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中的古典樂——《複製貝多芬》

電影中的古典樂——《複製貝多芬》

電影《複製貝多芬》開篇就是女主安娜乘馬車去探望貝多芬路上的光景。開篇就有就有長達三分多鐘的時間沒有對白,而是通過貝多芬的音樂《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大賦格曲》緊湊掙扎的旋律,據條一樣拉奏的小提琴,充滿跳躍的運動感鏡頭與音樂完美結合,給人一種陰鬱、緊張、蓄勢待發的感覺,奠定影片基調。相信這樣的情節敘事手法是很多影片所不敢嘗試。這首曲子時貝多芬晚年充滿了現代意識的作品,正如影片中說的,表現的是耳聾後貝多芬聽到的所謂「上帝的聲音」但這首曲子在當時因為革命性而飽受詬病,而現在這首曲子又因革命性的現代音樂萌芽而被音樂節一致認為是貝多芬晚年做重要的作品之一而飽受讚譽。影片另一個長時間沒有對白的部分竟然全片的高潮—《第九交響曲》首演的時刻,導演給了足足10分鐘的時間重現了《第九交響曲》首演的輝煌,不得不佩服導演阿卡涅絲卡·霍蘭的膽識,她把電影的高潮部分交給了貝多芬,沒有華麗的剪輯,絢麗的服裝,只有對貝多芬最樸實的敬意。在音樂發展的歷上,貝多芬的這部巨作有著很重大的意義。為了體現《第九交響曲》宏偉的構思,貝多芬突破了原來四個樂章交響套曲的框架,加長了作品的篇幅使作品演奏時間延長,擴大了樂隊編製,在大型的傳統的管弦編製上加了短笛、低音大管子、大鼓、三角鐵等樂器使樂隊更具有表現力和震撼力,歷史性的把交響曲的第二樂章即慢板樂章的習慣位置移到詼諧曲樂章之後,目的是為了英雄的主題和形象更合乎邏輯的發展,使具有英雄性和悲劇性的第一樂章通過急速緊逼的詼諧曲樂章和具有哲學性沉思的慢板樂章可以進一步發展到盡情狂歡,高歌勝利,全民歡樂的終曲。

貝多芬是十八世紀古典主義音樂的完成者,也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引路人,他的音樂有著革命性、自由性、戲劇性,影響著19世紀的浪漫主義音樂家們。

這就是電影開篇那段音樂,小編個人特別喜歡這段,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開來聽聽哈~

不出意外的話,下一篇的推送,小編將會寫《一曲難忘》中的音樂。主角書肖邦~

但這段時間小編有一丟丟忙。。。所以什麼時間出就不敢保證啦,哈哈哈~但下周之內,一定會出的!!!

還有,既然你都看到這了,就蠻煩關注下我們的公眾號嘛~這段時間的電影專題寫完,小編會開一個音樂小課堂專題的~~~相信關注我們,不會讓你後悔的~~~

還有一個萬年廣告:來找我約課呀!只有你不想上的課,沒有我們上不了的課~

等你喲~戳&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之涵音樂藝術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妙之涵音樂藝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