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提升「眼力」的一個好方法,看完馬上得竅!

提升「眼力」的一個好方法,看完馬上得竅!

讓人變成痴呆的找茬遊戲

幫主按:「 『眼力"的概念可以有很多,可以說是視力好,能看到遠處姑娘頭上戴的發卡是什麼顏色;也可能說的是智力,比如都愛玩的「大家來找茬」遊戲,或者發一張圖,讓你看圖中有幾個人、幾個動物,找到的越多說明智商越高,這讓『眼力』的存在始終是比較低級的,因為都是在具象中觀看,並沒有那麼高難度,只要花費精力便可以獲得較好的成績(當然近視和色盲的話就是另外一碼事了),而對於書法而言,『眼力』也可以很實在也可以很玄乎,實在之處就是讀帖的過程中觀察古人的技法,這是相對簡單的和上面的『來找茬』差不多,認真便可。玄乎的一面,就是看『氣相』,知品位,它是可以上升到美學層面的存在,書法是抽象的,你能看到的是氣息格調的高低不僅僅在於眼睛所見,還在於對美的認知,為什麼田楷那麼匠氣,但卻有無數的追隨者,為什麼徐渭寫得那麼怪,確是一代大師?這其中的分野,便是美術和藝術,對藝術的美,又應該如何去把握呢?在之前分享的普通愛好者如何才能精通書法?一文中,邱振中認為應該先去破除迷信,迷信古人、迷信書、迷信名家,而是要去感受,獲得審美經驗,這是學習書法的字外功,是決定了你未來書法高度的關鍵因素,所以今天這篇文章《談談書法審美眼光的培養》是王方先生所談的自己對於獲得審美體驗一個比較"實在"的案例,希望諸友能從中體會到思路和心法,注意,我說的是"體會到思路和心法』,而不是機械的照搬,如此或對諸友大有裨益的!」

梁祝

 傳統古曲珍藏版 純樂古箏

純音樂 

00:00/03:26

學習書法離不開碑帖,而書法碑帖浩如煙海,風格迥異,於是,就有了一個如何選擇碑帖的問題。這個問題似乎不難回答——當然是要好的。可是哪些碑帖算是好的碑帖呢?

碑帖的好與不好自然有標準,標準又常常與個人愛好相牽連,甚至完全來自愛好,又難免主觀片面,因此個人認可的好與不好的客觀現實判斷難免存在不足。這樣,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多請教,向書法老師請教,向書論、書法史等書本請教……

但人總不能永遠扶著拐杖走路。因為第一,老師往往不在眼前,又不能巨細都求;第二,書論、書法史所談究竟有限;第三,更重要的是他人所談未必完全可信;第四,即使完全可信,也要經過自己眼睛的過濾,才能知道所以為可信;第五,要能用自己的眼光,評價和分辨生疏的作品,這最重要。

以下就想談談如何培養自己的眼光,並運用自己的眼光選擇好碑帖,略去差碑帖。這會涉及方法(怎樣選)和結果(選了什麼)兩部分。結果當然不能不主觀,即使未必錯,大家也未必都同意。這裡就把方法作為重點,說出來與大家切磋。

眼光是逐步培養起來的,不像機器,零件配全之前一點不能用,配全之後才會起作用。初學書法,見到顏真卿《祭侄文稿》、張旭《古詩四帖》,我們不禁嘆道:「太好了」。問為什麼太好了,說不出來,這已經是知其妙而不能言其妙,雖然不能明確指出其妙之所在,但已有了初步的評價眼光。這種初步的感知,偏於感性,雖然零碎、模糊,卻很可貴,因為它是理性的知的基礎。

培養理性的感知,即系統深入的評價眼光,要有以下步驟:

