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鹿之戰擊敗項羽,也不是什麼難事,可惜章邯做不到
原標題:在巨鹿之戰擊敗項羽,也不是什麼難事,可惜章邯做不到
巨鹿之戰是秦末關鍵性戰役,戰役的勝負決定了秦帝國命運。巨鹿戰後秦帝國失去了軍事優勢,隨後又喪失了最後的主力章邯部,至此秦帝國不可避免的走向覆滅。
首先就巨鹿之戰作一個定義——廣義的巨鹿之戰包括3個階段,1、秦趙巨鹿攻防,2、楚軍破秦解圍,3、章邯棘原降楚;狹義巨鹿之戰僅指其中第二階段,即項羽擊破秦軍王離部,而這正是最關鍵的轉折點,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本文就以下幾方面對巨鹿之戰進行探討:
一、雙方兵力對比,部隊組成結構,戰鬥力。
秦軍構成——秦軍由章邯部與北方軍王離部組成
1、北方軍王離部,北方軍總兵力為30萬,但需要駐守地區很多,不可能全數南調,南下部隊不會超過一半,即不超過15萬。楚漢戰爭時期,關中長期保持穩定,未受到匈奴大規模襲擾,可見原秦朝戍邊軍尚在。2、章邯部,系酈山刑徒臨時編成,初期兵力可能多達50-60萬,但經過連續多次作戰,且沒有時間進行整補,損耗較大,由項羽後來坑殺原章邯部秦卒20餘萬推論,巨鹿戰前章邯總兵力當不少於30萬。
秦軍戰鬥力——章邯部數量較多,王離部戰鬥力較強
王離部北方軍系秦軍精銳,軍官至士兵絕大多數應為秦人,對秦廷忠誠度較高,訓練有素,又與匈奴鏖戰多年,戰鬥經驗豐富,而且其中有大批騎兵,善於騎射,兵力應不少於5萬人。但該部原主帥蒙恬在二年前忽然遇害,中高級軍官可能經過一定程度的清洗,士氣有所降低,指揮順暢程度可能也不如以往;該部長期以匈奴為對手,長於野戰而短於攻堅,且不熟悉反秦軍;該部長途跋涉到達巨鹿即投入作戰,比較疲勞。因此王離部戰鬥力不可過高估計,大約是高於一般反秦軍,與楚軍精銳大體相當。
章邯部由酈山刑徒臨時編成,雖然軍官絕大多數為秦人,但士兵來源複雜,幾乎是烏合之眾,對秦廷忠誠度有限。但由於長期從事集體苦役,習慣於半軍事化編組,且武備較精良,有一定數量騎兵,估計約1-2萬人。該部歷經多次征戰,勝多敗少,有一定戰鬥力,士氣尚可。該部多次敗於楚軍,擊殺項梁屬於偷襲,因此其戰鬥力高於一般反秦軍,而低於楚軍。
反秦軍構成比較複雜,有起義庶民,也有原六國舊貴族,據稱救趙軍有十餘支,其中作為主力的楚軍最多,當有10萬之眾,陳餘部趙軍也有數萬,其餘每支當不少於萬人,總兵力估計有30-40萬。此外,巨鹿城內趙軍當不少於5萬,否則不足抵擋王離部攻城。
觀反秦軍戰鬥力,以楚軍戰鬥力最強,楚軍主力是以項氏私兵即所謂江東8000子弟為骨幹的,其中很多人是戰國時原楚國軍人,有相當豐富的作戰經驗,而楚人對秦怨恨最深,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謂,鬥志最為堅決。項梁在時楚軍曾多次擊敗章邯,雖然在定陶戰敗元氣大傷,但主力尚存,項羽接手後急於復仇,有哀兵之勢,戰鬥力仍強於章邯部。其次為趙軍,趙軍實力被嚴重低估,由宋義屯兵安陽46日可知,巨鹿被圍至少1月,即便有堅城憑藉,能抵抗秦軍北方精銳猛攻,可見其戰鬥力。至於其他反秦軍,多為烏合之眾,戰鬥力有限。反秦軍也有一定數量騎兵,但分散於各部,僅楚軍稍有規模,但也不會多於章邯部,而且缺乏訓練,估計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由以上討論可知,秦軍與反秦軍兵力相差不大,裝備、訓練方面秦軍占較大優勢;除楚軍外,秦軍對諸侯軍也有明顯戰鬥力優勢。總體而言,巨鹿戰前,秦軍在軍事上優勢較為明顯。
