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我們終於拍出了《熔爐》一樣的電影!
出品 | 壹條電影
5月8日,我受邀參加了系列網路電影《罪途》的試映會。
原本我的內心是非常抗拒的:片方三番五次邀請我去參加,還特地給我看了電影的項目書。最後實在是礙於面子,我才勉強參加,這意味著我要白白浪費一個寶貴的工作日,去看一個網大的試映。
三個小時的觀影,掌聲響起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完完全全低估了這部網大。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舊瓶裝新酒的故事,故事的設定很像《東方快車謀殺案》:一列火車,八個陌生人,一樁慘案,尋找兇手。一個經典的懸疑推理片結構,但如果故事只是這樣的話難免讓人感到無聊,畢竟我沒指望一個網大拍的比東方快車謀殺案還要好,但是故事的發展出乎意料,原來這個類似的結構只是冰山一角,下面藏著的故事才是這個片子真正的內核。
為了適應網大市場的環境,它被套上了「懸疑」,「驚悚」,「恐怖」的TAG。實際上,這是一部十分克制地述說社會問題的作品,它很巧的「蹭」上了「北京家教多次性侵學生」事件的熱點,只不過這種「巧合」確實有點悲哀。
透過擺在明面上的「火車殺人案」,《罪途》用一種克制的手法,娓娓道來了十年前的一段往事:正值花季的少女徐囡囡,她的母親受不了丈夫長期家暴,選擇離家出走,留下了十歲的女兒。徐囡囡也因此在學校里被同學排擠,被惡霸欺凌,被唯一的朋友背叛,甚至遭受了更加殘酷的對待……飽受摧殘的她,在手術台上結束了自己過於短暫的一生。
然而校方推諉責任,封鎖消息;無良記者大肆報道假新聞,歪曲事實;法醫隱瞞了屍檢真相……
在他們的推動下,無辜的死者甚至連身後的名節都毀了。
而真正的犯人,一直逍遙法外。
想到了這一步,我已經一身冷汗。
忽然感到所有惡都是被預先允許了的,民眾的冷漠,一直在為其大開綠燈。在罪惡面前,沉默已經是一種默許,而對受害者的變相非議,已經是助紂為虐、落井下石。
我們總說國產電影不行,沒有《熔爐》這樣反應社會問題促進社會進步的好電影。知乎提問「為什麼韓國能拍攝出《熔爐》等影響韓國社會的深刻影片,而中國不行?」得到了超過兩百條回答,獲贊數最多的甚至過兩千。
我們如今終於拍出了《熔爐》一樣的電影,甚至在我看來,這部《罪途》在很多方面要比《熔爐》要好。
單從製作層面來說,《罪途》將故事設定在一列火車上,而不是《熔爐》那樣的開放環境中,營造出了一個封閉壓抑的環境,無形中給觀眾增加了壓力。在這樣的環境里,加上快節奏的敘事手法,使得整部片子十分緊湊,這樣顯然是為了「懸疑」的主題服務,又恰好為接下來的「十年隱情」埋下了不安的種子。
因為它不像《熔爐》那樣,通過直接記敘的方式給我們講故事,
而是選擇將多年前的舊事埋藏在現在的罪案中,將過去與現在連接,使得整個事件籠罩在一層宿命的的意味中。
因為它更克制卻處處見血的指出了社會問題,因為它講的是中國的事。電影中沒有像《熔爐》裡面那樣純粹的壞人,退休教師,醫生,記者……都是「衣冠楚楚」的身邊人。它讓人覺得,這就是我乘坐的火車,這就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它因為真實,而觸目驚心,它讓人覺得真實,然後是憤怒和無力。憤怒接著憤怒,最後出離憤怒,等著自己平靜下來,能做的好像不多。
我們羨慕韓國電影,羨慕他們什麼都敢拍什麼都能拍。
而我更羨慕他們的觀眾,他們用一票一票的票房記錄,造成了整個社會對「熔爐」的關注。正是電影觀眾的關注才有了更大的社會影響,才有了電影促進社會的「熔爐法」。
當然,民意倒逼立法這樣的行為,在我國屬嚴重違法,不可能存在。而我們所呼籲的,也並不是像當年的韓國觀眾推動立法,而是呼籲大家,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法律之外,還有道德的約束。我們所能做的不僅僅是「以暴制暴」,民意倒逼。我們能夠以一種溫和的方式——關注。
關注身邊的未成年人安全,關注國家立法進程,關注類似的社會事件……
電影具有得天獨厚的傳播優勢,它能讓少數人的聲音被無限放大。這樣看,這就不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了,由此傳遞出的是醜陋的現實,呼籲民眾的關注,與抗議的精神。
《熔爐》創造的票房紀錄也是有利的證明,韓民眾發動簽名運動,要求政府重新對此案進行調查,並取締事件中光州聾啞特殊學校,這多少是令人稍感欣慰的結果。
《罪途》這樣一部作品,內核立在了「公益」上,卻沒有如一些商業片導演一樣,對觀眾和媒體進行道德綁架。他只是靜靜的講述一段故事,剋制而不煽,更多的空間留給觀眾自己去思考。這樣的作品,在網大的市場上已經極其罕見了。
所以我今天選擇站出來,無償為它發聲,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它,為它的製作者們鼓勁,也是為後來者們加油。
值得開心的是,一周之內,我們就可以看到《罪途》。不僅是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也會陸續而至。
現在,我們有了《熔爐》這樣的電影,我們需要的是韓國那樣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