(一)在讀帖與臨帖中摸索、磨鍊、積累。這有如吃東西,多品嘗、多比較,感覺就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固定,因而形成明確的評價。書法也是如此,一件作品,我們讀了、臨了,會有個感覺,粗略地說是「好」、「不好」,「喜歡」、「不喜歡」,細一點說是「用筆」怎麼樣,「結體」怎麼樣,「章法」怎麼樣,甚至「韻味」怎麼樣等等。這樣的評價可以從了解一件作品中來,更好的方法是可以從比較中來,因為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先不管怎樣,這類感覺經歷多了,積累起來,就會養成分辨好壞、衡量輕重的眼光。

(二)要參考他人的評論,尤其是多種評論中的相反意見。歷史上的著名書法家的經典名帖幾乎都有人評論過,這類評論大多都收在歷代書論當中,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有《歷代書法論文選》及《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收集較多,已足夠用,值得多讀,也有散見於其他書中的。此外,還有專門評價某家或某碑帖的隻字片語或專門論文,更便於參考。只要留心,讀到的機會是很多的。近年撰寫書法史論者較多,也應找一兩本看看。』前人的評論,大多出自專家之手,見得廣、談得深,我們不只要重視,還要把它看作培養眼光的課本,而不是只停留於記住論斷,要向前邁進一步,學習他們作這種論斷的理論和方法。

(三)評價的眼光起於感性,卻不可長期停留於感性。感性有靠得住和靠不住兩面。感性因為是自己的真實感受,貨真價實,這是靠得住的一面,但感性容易隨著時間而變,隨著情境而變,尤其是評價對象處於兩可時,也許一時覺得可取,一時又覺得不足取,這是靠不住的一面。要靠得住,就必須在積累感性的基礎上,不斷剪裁、修正,使之系統化、理論化,就是說,每下一次判斷都要能夠說明這樣評判的根據,雖然不一定講給旁人聽,但要心中有數。

這數,小而言之,是言之成理的理,大而言之,是書法評論的立足點。這自然不容易,所以,僅對於學習書法而言,這種評價可以不像書法批評家和專門搞書法理論的人說得那樣深、那樣廣,甚至可以低之又低,只要不停留在「喜歡」、「不喜歡」,而能夠進一步說喜歡和不喜歡的理由即可。這個粗淺的理是必要的,並且大有價值。因為以它為基礎,我們就能夠建築起理論系統的樓台,或說是敏銳而準確的眼光,有了這樣的眼光,學習書法中的許多分辨、選擇的問題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學習書法,評價的眼光至為重要,眼光的高低、深淺自然也會隨著學習階段的變化而有不同。事實上,只要接觸書法碑帖,就任何時候都在評論,也要求這樣,以期不斷提高。在學習提高的過程中,眼光的鍛煉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相信自己,膽量大一些。這可以從不同的意義上說:第一,要重視實感。如我們讀一件作品,覺得筆墨淋漓、縱橫恣肆,使人蕩氣迴腸,或者營造的境界千迴百轉、引人入勝,使我們不覺沉浸其中,不忍合卷等都是。這實感來自切身感覺,最真、最重,所以最有價值。第二,要敢於撇開傳統,拋開流俗。

評論任何事物,傳統和流俗的意見常常力量很大,甚至大到天經地義、不容置疑的地步,常常使我們想不到去懷疑。經過自己衡量,如果覺得並不是這樣,就要敢於提出相反意見。自然,相反的意見未必正確,不過自己如果一味隨波逐流,那就無法培養眼力,也談不上提高。

只有「堅持自己所信」的精神、膽量,評論的眼光才有分量,作用才大。當然,這不是提倡都像王荊公那樣總愛為傳統翻案,而是為了培養評價眼光,所以一定要實事求是、認真負責,不可一味瞎說。

(二)要虛心。因為其一,任何評價,即使背後有言之成理的理,也終歸是主觀的,它可能錯,不只持不同意見的人這樣看,過些時候自己可能也這樣看。傅山把趙孟頰罵得一塌糊塗,晚年在《霜紅龕集》卷二十二中卻又寫道:「予極不喜趙子昂,薄其人遂惡其書。近細視之,亦無可厚非。」這類因時過境遷而截然相反的評價在書史上司空見慣。