二、雙方的指揮結構,統帥素質。
巨鹿城下秦軍應為王離部,戰役過程中出現的秦將均系北方軍所部,章邯部只負責後勤,章邯降楚時仍有20餘萬之眾,可見其主力並不在巨鹿。《史記》中雖有「章邯令王離」的字樣,但從整個戰役過程看,秦軍作戰重點在於攻克巨鹿,並沒有圍城打援的舉動,最高統帥沒有遠離主戰場而專心從事後勤的道理,所以章邯應該不是最高統帥。而王離儘管出身名門且資歷很深,但鎮壓起義的工作一直由章邯主持,作為援軍的王離不熟悉情況,不太可能反客為主。最可能的情況是,兩支友軍並無統一指揮,協同作戰問題當由雙方遇事協商。
王離出身名門,家族世代擔任秦將,作為天璜貴胄,可能自視甚高,比較驕橫,而其個人能力有限。以其資歷人脈,卻只能擔任外來戶蒙恬的副將,可見能力並不出眾,在巨鹿之戰中王離主營首戰被圍,也反映其布局與應變能力的欠缺。
而章邯能力出眾,由其有能力捏合由酈山刑徒臨時編成的烏合之眾,並連戰連捷可知,但其並非現役軍官,而是以少府之職臨時掌兵,軍中資歷較淺,指揮酈山刑徒尚可,卻難以讓王離等大將心服。
因此,兩支秦軍可能沒有很好的溝通,沒能作為一個整體投入作戰。王離嫉妒章邯戰功,拒絕章邯部加入巨鹿攻城戰;章邯對王離不滿,消極怠工,只是修築甬道保障後勤,而不主動打援,章邯部雖然不如北方軍精銳,但對諸侯救兵仍有較大優勢,更重要的是,章邯對北方軍側後方的保護不很用心。
反秦軍並無統一指揮,項羽的諸侯上將軍地位是在戰後確立的,當時只由趙將陳餘居中協調,通報戰況。巨鹿之戰主戰場只有楚軍進入,其餘各部坐壁上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此只討論楚軍的指揮結構和統帥素質。
楚軍是項氏叔侄一手締造的,近乎項氏私兵,因此項羽斬殺宋義雖然跡近叛亂,卻沒有引發軍中不滿,其急於復仇的舉措使他深得軍心。項羽是一個極其優秀的戰術家,垓下之前幾乎百戰百勝,其戰鬥作風勇猛驃悍,堅忍不拔,慣於長途奔襲,後來在彭城以3萬精銳擊破漢軍50餘萬就是經典戰例。
由以上討論可知,秦軍存在雙頭指揮的情況,兩軍配合併不默契。反觀楚軍,上下一心,堅決貫徹項羽的指揮。在能力方面,章邯略遜於項羽,而王離遠不如前二者,拿破崙說:「一個蹩腳的將軍勝過兩個(具有同等指揮權的)優秀將軍。」可見,楚軍不僅有素質更高的統帥,其指揮結構的合理性也遠勝於秦軍。
三、雙方戰略、戰術安排,兵力投入情況。
秦軍最終戰略目的為鎮壓叛亂,近期戰略目標為擊破趙軍,割裂各路反秦勢力。為實現該目標,巨鹿戰役以攻克巨鹿,徹底滅趙為手段;具體戰術為強攻巨鹿。戰役進行存在不合邏輯之處:1、秦軍似乎未全力以赴,巨鹿戰後章邯部仍與反秦軍多次鏖戰,可見其主力尚存,當時並未投入攻城。2、秦軍在尚有餘力的情況下沒有安排打援行動,章邯擁兵數十萬,不可能全部投入甬道的建設維護中,從中抽調一支精銳,應無太大困難。3、野戰能力出色的北方軍投入攻城,人多勢眾的章邯部卻做後勤保障;北方軍中騎兵眾多,顯然不擅長攻城;章邯麾下部隊未經正規訓練,最適合擔任拼消耗的攻城炮灰。歸結起來,這又回到了前一個問題,章王二人存在矛盾,兩軍配合併不默契。此外,王離有一個明顯失誤,坐擁大量騎兵,卻沒有派出足夠的輕騎在外圍偵察巡弋,構築大縱深預警體系,把全軍安全完全寄托在與自己關係不睦的章邯盡忠職守上。
相應反秦軍的最終戰略目的為滅秦,近期戰略目標為擊敗秦軍,援救趙軍,實現目標的戰役手段是擊敗秦軍。救趙不存在引火燒身的問題,在秦廷看來,所有反秦軍都是叛亂分子,都在消滅之列,援軍出於畏懼,可能不敢進攻秦營,但決不可能坐視不顧無所作為,這樣的話,還不如留在本國加強防禦。具體戰術初期應為小規模騷擾秦軍糧道,以期秦軍缺糧退兵;楚軍到達後則改為全力進攻,偏師虛張聲勢牽制章邯部,集中兵力突襲王離部。
