長勺之戰是齊桓公爭霸鬥爭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魯齊長期鬥爭中魯國的一次罕見的勝利。它對齊桓公調整完善自己的爭霸戰略方針具有一定的影響。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說過:「春秋時候,魯與齊戰,魯庄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後來被曹劌阻止了,採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造成了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的戰例。」」當時的情況是弱國抵抗強國。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於民;敘述了利於轉入反攻的陣地——長勺;敘述了利於開始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敘述了追擊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雖然是一個不大的戰役,卻同時是說的戰略防禦的原則。曹劌論戰所敘述的原則和長勺戰例,成為中國後世「後發制人」防禦戰略思想的寶貴借鑒。
相關典故:曹劌論戰,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成語「呆若木雞」本意是褒義?
※如何理解「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霍去病、李廣、管仲、吳起有話說
TAG: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