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空手道的鼻祖原來是我們熟知的中華武術里的一套拳法!
一到寒暑假期,家長們就會帶小孩子去各個跆拳道和空手道的補習班學習國外的武術,但是這其中的空手道的鼻祖是來自我們中國武術的一個流派哦,那麼我為大家說說空手道的來歷吧!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在中國東南沿海無惡不作。倭寇最猖狂時,80人在寧波登陸,竟一路殺到南京城外又再殺回去。然而在溫州地區,倭寇卻一直討不到便宜,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當地很多人會武術。
溫州當地武術大多來自南少林。南宋一個名叫吳金明的將軍帶著南少林的武功秘籍來到溫州定居,留給後人一套「大力金剛指」,吳家的後人當眾施展這種功夫,竟能以兩根手指把一輛11噸重的大車拖動十幾米遠。
此外,溫州當地本就民風剽悍,大家閑來聚在一起,常以搏擊為戲。在永嘉的毆渠,一共400多家農戶,幾乎家家都設拳壇,甚至有人說這個地方「公雞都會三路棍法」。
在這樣的地方,倭寇自然難以佔得上風。當地百姓推選王沛、王德叔侄二人為首領,組織大家打擊倭寇。王沛、王德為了抵制倭寇,還專門籌集資金建造了一座永昌堡。
然而,倭寇也非等閑之輩。1558年,800多名倭寇偷襲永嘉場南之梅頭,圍攻海安所。王氏叔侄立刻率部應戰。不料,王沛中了倭寇「誘敵深入」的奸計,被成倍於自己的倭寇包圍,全軍覆沒,他自己也不幸戰死。倭寇隨即包圍溫州郡城,王德在率兵出擊時中了埋伏,被殺後還慘遭剝皮。「雙王」的失敗震動了明朝朝野和正在浙江的戚繼光。戚繼光+此時正在訓練對付倭寇的精兵,他召開軍事會議,讓大家一起討論對付倭寇的辦法。
會上,另一位抗倭名將俞大猷提出,倭寇的陸戰能力很強,但水戰能力低劣。明軍應該想辦法在水上就把倭寇戰敗。其他人則提出,在船上作戰有特殊性:船上地方狹窄,能夠施展的地方大小往往還不及一張八仙桌,因此應該借鑒一些講究爆發力的搏擊術。此外,海上風高浪急,倭寇很難站穩,這時,下盤功夫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溫州當地的一些武術套路中,像白鶴拳、螳螂拳、猴拳、虎鶴雙形、五雞拳等,都以原地的閃轉騰挪為主,往往能在近距離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倭寇開始侵擾後,結合上述武術優點的一種武功溫州船拳開始在抗倭隊伍中流傳開來。這種船拳最初在當地女子中間流行,原因自然是倭寇肆虐後,女人尤其容易受害。這種拳法除了有難 施展範圍小、 短距離打擊力大等特點外,更有許多攻擊男子要害部位打的招數。
然而,有了船上搏擊之術,永 倭寇另一大優勢又令抗倭隊伍頭疼: 倭寇手中的武士刀長約五尺,而倭寇又十分善於跳躍,往往一縱就是一丈。這樣,往往看上去倭寇還距抗倭士兵很遠,可眨眼間對手就能把刀伸到抗倭士兵的跟前。
為此有人提出,可以用溫州船老大的撐篙。這種撐篙長約3米,頭部如果裝上撓鉤、尖刀就能形成長距離武器。此外,永嘉當地有一路梅花棍也有了用武之地,這種簡單的武器用於實戰後效果極佳,許多倭寇甚至誇張地稱之為「狼籠」。
1561年, 戚繼光練成精兵。有情報說,倭寇將侵襲滄南的金鄉衛,戚繼光率4000名精兵連夜趕到,把倭寇堵個正著。威家軍先用紅夷大炮、弗朗機轟擊,再出動戰船,船上士兵拿手中的「狼筅」去鉤倭寇的座船、刺倭寇的頭領,倭寇被打得異常狼狽,好不容易衝上岸,只見一些農民軍頭戴斗笠、手持尖刀,12人一組列出一種古怪的陣法一鴛鴦陣。
這種以12人為一個作戰基本單位的陣法,長短兵器結合,可隨地形和戰鬥需要不斷變化。其基本原理據說也是來自於武術的中長短配合原則。倭寇拿這種陣法毫無辦法,最後大敗而歸。
此後,戚繼光在抗倭戰場上幾乎次次都能全殲對手。 到1565年,倭寇基本被肅清。
逃回日本的倭寇,憑著對戰場上中國武功的殘存記憶,創造出了一套自己的格鬥術,最終形成了日本的徒手格鬥技藝一一唐手。1935年, 日本武術家船越義珍認為「唐手」這兩個字太中國化,於是召開全日本武術大會,將「唐手」改名為「空手道」。
但這並不能改變中華武術是「空手道」鼻祖的事實。「空手道」中一個最大的流派一一剛柔流就是脫胎於中國南拳中的白鶴門,甚至有日本「空手道」名家承認,他們世世代代是按照一本從中國傳過去的武功秘籍一《白鶴拳譜》進行練習的。
※接岳母來我家享福,接到妻子一通電話,我把房子賣了!
※請未來岳母吃飯,對方居然帶來一群家屬,還假裝是他們請客?
TAG:情砍何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