四、再現戰役進程。
章邯擊殺項梁後,北上攻趙,一路取勝,趙軍殘部北撤,在巨鹿被南下的秦北方軍王離部截住。由於朝廷並未決定章王兩軍的統屬關係,二者的協同出現問題——出身名門且資歷很深的王離不願意居於章邯之下,而且出於對章邯戰功的嫉妒,他拒絕章邯部加入巨鹿攻城戰;章邯對此耿耿於懷,屯兵棘原,以築甬道運糧,以保障後勤為借口,並不主動攻擊反秦援軍。
趙軍面臨絕境,堅決抵抗,王離部與匈奴野戰多年,不熟悉城市攻堅,雙方僵持不下。陳餘率趙軍余部來援,以一部冒險突擊解圍,但遭到失利,全軍覆沒;其後,反秦援軍皆畏懼秦軍勢大,不敢進軍,屯兵觀望,只以小股部隊出擊,騷擾秦軍糧道,以期秦軍缺糧退兵。但章邯部兵力雄厚,又修建甬道,防護嚴密,騷擾戰術並無多少效果。
由宋義屯兵不進從大局上看十分短視,但其停留安陽46日的舉動,在客觀上誤導了秦軍,章王二人錯誤的將楚軍混同於其他諸侯援軍,未加重視。(以秦軍的偵察系統,哪裡能得知千里之外的安陽楚軍動態,此處該去掉)項羽奪取最高指揮權後,即迅速進軍。秦軍並未及時了解這一變化,未作反應。項羽輕兵急進,先以非嫡系的英布、蒲將軍北渡漳河(不是漳河,史記中的河水全部都是指黃河,此處的黃河就是漳水,清水奪漳水之道。清水,也就是河水,黃河也。參見《禹貢錐指》),吸引秦軍注意。由於初戰不利(此處有誤,初戰英布得勝,秦軍不利),章邯更加輕視楚軍,以為王離部足以應付,完全沒有做支援的準備。項羽即令主力拋棄全部輜重,破釜沉舟,以雷霆萬鈞之勢,突擊王離部,首戰即分割包圍了王離帥營(此處有誤,項羽攻擊的是王離的甬道,迫使王離來救,以此反客為主,獲取戰場主動權),隨後猛攻剛剛停止攻城未及整隊的秦軍,又大破之。是役楚軍採取迫近戰術,使秦軍不得不投入短兵相接的白刃戰,其騎射優勢完全無以發揮。楚軍決死突擊之態大大震懾了秦軍,在意志的比拼下,秦北方軍終於敗下陣來,最終全軍崩潰。而這時候章邯才反應過來,但為時已晚,楚軍贏得了關鍵性一戰,消滅了秦帝國最具戰鬥力的一支部隊。巨鹿戰後,章邯部大為震恐,士氣急劇下降,乃至連戰連敗,最終降楚。
五、代入推演
讓我們YY一下,假定我是一員秦軍退休老將,素有威望,為上下所畏服。在巨鹿戰前被起用,擔任秦軍最高統帥,統一指揮章王兩軍。必須說明,我這位統帥只具備先進戰術思想,具體戰況我不能預知,必須靠偵察;比如我不可能預知楚軍的危險性,而是接受了一線將領章邯的觀點,同樣認為楚軍已不足慮;我的優勢在於我能意識到單純攻城不可取,另外大量騎兵應該得到充分利用。
我趕到巨鹿戰場後,立即下令,王離部撤離戰場,主力轉入休整,騎軍一部由涉間率領配屬章邯。章邯所部一分為三,董翳率一部北上,接替王離鉗制巨鹿趙軍,並施以一定壓迫;另一部由司馬欣統率,繼續屯兵棘原,負責後勤補給。章邯親率所部精銳,並加強予北方軍騎兵涉間部,逐一掃蕩反秦援軍。此外抽調王離部騎兵輕銳,在戰場外圍巡弋,偵察敵情。我的帥營駐於王離軍中,以便居中調度。
章邯率部首先攻擊趙軍陳餘部,迅速擊破之,諸侯震恐,當章邯再破一軍後,反秦諸軍大多後撤。
由於我接受了章邯關於楚軍已不足慮的觀點,並未對其加以重視。直到楚軍出現在漳河以北,才接到報告。由於章邯部在巨鹿以北追擊諸侯,一時無法趕回,我即令王離部結束休整,迎戰楚軍,同時令巨鹿城下的董翳部結束攻城,準備支援王離。
王離一向輕視楚軍,對戰爭艱巨性估計不足,在遭遇楚軍決死突擊時一時手足無措,首戰即被項羽親率精銳突破本陣。楚軍快速逼近,迫使秦軍投入短兵相接的白刃戰,其騎射優勢完全無以發揮,激戰多時,秦軍終於支持不住,王離被俘,蘇角被殺,不可一世的北方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敗。
