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同階層的家庭,對待教育的想法天差地別!

不同階層的家庭,對待教育的想法天差地別!

對教育最狂熱最焦慮的莫過於中產家庭,中產家庭的父母認為孩子是輸不起的,不努力考上985、211、一本大學,孩子便會滑到社會底層。

而對於富足的家庭來說,他們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就不打算讓孩子參加中國的高考,也不計劃讓孩子接受國內的本科教育,打小開始就送往私立的幼兒園和國際學校,等到初三後期或者高二左右就把孩子送到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名校接受教育。

而近些年網上流傳的「讀書無用論」聲音一直存在,而這種聲音往往都是從社會底層的家庭中出現的,當孩子初中成績滑鐵盧感覺無法挽救的時候,便放棄讓孩子讀高中、大學的想法,會傾向於選擇技工學校,學一門手藝和技術。

階層流動性降低

許多名人、土豪、富二代、官二代沒有受過高層次的教育,使得「讀書無用論」有了生存的土壤。建立了一種「即便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同樣可以獲得高的社會地位」的思想!

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是生活中不斷被提及的口號,現在社會情況是學子們上完大學,「一畢業就等於失業」再到曾今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被調侃成「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不知不覺當中,將這種改變命運的上升方式越走越偏…

對於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說,孩子讀大學所需要交納的費用是高昂的,隨之而來的是畢業後就業壓力和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大學畢業後對家庭的回報能力也相對沒有保障。

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階層的流動性逐漸減弱,高層次的教育並不必然帶來好的收入和職業地位,「教育改變命運」的口號也不再像過去那樣讓人信服,不同層次的家庭對教育的態度也有了截然不同的差別。

被放棄的高等教育

接觸過非常多的家長,各式各樣,家庭情況各不相同,有些非常富裕,有些非常困難。經常會聽到很多成績不優異的孩子家長和我說「能上個高中就行了,讀多了也沒用,讀書不也是為了找工作,現在機會多的是,不一定只有上了大學才有出路」

然而一份來自中科院的調查顯示,越貧窮越認同「讀書無用」,其中村莊貧困層認為讀書無用的比例是最高的。相比中高層的家庭來說,從未說過讀書無用,反而對於教育更加的瘋狂!

對孩子的過度焦慮和重視

前些日子一些機緣巧合和一些來自北京做教培行業的人溝通學習,在北京他們接觸過部分家境比較優越的孩子,海淀區一個僅僅小學的孩子,一個月在課外學習的開銷可以達到近10萬RMB,除了各種學慣用具和活動開銷,大大小小的文化課、興趣班多達十幾個。拋開一線城市不說,在太原從小學開始就開始為孩子安排學區房的家庭不在少數,以租房的為例,一年一個好的學校周邊的房子最少需要3-5萬RMB。

中產對於孩子教育方面的焦慮和重視,從課外輔導及學區房便可一探究竟。而近幾年在太原興起的私立學校,一個年級可以多達30個班,如此受歡迎的原因與學校教育方式教學質量有著緊密的聯繫。

中產階級的孩子是學業壓力最大的一個群體,中產的家庭希望孩子可以通過努力接手家庭,向更高的社會階層躍進,為此不惜花費重金讓孩子上各種輔導班提高學習成績、學習各種才藝、接觸更多同類型的孩子圈子,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果不這麼做必然轉向擁抱階層固化。畢竟,與上層相比,他們的孩子輸不起。

逃離、下流、淪陷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固有的社會制度、固有的社會模式,已經很難有機會進入上升通道,特別是弱勢群體的農村學生,即便是尚了大學,也難有上升空間,難入主流社會。

底層的學生打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的最差的學校、一般的學校,就是依靠勤奮上重點學校也是鳳毛菱角。由於家庭的貧窮,買不起書、電腦,不能旅遊、不能進藝術班學習,所以消息閉塞,孤陋寡聞,遇到自主招生,要考的素質、綜合能力、見多識廣,他們只有敗下陣來,所以即便能上重點大學的也是鳳毛菱角。

這類的學生即便上了重點大學也是一種傷害,因為在班上是最窮的,長期的壓抑會產生自閉、抑鬱、自卑的心理疾病。久而久之,人際交往的能力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面對畢業,自己找工作,家裡沒依靠,父母還指望他們能來改變家庭條件。

固有的社會制度、社會模式、人們的思維,並沒有給社會底層有上升的通道,反而是越變越窄。

利益格局的基本定型,輸贏早已一目了然。贏者佔據了更好的社會資源、渠道和話語權。除此之外,個人的發展成本越來越高,成長成本越來越高,到處有著看不見摸得著的「天花板」,機會變得少而不均等。

社會底層的學子與「官、富二代」已經不再一個層面上競爭,二者所享受的教育、醫療、生活資源也大相徑庭。

換句話說,不論資源和成長空間有多麼的不平等,寒門學子,除了努力還能拼什麼?至少目前高考是最公平的一種競爭方式,只有努力才是最大的希望。

「創業不如就業,就業不如被就業;經商不如做公務員,陞官必然發大財;打工不如啃老,反正都買不起房。」這種思想在逐步的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隨著上升通道的邊窄,下沉的拉力則越來越大,上層和下層的兩極分化,讓中層上升變的越來越難,反而中層跌入底層的卻大有人在,正如調侃所說:「想成為中產階級非常困難,但中產變成底層非常容易,只要生一場大病就行了」

從80後一代的人可以看出,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上有老下有小。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位幼兒,這代人如果還承擔著各種各樣的貸款,你說他們會有多高的消費意願?

另一方面,近幾年房價在漲,電價在漲,菜價在漲的時代里,只有薪水不漲。

對於很多一批80後乃至90後的人,在資源、渠道、話語權都被上層佔用的社會背景下,扛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加上房貸的壓力,還敢搏么?

這代人,有多少人左手信用卡+pos機,右手孩子老人和房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龍研學 的精彩文章:

考試倒計時,這些學科應該怎麼學?

TAG:翰龍研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