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哇偶!最新研究發現鯊魚居然是爵士樂愛好者

哇偶!最新研究發現鯊魚居然是爵士樂愛好者

一隻澳大利亞虎鯊游弋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附近的海域。

攝影:FRED BAVENDAM, MINDEN PICTURES/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撰文:ELAINA ZACHOS

最新研究表明,鯊魚是爵士樂愛好者。

和很多魚類一樣,鯊魚擅長通過聲音來尋找回家的路。聲波在水裡傳播的速度是空氣中的4倍多,魚類利用聲波尋找食物,鎖定隱蔽的巢穴,以及和同伴溝通,真可謂佔盡了地利。

但就區分音樂風格以及識別音樂與誘餌之間的關聯而言,魚類中較為聰明的鯊魚能否勝任呢?Catarina Vila-Pouca 博士和 Culum Brown教授來自新南威爾士州馬斯菲爾德的麥格理大學魚類實驗室,他們經過研究發現,鯊魚可以在食物的誘惑下訓練出識別爵士樂的能力。相關研究結論發表在近日的《動物認知》期刊中。

嘿!鯊魚,一起來玩爵士吧

垂死的獵物在水中掙扎扭曲時,會發出低頻且讓魚「垂誕」的哼哼聲(俗稱yummy hum),從而誘使周圍的大型魚類聚集過來。其實這些聲音並非哼哼,而是由脈搏快速跳動的聲音組成,這也是鯊魚喜歡的調調——單調且持續的低音。

在過去,研究人員認為,鯊魚會把船隻發動機的聲音聯想為獵物。另外,潛水者利用牢籠和帶血的誘餌吸引鯊魚靠近,以及鯊魚襲擊人類的報道,使得人們普遍對鯊魚產生了慣性思維,以為嗜血的鯊魚經常獵殺人類,實際上並非如此。

該團隊的研究人員事先大膽假設,鯊魚能夠領會音樂形式的聽覺刺激與食物獎勵之間的關聯,並區分不同種類的音樂風格。同時,他們還希望藉此了解鯊魚的個性特徵是否會影響它們的認知行為。此前的研究表明,鯊魚跟人類一樣具有各自不同的個性特徵,有的擅長社交,有的更為內斂。

本次試驗中,研究人員在水池的一端用揚聲器播放爵士樂,池中年幼的澳大利亞虎鯊只要沿著音樂的方向就能抵達食物供給處獲得獎勵。結果,參加試驗的8條鯊魚中共有5條學會了識別爵士樂。

但研究人員發現鯊魚無法立即區分風格迥異的音樂。當水池兩端分別播放爵士樂和古典樂時,鯊魚變得茫然,它們一時之間不知道哪一端能獲得食物。

「我本以為爵士樂會立馬勝出,因為爵士樂有節奏的打擊聲更類似於鯊魚喜歡的音調。」波士頓大學的生物學教授、同時也是國家地理學會的受資助人Phillip Lobel說道,他並未參與該研究項目。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鯊魚學會了區分爵士樂和古典樂,並保持著對爵士樂的偏愛。但它們對爵士樂的興趣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減弱,有些鯊魚逐漸嘗試游向另一側,也就是非爵士樂的一端。

「對鯊魚來說,這些訓練可不簡單,因為它們要識別不同地點對應不同風格的音樂,以及與食物獎勵的對應關係。」Brown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道,「或許更多的訓練有助於它們掌握這些關聯。」

音樂智商

Vila-Pouca認為,研究結果將使人們對鯊魚的學習能力刮目相看。雖然該項目只關注了澳大利亞虎鯊,但比它們聰明的鯊魚還有很多。

「有一次我站在船上,突然間幾隻大白鯊的頭伸出水面,與我對視。」鯊魚專家Leonard Compagno在2008年向史密森尼雜誌社說道,「它們的獵物包括腦容量較大的群居動物,例如海豹和海豚等等,但如果要我們對付這些群居動物,我們必須操縱精巧有效的設備才能搞定。可見鯊魚的智力絕非一無是處。」

據Lobel介紹,該項目的著重點是海洋生態環境的噪音污染源。例如,當船隻路過淺海處的鯊魚孵化區時,來自發動機的噪音很可能重創鯊魚的生理健康,並影響它們的捕食能力。

「試想在人類嬰兒旁邊弄破一個大氣球,」Lobel解釋道,「那很可能造成聽力損傷,甚至影響終生。」

Vila-Pouca補充道,這些研究將幫助人們更客觀的認識鯊魚及其智力水平,摒棄那些以訛傳訛的錯誤觀點,就像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的:「更深入的研究鯊魚意味著公眾更準確的認知,意味著更有力的推動公眾和政府保護鯊魚的措施。」

(譯者:清泉石上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海洋旅遊勝地新榜樣:約旦移植珊瑚礁免受潛水者破壞
就是這麼萌!80年前的貓咪舊照大放送!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