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學校學習家庭教育

跟學校學習家庭教育

這裡有關於親子生活的一切美好可能

當了小學生家長,感覺自己上了發條一樣,每天都崩得很緊,要應付的事情特多。這和我們之前預料的差別很大,孩子上幼兒園時家長也累,但想著終於可以上小學了,每天離開家那麼長時間,把孩子交給學校和老師,學知識、學做人,放心、輕鬆!然而累心才剛剛開始。自從進入小學門檻,就被一股暗潮推動著,為他的學業操著越來越深的心思,面對現形的教育態勢,考慮要以什麼樣的理念去看待學習、成長、以及分數。雖然人生有著多樣化的追求,但好像都被合併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唯一選擇。所以有一種說法,家長的心態好孩子才會好。怎樣才能真正輕鬆並長遠地面對孩子的成長?我第一次聽到學校提出家校共建的觀點,把家庭教育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因為家長才是自己孩子的最重要的、首任的、永久的教育者。

球球他們這所公立小學,上周五抓了二年級家長的「壯丁」,把大家「按」在大禮堂兩個小時,聘請了一位資深教育人士,專門給家長講解家庭教育。非常有意思的是,給幾百位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講課的專家,居然是一位比在座所有人年紀都大的,八十二歲的老教授。但他看著一點也不老,外貌至少比他年齡小三十歲,如果不是學校老師開篇就揭秘了教授的年齡,所有人可能都不會懷疑他的年齡。我因為奇怪怎麼會有這麼精神矍鑠的人還活躍於講堂,所以就豎著耳朵貫穿聽完了全場。我們這些養兒育女並奔忙於職場的家長,很多人都無法犧牲兩個小時工作來換取這一次聆聽的機會。

戒除焦躁,是我最初聽到的、專家給予所有家長的一個平實的忠告。這個鏗鏘有力的開場白讓我明白,這種難熬的狀態其實是當下家長們普遍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就像所有學生都在忍受著分數的桎梏一樣,家長們對應的心理是焦躁的無限循環。要想跳出這種乏味生活的死結,首先要破除焦慮心理,並正確看待孩子學習與成長的關係。

八十多歲的老教授,不但自己是知名教育專家,他的兒子也是著名清華大學的學者,他的孫子在中央美院學習美術。一家人都十分成功,他用自己的現身說法證實,注重素質教育比專註分數,對人生有更長遠的益處。教授的研究觀點是,一個長大後成功的人生,他在學生時期應該並不是成績最拔尖的,往往在十名左右。這些學生沒有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追求完美成績,而是抽空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課外活動。一個豐盈的人生,他的青少年時期一定不是全部被分數架空,而是有他自己對人生的規劃、主見、興之所致。分數最多在畢業之後影響一個人五、六年時間,但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以及志向追求,是伴隨一生的。

所以,家長必要從考高分的焦躁中跳脫出來,允許孩子平凡,並在平凡中洞見他的特長。別對孩子期望太高,大多數孩子都是平凡之輩,他不是給你臉上增光的工具,心態平穩了,自會戒驕戒躁。然後以平靜的心態陪伴孩子成長,你可以做很多有益的事。

什麼事呢?家庭教育大有可為。說實話,都是第一次當家長,沒有經驗,我拿自己小時候的經歷相比,那時候沒有家庭教育的口號,大多數孩子都是放手給學校和老師,一樣成長起來了。可現在不同,養一個孩子終究是家庭的事情,學校和老師僅僅是一個方面,現在的家庭教育,已經成為孩子成長的重中之重。

忽然感覺到,做家長的責任又多了一層,曾經簡單地以為把孩子拉扯大,船到橋頭自然直,主要還有學校和老師,被專家上課之後知道自己錯了,孩子學得好不好決定於態度,這個態度是家長給的,老師給的最多的只是方法。

那麼孩子成績不高,也許這就是他的正常水平,努力就好,何必攀比,急躁地攀比和加壓,反而會適得其反。況且,成績並不代表他的全部,他成績以外的優勢更重要,一味地看重成績,他的優勢就被忽略了。學校搞一堂家庭教育課,是先教育家長,家長想通了,心態平穩了,再以正確的情緒去梳理孩子。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最基礎的,你要陪伴孩子,這個是不可忽視的環節,別人也替代不了。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交流、一起成長,言傳身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家長如果每天低頭玩手機,孩子愛看動畫片也是很正常的。所以陪著他一起做他該做的事,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孩子的幸事。

再有,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干。一個會幹活,懂得統籌安排時間的孩子,必然是有計劃,有條理的,這些生活的能力也會反射到學習之中。

在有限的時間裡,我聽到很多案例,向我們擺明一個道理:家長應該如何看待人生成功的問題。你的觀點和態度決定自己的行動力,也指導著孩子成長的方向。所以說,家長三觀正,孩子才會正。

這真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家長講堂,學校先教育家長,再通過家校共建灌溉孩子。我以前迷信於孩子的好習慣、好品質會從上學以後在學校里養成,我弄反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反思一下,可能對孩子真是給予的寵愛太多,家教太少。

「改變自己,任何時候都不晚。」八十二歲的冉乃彥老師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子游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TAG:親子游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