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兩難,如何抉擇?在人性的基本領土中除了自己都是別人,一個睿智的伴侶決定一個家庭的興衰
一)
叮鈴鈴,突兀的鈴聲在一座普通的農村院落響起。
婆婆急忙從廚房跑回家裡,一看是兒媳的來電,不敢接,因為她很清楚這肯定是兒媳又要她去城裡幫忙看孩子,可是她真的不想也不能再去了...
不想去是因為:在那裡呆的渾身不自在,不是自己的房子,總感覺是外人,很多事情意見不合,炒菜先放什麼後放什麼之類的,難免被兒媳念叨。
而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兒被念叨的多了就成了大事,覺得處處縮手縮腳的,心裡不痛快、晚上總是失眠,簡直就是一種煎熬。
還有就是孫子已經三歲了,可以送回鄉下來她幫忙帶著了,但兒媳就是一拖再拖,不想送回來... 可是這之前兒媳明明說了天氣暖和了就給送回來的...
不能再去是因為:家裡還有一堆的事情要做,自己男人出去辛苦的工作了一天,回來還得自己做飯,時間長了肯定不行。而且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不好,長期這樣耗著,肯定會累出毛病來,到時候只會加重孩子的負擔。
想到這些,心裡那個著急呀,脫口就是一句:哎呀,草他娘的!咋辦呀...呃,話不好聽,但情緒總是需要宣洩的。
原以為兒子結婚了,孩子也有了,這下重大任務算是完成了,可是後續的煩惱卻隨之而來。
本來她是一個特別心軟的人,只要自己能做到就會竭盡所能的幫忙,寧願委屈自己也不會讓兒子難堪,但是自己真的有心無力了呀,歲月不饒人。
怎麼做就能不讓兒子難做、也不惹兒媳生氣?還能帶孫子?又能兼顧家裡和自己的身體?
按照她的邏輯這事兒很難讓各方都滿意,根本就是一道無解的難題。著急之下,身體又出了問題,覺得小腹疼,沒辦法,去看醫生吧。一檢查,發炎了...
再小的事情,容不下就是大事。一個人90%以上的病症都是由心氣鬱結造成的。
二)
這事兒的實相是什麼呢?
焦點在孩子的培養問題上,兒媳之所以不願意將孩子送回鄉下肯定有她的理由,但甭管是什麼理由都不外乎一個核心:就是她認為鄉下的環境不適合孩子的成長。
但是,她又不想明說,那樣容易被誤解為自己嫌棄鄉下的環境,畢竟自己也是從農村出來的...
在婆婆看來,兒媳多少有些不講理,存心為難自己,在兒媳看來,就成了婆婆不想幫她帶孩子,因為她自認為沒有虧待婆婆,而且婆婆看上去身體明明好好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在婆婆的潛意識中是接受不了這種落差的:在家裡自己是有最大限度的話語權以及自由的,但是在兒媳這裡就不行了,自己總不能跟兒媳較真吧?
儘管兒媳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有意無意的念叨其實是希望婆婆服從自己的意志:炒菜做飯的口味、穿衣打扮的品味...自己覺得有味道才是香,自己覺得順眼才是好看...
於是矛盾產生了,於是兒子被灌了一肚子的夾板氣,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個是老媽一個老婆。把孩子送去託管園吧,成本太高,老婆的工作又不能辭掉,老媽的情緒又不能不照顧。
唉,解不開的婆媳難題...
並且,這個矛盾很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放大,乃至形成終生的隔閡,自古至今,多少個家庭都置身於這種旋窩之中?
恐怕沒有九成五,也有九成吧!
