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位104歲老人的死亡之旅

一位104歲老人的死亡之旅

卓爾不群,品味非凡

大衛營

只限小資和中產的品位人士進入

作者:張老六 來源:世界華人周刊

死亡,一向是人們所忌諱的字眼。而一個百歲老人,卻踏上了尋死的漫漫征程。

前幾天,一位名為大衛·古德爾(David Goodal)的104歲老人,吸引了BBC、CNN、彭博新聞、紐約時報等國外主流媒體的報道。

就在一個多星期前,5月2日,澳大利亞珀斯國際機場。

他坐在輪椅上,和身邊的家人朋友一一告別。

此情此景,多數會被誤認為是日常旅行告別。

但其實,這是一場飛往瑞士的「死亡之旅」,只有起航,沒有歸期。

而就在今天(當地時間10日中午),他在瑞士接受了自願安樂死。

在安樂死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說「我很高興能夠結束我的生命」,自己活得實在太久了。

01

古德爾和第二任妻子

但古德爾的志向顯然不在家庭,他在倫敦大學等知名學府拿到了3個博士學位,他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在工作上,曾到澳洲、英國、美國和迦納等國家的大學任教,發表了100多篇論文。

古德爾博士65歲時編著了一部長達30卷的《世界生態系統》系列叢書

65歲時,古德爾就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他不甘寂寞,仍活躍在自己熟悉的領域。

甚至在2014年,也就是他100歲時,他還在影響因子1.39的SCI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102歲時,他還因為在科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被授予澳大利亞勳章。

102歲的古德爾博士被授予勳章

古德爾業餘愛好是排演戲劇

他的視力還嚴重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比如看報紙、郵件,這些都阻礙了他更好地參與學術研究。

還有一點,他的朋友幾乎都死光了。

事實證明,他基本已經喪失了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

02

獨自生活的古德爾博士

03

那麼,該如何理解「有尊嚴地結束生命」?

社會中那些需要被保護的弱勢群體,當尊嚴與死亡對抗時,是否有自主選擇死亡的權利?

安樂死只適用於絕症患者嗎?

因為畢竟,很多人在沒有任何疾病的情況下,也在經歷著「慢性疼痛」。

比如,弱勢群體之一的老年人。

據聯合國預計,全球超過60歲的老年人將從1995年的5.42億增加到2025年的12億,到2050年,老年人人口將佔全球總人口的20%以上。

而這些老人,因為身體、心理、經濟等原因,成為被虐待的對象。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六分之一60歲以上的老人成為受虐者。

年紀越大,受虐的比例越高,其中又以失智症患者丶精神病和獨居長者是高危險群。

令人驚訝的是,有47%的施虐者是來自於他們的子女和看護。

比如媳婦在嚴寒的冬日,朝婆婆頭上潑冰水;香港有個看護院無視老人的尊嚴,讓他們赤身祼體排隊等洗澡。

呼籲自願安樂死的人群

老年人遭受冷落和虐待,已經是一個悲哀的事實。

貧窮、飢餓、疾病以及親人的語言行為暴力,都成為老人一心求死的原因。

為此,聯合國將6月15日定為「世界虐老關注日」,希望讓所有的老人,能有尊嚴的活著。

但這是一個漫長等待的過程,在這個老齡化日趨嚴重的社會,世界各個角落每天都在上演著虐老事件。

所以,作為一個公民,他是否應該擁有完整的公民權,甚至包括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死亡方式,成了令人深省的話題。

當然,有的國家正在重視。

比如,2002年將安樂死合法化的荷蘭,就接受了一對91歲高齡老人的安樂死申請。

接受安樂死的Nic和Elderhorst夫婦

這對結婚65年的夫妻,丈夫中風,妻子患有老年痴呆症。

他們都不是符合安樂死的「絕症」條件,但他們都不想獨活在這個世界上,「一起死去是他們最深切的願望」。

最後他們在自己的房間里深情一吻,一同死去。

04

儘管比利時、加拿大、哥倫比亞、盧森堡和荷蘭(以及美國的一些州)等國家允許安樂死,但僅限於絕症條件。

而瑞士的安樂死,已超越了這個範疇,自1942年以來,只要動機不自私,他們就允許安樂死。

且瑞士是唯一一個對外國人提供安樂死的國家。

每年大約有200名外國人到瑞士申請自願安樂死。

執行安樂死的藥品

但你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到瑞士接受安樂死的成本非常昂貴 ,據英國媒體報道,這筆費用到要在6500英鎊到15,000英鎊之間。

用江湖上的話來說,就是:想死?沒那麼容易!

因此,就有支持安樂死的非營利組織,為那些「想死卻死不起」的人群,研究出自殺神器。

比如下面這款「石棺」,通過眨眼就能控制自殺,無需他人幫助就能觸發死亡。

還有下面這一款,一氧化碳發生器。

所有尋求安樂死的人,都認為「死亡不應該隱藏在某個房間背後」,而應該光明正大、有尊嚴地死去。

如果疼痛不僅來自身體,而是來自生活不愉快、沒有尊嚴或是成為他人負擔等問題。

那麼,是否應該重新定義生命的意義,以及安樂死的範疇?

這更像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健康問題。

古德爾博士最終在家人的支持和安樂死倡導組織的幫助下,籌得2萬美元飛往瑞士,並在5月10日接受自願安樂死。

看著古德爾在臨終前露出久違的笑容,我們不禁祝福他終於達成心愿:「我並不害怕死亡,而是會歡迎它。」

死亡,一向是人們所忌諱的字眼。

大部分都只意識到有尊嚴地活著,卻很少人去領悟如何有尊嚴地死去。

安樂死,是輕賤生命,還是尊重生命,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

但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在能獨立自主的時候,參透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價值。

無論生死,尊嚴是人生最珍貴,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

看看國外黑科技,驚到了……

◆德國榨汁機厲害了,我的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人聯誼會 的精彩文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反雞湯負能量漫畫

TAG:華人聯誼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