接到敗報,我意識到圍城打援的策略已經破產,隨即想到楚軍兵力雄厚,必定是輕裝奔襲,糧秣決不能持久,換而言之,楚軍利在速戰。我即下令,章邯涉間部持重緩進,不得快速回援,必須先解決河北諸侯的威脅;董翳部放棄圍城,收攏部眾,合為一營,並負責收容王離部零散敗兵;司馬欣部謹守棘原,不得擅動;帥營本部,放棄營寨,燒毀糧秣輜重,移兵與董翳匯合。
項羽一路追擊敗兵北上,然而他得到的卻是被秦軍破壞殆盡的營寨。獲勝的楚軍士氣高昂,其裝備通過繳獲也大有改善,然而急需的糧秣卻沒有繳獲多少。項羽顧不得部下疲勞,率大軍轉攻董翳;雖然楚軍是得勝之師,又得到巨鹿城內趙軍支援,但秦軍在我的指揮下,猥集成團,守衛嚴密,項羽無機可乘。楚軍久攻不下,破釜沉舟的負面效應顯現出來,所攜帶的乾糧已經用光,糧秣不濟迫使其放棄攻勢。
由於秦軍撤圍,項羽得到了巨鹿趙軍部分補給,但巨鹿被圍多日存糧也十分有限,楚軍糧秣供給仍然非常困難。這時章邯部在教訓了企圖尾隨找便宜的燕軍後,也緩緩撤回巨鹿,屯兵北面,與我成倚角之勢,依令堅守不戰。項羽無力攻破我軍,轉而企圖襲擊棘原司馬欣部,但是我嚴令司馬欣堅壁高壘,不得出戰,又命涉間部游騎四齣,襲擾楚軍。項羽數戰不利,眼看糧秣殆盡,不得已放棄巨鹿,南撤就糧。我企圖後擊掩殺,但項羽親率精銳斷後,令我無機可乘。在楚軍掩護下,率趙軍殘部,撤出堅守多時的巨鹿城,南渡漳河,依附於楚,虛擬巨鹿之戰到此結束。
此戰過後,秦軍表面上實現了戰役目標,奪取了巨鹿城,消滅了趙國(趙歇、張耳殘部已經不能作為一個獨立勢力而存在);以趙地為依託,秦軍可以東出攻齊,北上擊燕,這樣一來河北大局可定。但是秦軍並非完勝,巨鹿是趙歇、張耳主動放棄的,趙軍並沒有被殲滅;秦軍在與楚軍較量中還略處下風,軍中精銳北方軍遭遇慘敗,這嚴重挫傷了士氣,很多人都產生了畏楚心理,軍心出現浮動。戰後我面臨兩難選擇——繼續平定河北或是轉攻楚軍,平定河北沒有很大難度,燕齊都被打怕了,收拾起來還是較有把握的,但是這必將使楚軍乘機坐大;如果南下攻楚,楚軍戰鬥力強悍,勢必曠日持久,河北戰局又將糜爛;如果分兵,那更不可取,將使兩面都兵力不足。總體評估,此戰秦軍所得有限,所失不少,戰局仍然是相持不下。隨著時間推移,僵持局面下種種對秦帝國不利的因素逐漸放大,更多反叛者起事,局面一步步滑向不可收拾。
反秦軍也部分完成了戰役目標,楚軍雖然沒有徹底擊敗秦軍,但重創了秦軍精銳北方軍,成功救出趙歇、張耳殘部。雖然失去了巨鹿,但楚軍在大戰中得到了淬火重生,有效的檢驗了戰鬥力,贏得了天下的尊重。經此一戰,楚軍勇武冠絕天下,受到鼓舞的起義絡繹不絕,反秦已成燎原之勢。
如果我改變思路,不理會諸侯援軍,以章邯部精銳加強王離部,全力攻打巨鹿。需要說明一下,章邯部還要保障後勤,最多抽調一半加入攻城。這樣一來,巨鹿城將在楚軍到達前被攻陷,但是趙軍戰鬥力不弱,時間不會提前很多。那麼我就要以久戰疲兵迎戰楚軍,還是敗多勝少;而這次失敗的後果更加嚴重,因為我已經沒有預備隊來控制戰局了。這時候,坐壁上觀的諸侯軍可能也發起攻勢,秦軍就將由獵人變為獵物……
經過代入推演,我們發現秦軍不可能在巨鹿取得決定性勝利,有限的勝利所能爭取到的僅僅是緩刑,大秦帝國的滅亡有其歷史必然性,而這已超出本文討論範圍。
本文作者:鱷魚不哭,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特別是最不要臉的鐵血網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三國機密》中司馬懿武功高強,真不騙人呢,這是事實
※為了洗白司馬懿,真是不遺餘力,別做夢了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