其二,不同意見之後有不同的理,不經過仔細思量,我們不當輕易抹殺。其三,唯有在不同意見的爭論、對比中,分辨好壞的眼光才會得到磨鍊,逐步提高。其四,評論作品不是像計算數學題那樣,可以確定一加一等於二,而不等於三,而是我們可以仁者見仁,別人也可以智者見智,我們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的意見,因而首先就應該知道也要尊重別人的意見。

以上泛泛談了眼光的重要及培養。評價的眼光,除了參考別人的意見以外,還要在使用過程中培養,培養也是為了使用,所以同樣重要的是了解怎樣使用。下面就這方面談談。

對書法作品的評價,要求有高有低,可分為三等:一是有明確的觀感;二是發表意見,言之成理;三是意見正確。我們稍加思索便可以知道:要求之一是太低了,因為可能是浮光掠影,禁不住推敲;要求之三太高了,因為評價的對象是書法作品,評價的主體又是人,難免主觀,怎麼能夠知道一定正確呢?

所以,適當的合理的要求是二,不單能夠明確地判斷「好」或「不好」,而且能夠說明如此判斷的成系統的理由。於是,我們碰到一件作品,要做的有兩件事:一是評價,好或不好,不很好或很不好等;二是說明這樣看,為什麼。下面舉幾個例,以表示評論的點滴,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舉是前面已經強調的,是用來說明「方法」的,不是「結果」。

1.王羲之留下不少名帖,其中《喪亂帖》與《姨母帖》都很有名。《喪亂帖》勁拔剛健,姿質道麗,不能說不好,可是放下它,接著去看《姨母帖》,就會覺得還是後者味厚、醇真,所以應該列入更上乘。這樣評定,其理由是:古厚、醇真比姿質、妍麗更可貴,因為古質、樸厚最能感人,是更難達到的境界。

2.唐代的張旭和宋代的黃庭堅都有優秀的大草傳世,張有《古詩四帖》,黃有《諸上座帖》,且都得到後人很高的評價。而我覺得,還是張旭更勝一籌,因為它平實不刻意,全來自心性的自然流露,而黃書無論草書還是行書都顯雕琢痕迹太多,總想有驚人之舉,下筆就想求得不同凡響,一如其領銜之江西詩派詩作,生硬奇峭,反而落於下乘。這樣評定,其理就是:自然比做作好。

3.《張猛龍碑》、楊凝式《韭花帖》和《龍門造像》、《祭侄稿》都為大家熟知。幾件作品性質不同,有魏有行,且《韭花帖》偏於楷,《祭侄稿》偏於草,或者不易於放在一個秤上衡量;《張猛龍碑》被康有為奉為「正體變態之宗」後也好譽如潮,臨習者甚眾。要評價就要有膽量,這裡只好冒天下之大不韙說,前兩者遠遠不及後兩者,無論用筆、結體前兩者都拘謹局促,不像後兩者那樣大刀闊斧、痛快淋漓。這樣評定,其理就是:大氣的是好的,小氣的是不好的。

4.同是米芾之作,《蜀素帖》與其手札相比,當然前者名氣更大,可是許多人讀了,總覺得不如其手札親切、自然,因此,現在看來,我們應該拋開傳統和流俗,說《蜀素帖》其實名不副實,是遠遠不如其手札的。這樣評定,其理就是:《蜀素帖》是米芾的極意精嚴之作,想法太多,缺意外靈機,而手札卻自然生動,天趣、機穎時現。

與傳世書作相比,以上所舉不過滄海一粟,並且出於主觀,可能都很不妥。這裡想說的只是,學書法想提高,就必須培養自己的眼光,這雖不容易,但既然非此不可,就只好勉為其難了。

本文刊自


《青少年書法》

2011年3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愛書法,沒那麼難,

跟我讀幾段《書譜》,

就挺好的。

書論·推薦繼續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臨帖幫 的精彩文章:

書法術語解釋大全,轉發了!
憶摹、仿古,就這麼出帖!

TAG:書法臨帖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