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挺好的,但別給它賦予高大上的意義
讀書挺好的,但別給它賦予高大上的意義
文/黃忠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至理名言,也從來不把讀書看成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
讀書是個好習慣,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讓我們可以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讓我們的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但「不去讀書就不可能有什麼鑒別力」之類的「名言」,還是讓它當成牛被風吹走吧。
讀書就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不要給它披上多麼「高大上」的外衣。
因為我自己就是個特別愛讀書的人,可是我讀的書,就給我很多不「高大上」的反面教材。
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勤奮的皇帝吧,每天廢寢忘食,讀書從不耽誤,最後呢,亡了國。
李煜讀書多吧,文章寫得好吧,最後呢,亡了國。
宋徽宗有文化吧,瘦金體寫得好吧,詩做得好吧,最後呢,亡了國。
這種例子太多了,今天,我們就來講個讀書讀得特別奇怪的皇帝,這皇帝,比崇禎,比李煜,比宋徽宗,還要奇怪很多,給我感覺也壞得多。
這個皇帝就是梁元帝蕭繹。
梁元帝讀書是讀得瘋狂呀。他從小就瞎了一隻眼睛,卻從早讀到晚,眼睛累了,還讓人念給他聽。晚上讀書常常通宵達旦,陪讀的人想偷懶都不行,即便是他睡熟了,你錯讀漏讀他都知道。這個就很神奇,連睡覺都自帶讀書基因的。
梁元帝讀的書那叫一個多呀,他是看到書就收,收來就讀,常常過目不忘,別人問什麼他都能侃侃而談。他自己還蓋了個藏書樓,藏書14萬卷,在南北朝那個時代,這可是非常驚人的數目了。
梁元帝讀書還非常有成就,他的詩歌,在南北朝堪稱一流人物。他的畫,也被稱為經典。他還寫了一堆的學術專著,比如專門教育人們要孝順的《孝德傳》,專門記錄古代忠臣故事的《忠臣傳》,還有什麼《金樓子》、《注漢書》、《周易講疏》、《老子講疏》、《全德志》、《江州記》等,一堆一堆的,四百多卷呢!這數量,甩李煜、宋徽宗幾條街呢!
可他的文章為什麼後世很少流傳呢?
因為中國社會很看重德行,把德排在才的前面。而這方面,梁元帝做得就很欠缺了。
梁元帝心胸狹隘,嫉妒心特重。無論是學問還是名聲,梁元帝不允許別人超過自己,他為此甚至殺人。有一個叫劉之遴的人,就因為才學出眾成為蕭繹的刀下之鬼。
當年,梁元帝與他的哥哥蕭續興趣相投,經常在一起猥褻宮女,後來兩人因為一個叫李桃兒的宮女,爭風吃醋,徹底鬧翻。由此兩人互相誹謗。後來,蕭續不幸早亡。聽到蕭續的死訊,蕭繹竟然高興地跳了起來,從門檻上一躍而過,以至於腳上的鞋都磕破了。兄弟死了,居然高興成這樣。
侯景之亂的時候,他老爸(梁武帝)被困在建康,向他求救。他派了軍隊去,到了建康城外卻圍而不攻,拖延時日。他在等什麼呢?他在等侯景把他老爸殺了呀。等到他老爸被圍在台城裡活活餓死了,好了,接下來他才賣力進攻,後來就把侯景幹掉了,為父親報仇,自己當了皇帝。
那麼在這過程中梁元帝還幹了什麼呢?
梁元帝派兵攻打自己的侄兒岳陽王蕭詧,把蕭詧逼得沒有活路,就把自己的封地襄陽獻給了西魏。於是,梁朝的襄陽丟了。
梁元帝的弟弟蕭紀要去建康救老爸,派兵東進,梁元帝派人把弟弟的兵阻止在了白帝城。蕭紀讓自己的兒子蕭圓正接受梁元帝的部署,梁元帝卻把蕭圓正關起來。等到蕭紀要自己稱帝了,他就讓西魏一起出兵平定,結果益州就成了西魏的了。
梁元帝還殺掉了弟弟桂陽王蕭慥,侄子蕭譽,並襲擊兄長蕭綸,殺害孫子輩的蕭棟。在侯景害他的父親的時候,梁元帝最忙的事,就是把自己的兄弟骨肉一個個除掉。
所以我一直很懷疑梁元帝讀書到底讀了什麼,《孝德傳》是怎麼寫出來的。他的這些所作所為,怎麼讓他好意思教育別人要孝德。
後來蕭詧引來西魏兵攻下了江陵。在江陵淪陷的時候,梁元帝把自己家的十四萬卷書都燒了。別人問他,你那麼愛書,為什麼燒呀?
他說,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
也確實說得有道理呀,讀書讀了一輩子,讀了那麼多書,還落到這個下場,怎麼能不把書都燒了呢?
可是真的是讀書讓他亡國了嗎?我倒很懷疑。
不過我漸漸地也有些懂得,讀書認真,不一定讓人孝順,不一定讓人明智,也不一定讓人能幹。讀書多的亡國之君,比比皆是。
後人對梁元帝的評價是,「才子皇帝,表裡不一。」明末大儒王夫之說他:「父子兄弟之恩,可謂絕矣。」這時他親手寫的《孝德傳》,就成了天大的諷刺。
所以他的文章,也就流傳不廣了。
所以讀書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以為讀了書一個人就改變了命運,改變了本性,實在是把讀書看得太高了。
最後說點題外話吧!
梁元帝蕭繹死得很慘,場面十分悲涼,是被人用布袋悶死的。
不過他最後的表現倒是對得住他這個才子皇帝的稱號,在進布袋悶死前,他讓人給了他紙筆,喝了酒,一口氣寫了四首詩:
其一:「南風且絕唱,西陵最可悲,今日還蒿里,終非封禪時。」
其二:「人世逢百六,天道異貞恆,何言異螻蟻,一旦損鵾鵬。」
其三:「松風侵曉哀,霜雰當夜來,寂寥千載後,誰畏軒轅台。」
其四:「夜長無歲月,安知秋與春?原陵五樹杏,空得動耕人。」
梁元帝名畫《職貢圖》
TAG:黃忠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