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男朋友真的是你的選擇嗎?
GIF
01
我自己有段時間發生了些有意思的事,朋友約我吃飯,我拒絕了,其實我在家睡覺。當事後兩天朋友遇見我時問起這件事時,我說:我當時有別的事情在忙,並且舉出一個具體事例」肯定程度就像真有其事一樣。
後來回家我在想,我給出的理由明顯是事後構建的,並不是當時真實的情況,那麼我當時選擇拒絕這一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02
生活中有許多這種例子,比如都「每個女生心中都有一個白襯衫的男生」但是我身邊許多女生甚至漂亮的女生的男朋友都很普通,談不上帥。我特地問了一個我朋友圈中一位漂亮的女生,他的男朋友長相不算帥,還又一點胖。我問她:「為什麼選擇他,他並不帥,第一眼會覺得並不符合你的女神氣質」她說:「我喜歡他的笑,很溫暖讓人舒服,肉肉的你不覺得好玩嗎?」肯定程度和我的「謊話」一樣堅定。
03
綜上我們發現最有趣不是做出的選擇,而是人們對於選擇做出的解釋。為了對比,我拒絕時和給出解釋兩個都同樣的情緒化,目標明確,肯定程度相差無幾。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如果在真正的選擇和之後的構建之間沒有差異的話或許我們一直都在編造理由。
04
如果之前的預期和之後的構建一致呢?
我之前說:他是渣男啊,可是你喜歡他。在每一個在外人眼中的渣男,你問女生:為什麼喜歡他,他是個渣男啊?她會說:你不覺得痞痞的蠻帥嗎?雖然有時候會渣,但是對我很好啊,他會········
沒錯,這是女生說的,是不是很有意思。他是渣男啊,可是我喜歡他,之前為什麼選擇他,不知道,但是「痞痞的氣質」肯定不是,因為這種氣質是這個男生獨有的。這明顯是一個「後期構建」的例子。因此在我問起的時候,才對作出的選擇進行了解釋。也說明,如果我們的選擇不是這個「痞痞的男生」而是一開始的「男神」這個解釋也會變動。
肯定程度和我的「謊話」一樣堅定。這就是「選擇的盲目性」。
選擇的盲目性似乎說明,我們有時候無法知道自己真正的選擇是什麼,當選擇結果呈現出來時,我們就為之找一個合理的借口。正如波士頓學院的社會心理學家李阿娜?楊(Liane Young)的評論:「這個結果說明,如果我被他人迷惑,認為自己支持某一個觀點,我自己可能會找到一些理由來支持這個觀點。」
TAG:一葉沉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