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會心理學·態度

社會心理學·態度

文章無法避免作者的主觀影響,且能力有限,只能淺談,不妥之處望讀者能不吝賜教,小士知錯則改。

事件詳情:2018年5月上旬,網上爆出羅永浩2011年的精日言論的多張截圖。此前不久,網上就有「吉吉良」精日言論、不法分子著侵華日軍軍服拍照等事件引發全網對於精日行為的聲討。羅永浩在網上曝光後回復此前行為屬於誤解。在羅的評論中可以看到為數不少的粉絲對於其行為的支持。

素材入選理由:羅永浩2011年開始在微博發表精日言論,72年出生他當年差不多40歲,就正常人而言,心理的各方面都已經完全成熟定型。此次「精日」事件可以用作案例輔助學習社會心理學。

社心面太大,下面就主要從態度這個方面摘取部分知識點談一談。

一、知識要點

(一)羅永浩發表精日言論

1、態度三成分:認知、情感、行為傾向。正常成年人的行為反應需要經過這三個程序。

①認知成分:需要對日本形成正性,中國形成負性的信念時,精日信念才確立。喜愛日本動漫則兩者基本都為正性。

②情感成分:對日本是喜愛崇拜時,精日信念才會繼續發展,否則反向的厭惡情感會抑制該信念。

③行為傾向成分:是否想發表精日言論?

三個成分共同結合起來形成了總體態度。

2、態度的功能

①適應功能:尋求酬賞,避免懲罰。

②自我保護功能;掩蓋真正的目的。(愛國?

③價值表達功能:有助於表達自我概念的核心價值。(複習:自我概念即自我或自我意識,即對自己的認知。)

3、態度的形成

①學習理論。

②情感因素,價值取向。

③認知理論。對行為結果的信念、對信念的評價、對社會壓力的知覺、對完成行為的控制感、自我認同→行為意圖→實際行為。

(二)羅永浩的精日態度和他的擁護者們

1、說服模型

①Hovland的模型:注意並理解並接受信息才引發態度改變。(這理解能力搞不懂啊)

②中心和外周路徑模型:有能力和動機則關注論據,無則接受外部線索(易懂性、權威性等。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防忽悠!

③Sears的模型:誰對誰說了什麼以及效果怎樣。(誰說服了他和他們?)

2、影響說服的因素

①說服者:權威性;可靠性即是否值得信賴;受歡迎程度即外表、可愛、相似性。

②說服信息:態度差距,過大則不變。

③被說服者:人格,自尊心較弱易被說服;認知需求,低的易被簡單規則如吸引力等說服;年齡差異,青年早期到成年期容易改變態度。

(三)改變支持者們的理論

1、平衡理論。P:羅,O:粉,X:日本。P—X:精日,P—O:互捧,O—X:愛國則不一致,精日則一致。改變遵從最小付出原則。

2、認知失調理論:態度行為不一致導致不愉快感。改變認知、重新評價、增加認知。

二、個人感觸

從最近美國經濟制裁針對我偉大復興的戰略計劃,就可以看出,中國看似太平盛世,實際暗流涌動,因此必須強化整個團體(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對於團體成員,必須清楚其他團體必然會與本團體爭奪資源,進行鬥爭這個自然法則。這個關鍵時刻,對於精日毒瘤,必須毫不留情進行打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闖天涯 的精彩文章:

TAG:小白闖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