如果不去究竟事情的實相,那麼,在進退兩難中,除了自己都是別人。有的只是各自立場的衝突、矛盾。人生,就是這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一大堆的連鎖反應過程。
就事論事,有兩方面的原因:
1)潛意識的衝突,只要雙方不明白尊重、包容,那這個問題就永遠無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都有自己的主見,這是人性的基本領土。就是親情、愛情也得乖乖聽候發落,一旦觸及,很容易滋生矛盾、並且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一拍兩散。
2)生活習慣問題,對於婆婆而言,幾十年的習慣了,更多的時候即便她知道也白搭,因為腦子裡就是那樣的思維程序,遇事兒了本能的就會那樣做,等她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這不是知道而可為的事情。
各自都有自己的立場,僵持不下,也沒法兒平衡,不存在調和的餘地,因為能控制住自己本能的人沒幾個,要是有那個覺悟,也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
這是由根本問題衍生出來的次級問題,在雙方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卻成了事情的主要問題。
歸根到底,是因為對孩子的過度關注引發的:全家人都圍著他轉,他說啥就是啥,哭了得哄著,想吃什麼趕緊去弄...
家和萬事興,一個睿智的伴侶決定一個家庭的興衰。
作為父母,想讓孩子在更好的環境成長這沒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也沒錯,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軌跡,是那塊料,在農村長大一樣可以成才,否則,就是再好的環境也未必能成。
何況,三兩年之後,孩子就可以送去幼兒園了。不一樣是在城裡生活嗎?
更深層次的來講,命運的主導權在每個人自己手裡,別人是無法過度干涉的,包括父母在內,因為他終究都有自立的一天。
人,天生就受限於因果的約束。父母、家庭、自己的容貌、喜好等等,這些都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
沒有誰會無緣無故的出現在他的生命中,與生俱來的該受的只能是受了才能了結。
這就是常言所謂的「人的命天註定」。
關鍵在於能否自覺覺醒,覺醒了自然可以願力通天,通過改變因果,修正自己的命運軌跡,反之,就只能是一輩子受制於與生俱來的註定。
所以,能意識到問題本身的問題,遠比解決問題本身重要的多。特別是感覺自己進退兩難的時候,更應該反省下是不是從一開始解決問題的方向就錯了?
三)
從農村到城市,是一個進步。自身的信念會不由自主的被放大,認為自己已經可以給孩子更高的起點。
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差距是從底蘊拉開的。
真正的起點在心地上,不在見識、知識上。一個人的心氣是與生俱來的,這是根性問題,你無法改變,什麼人就是什麼人。
至於後天的覺醒,那需要機緣。
與其過度的給孩子的人生提速,不如多給自己的價值觀提神,因為將來孩子有的是時間規劃自己的人生,你給他安排的人生他不一定喜歡,搞不好還會怨你獨斷專制、指手劃腳。
就像高考之後的專業以及學校選擇,父母更多的時候應該提供的是建議而不是意見,應該去幫助孩子明確事情的實相,而不是自以為是的替孩子決策未來。
確切的說,家庭關係是不存在是非評價的,所以不該去較真是非對錯,而是屬於合適與否的範疇,基本的原則是:求同存異。
因為,無論婆媳都是希望孩子好的,既然如此就該去考慮「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讓孩子享受更好的培養教育」,而不是去爭執、堅持自己的價值觀。
這是對孩子命運的基本尊重。
孩子的成功,是從父母的成熟、睿智開始的。
從先主後次來講,對於孩子的培養教育,最重要的是不要出現家庭溫度的缺失,能從小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里長大,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是幸福的、難得的,這是對孩子童年最好的保護。
因為一個人的成長最怕心靈的扭曲。
出生在農村,曾經自卑過,但後來滿懷感激,因為當時的環境很好的保護了我的天賦。非常榮幸父母給了我一個充滿愛的童年,我從他們這裡繼承了最寶貴的善良。
否則,我不會站到今天的高度。
當然,我不否認父母身上的缺點,但是這些東西並沒能影響我,因為那些東西跟我自己的屬性不合,天生排斥。
沒有誰會被別人輕易的教壞,哪怕是一個三歲的孩子,人是天生自帶過濾系統的動物,每個人都會主動的選擇適合自身屬性的東西去接受,這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
教育,大不過心力!
