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晚期有多瘋狂:一年封了兩千多個王,兩萬多個將軍
太平天國1851年起於廣西金田,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極大地震動了清朝的統治。太平天國的領導人中文化程度最高的,就是秀才都沒有考上的洪秀全,他們領軍作戰的經驗基本都是邊打邊學邊實踐。
洪秀全們起義前都是普通底層百姓,對軍隊的概念更多的來自戲曲,所以他們成軍後設立的官職也都借鑒於此,由上至下分為王、侯、丞相、檢點、指揮、將軍、總制、監軍、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等十三級。
太平天國前期對官職的封賞還較為保守,如在1851年永安建制時,洪秀全封了楊秀清為東王,稱九千歲,蕭朝貴為西王,稱八千歲,馮雲山為南王,稱七千歲,韋昌輝為北王,稱六千歲,石達開為翼王,這五人再加上「天王」洪秀全被後人稱為「首義六王」。
1856年天京事變後,首義六王只剩下了天王洪秀全和翼王石達開兩個,結果石達開還被洪秀全逼走了,從此太平天國國勢開始走下坡路。洪秀全為了挽回頹勢,開始大肆分封王侯,以刺激部下將領,一邊他封了陳玉成為英王、李秀成為忠王、蒙得恩為贊王、李世賢為侍王、楊輔清為輔王等,另一邊他為了鉗制這些異姓王,又封自己的一幫廢物兄弟為王,如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元王洪科元等。
隨著天京形勢越發危急,洪秀全分封部下的次數就越多,以至於在天京陷落前的最後一年,被封王者達到了兩千七百多人,丞相一萬多人,而將軍更是達到了兩萬之多。按照當時太平軍二十多萬人的規模,意思就是只要誰手底下有幾個小兵,就可以被封為將軍了。
洪秀全這麼大規模的為部下加官進爵,剛開始還有點作用,頗能激勵李秀成、陳玉成等將領,但到了後來,將軍滿地走,王爺多如狗時,也就沒人再把這種封賞當回事了。
到了天京陷落,太平天國覆滅時,那些沒有被封賞的太平軍下場還好些,而那些被封為王爺、丞相的,基本就是被清軍就地一刀,直接斬立決了。
※太平天國怎樣對待孔老夫子,洪秀全給出科學解釋
※太平天國二號人物楊秀清,為何手握大權還要惹惱洪秀全?
TAG: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