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與橘,橘傲,人亦傲!

蘇軾與橘,橘傲,人亦傲!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綠葉照林光。

竹籬茅捨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

清泉流齒怯初嘗。

吳姬三日手猶香。

——《浣溪沙·詠橘》

這首《浣溪沙》寫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此時正謫居於黃州。蘇軾的詠橘,可以說寫出食橘的最高境界。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食橘已是稀鬆平常的事。可在古代,運輸十分不便,人們平常只能食到本地的應季蔬果,外地產的基本上是吃不到的,畢竟不是人人都有楊貴妃的待遇。

南國多橘,楚地更是橘樹的故鄉。《漢書》中稱「江陵千樹橘」,江陵即在黃州附近。蘇軾是詠物高手,品嘗過橘子的甘甜後,自然會賦上詩詞贊詠一番。詞的上片寫菊與荷經受不住一夜寒霜的摧殘,已是凋零枯萎,而新橘和綠葉依然相互映襯,光亮照眼。下片寫了嘗橘的過程,驚半破、怯初嘗、手猶香。驚,驚於橘皮迸裂時香霧濺人;怯,怯於橘汁的酸甜涼冷;那吳姬少女縴手剝橘,手指余香悠長。

可見,蘇軾愛橘,但這並不單單是因為橘子美味,更是因為橘的傲霜之姿。秋來氣涼,荷葉已枯黃,菊花也暗淡了,又逢一夜冰霜,可橘子的香甜竟也受益於冰霜的擊打。瓊漿氣味得霜成,不懼冰霜,反愛冰霜,橘樹與蘇軾有同樣的傲霜精神。蘇軾經過烏台詩案的打擊後,雖然曾有過「改過自新」的念頭,可內心深處的傲氣已然深入骨髓,不經意間就會流露出筆端。同樣的寓意,可見蘇軾的《贈劉景文》一詩: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贈劉景文》

此詩是蘇軾於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蘇軾在杭州見到劉景文時,劉景文已五十八歲。經蘇軾向朝廷竭力保舉,劉景文才得到小小的升遷。不想只過了兩年,劉景文就去世了。蘇軾感慨劉景文的坎坷遭遇,就當時的景色寫下此詩。常人寫秋景,大多是悲秋之作。誠然,秋來萬物蕭條,讓人傷感,難免悲之。可蘇軾眼中見到的卻是橙黃橘綠的美景,映襯出秋天裡的勃勃生機。這首詩即是對朋友劉景文品格與情操的誇讚,也是對自我的慰勉。

一雙分帕未分珍,

林下先嘗愧逐臣。

露葉霜枝剪寒碧,

金盤玉指破芳辛。

清泉蔌蔌先流齒,

香霧霏霏欲噀人。

坐客殷勤為收子,

千奴一掬奈吾貧。

——《食柑》

柑與橘雖有不同,可在蘇軾的筆下卻是同樣的傳神。橘樹是一種奇特的樹,「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頗有「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之意,良木也擇地而生。屈原年少時,曾詠橘明志,「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是他一生的執著,可貴又可傲。他像橘一樣,獨立於世,自貴自潔,雖死不屈。蘇軾亦然。同樣被放逐,蘇軾躬耕於黃州,自斟自飲、自娛自樂,比屈原多了分瀟洒自適。但橘的高貴與驕傲,是兩人共有的精神。在霜風凄緊、眾芳凋零時,每一株傲枝都綻放著它那不屈的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細語 的精彩文章:

說李璟:風雨飄搖南唐夢,小樓吹徹玉笙寒
一篇《七述》見蘇軾,人人皆知晁補之

TAG:品茗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