四)
來看一段話:
見世面就是豐盈生命再剔除雜質的過程,越是見過世面的人,慾望越少。我喜歡看過世界的男生,不喜歡對世界還蠢蠢欲動的男生,因為我覺得你真的只有讀懂過生活看過世界,你才會珍惜眼前所擁有的東西。但如果你一直有一顆很躁動的心,不是說不對,每個人都有權力去體驗不同的人和生活,只是說我會覺得自己耗不起,我希望可以靜下心來。
深以為然,一個人的慾望越多,他的劫難就越多,情緒也更容易波動,甚至屁大點事兒都能以命相搏。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一個人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在於心地上的功夫,心地上要是容不下、立不住,見識、知識越多,反而負擔會越重,因為自身無法駕馭那些因此滋生的慾望。
一利障目就是風險!
那麼,人生這盤棋該如何下呢?
可以像導演那樣提前給自己設定好結局,然後不斷的去分解整個過程,一步步的積累裂變。
可以像畫家那樣,從最初的靈感到整體構思,再到細節雕琢,從頭到尾,一絲不苟。
可以像音樂指揮家那樣隨心而動,按照特定的頻率去掌控全局.....
所有這些現實案例的核心公約之後就可以得到一個基本的框架了。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審視、修正、精簡,直至胸有成竹、輕鬆自如。
這個框架的要素依次排列如下:
1)心志
甭管做什麼事,首要的都是必須在心地上立住,不然絲毫的風吹草動就可能導致草木皆兵,心要是亂了,事兒也就基本廢了。
立志,這是一個人的命運之主。有了志向,自然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也就不會在未來的路上迷失自己。
2)心速
「速」的定義是:限度、束縛、頻率,簡單來說:心速的核心在於融入、平衡,融入了自然就能主宰;不緣起快慢問題,不能快、也不能慢,要符合相應的事物頻率才行,這樣才能感應到對應的規律,進而妥善的處理事情。
心動,是本能,但是會用心需要功夫。
一切因緣而成,隨緣而轉。安全邊界對於人而言,是至高的存在,出界了就一定會出事兒。但它不是為了限制人的速度的,而是為了讓人融入速度的。
3)心態
再強大的存在也有一個必然的支點,而心,則是支點的支點。一旦這個支點被摧毀,那麼對應的強大就會轟然倒塌。
很強大的存在也會有很脆弱的一面,婚姻跟君主制的共同點是:只要幹掉一個人,整個世界瞬間就變了。
五)
人,以心為宗。活到了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有一得一,不再去講求表面的功夫,而是更加切實的遵循自己的功能需求,以事情本身的邊界為原則、以預期結果為導向,不斷的剔除掉那些浮躁的雜質。
真明白了自己的心,就真簡單了,所謂禪心。
在中華上古,把心意識功能稱之為禪,因為沒有心的緣起、意識、分別,就不會有人類的一切,所以,中華文化是心的文化,而解密這種文化的方式被定義為參禪,其實就是明白自己的心的過程。
佛教的博大精深,並非獨創,而是融會貫通了古今中外,吸收借鑒了很多的文化精髓,總結提純了基本的共性,因而更究竟、實用。
當然了,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理解以及表述方式,再精確的定義也會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不然天下的宗教就會一家獨大了。
萬法歸宗,均為心法。
法有漏,心無漏。博採眾長是進步、究竟的核心路徑。
MMA綜合格鬥,規則極為開放,拳擊、巴西柔術、泰拳、摔跤、空手道、截拳道等都可以使用。不僅僅是武術界,各行各業都在不斷的融會貫通,這是由天下歸元的局勢所決定的。
當人類的知識豐富到一定程度,就必然會開始精簡、過濾,這是文明運動的基本規律。
個人,也不例外!
誰能先一步意識到這點,誰就能在未來擁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文章完,下期見。感謝您的隨手分享,讚賞、付款請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隨心支付。
TAG:智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