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不是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的上帝
5月20日,與您相約!
圖 | 網路
編輯 | lulu
GIF
印安說
佛法的真諦究竟是什麼??六祖壇經?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星雲大師也開示我們:「凡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
印竹說
「人間佛教」的含義:就是從山林走向社會,從寺廟走入家庭,從僧眾走到信眾,從談玄說妙走向生命礪練!
01
如是我說
微言語錄
假如我們現在擁有了人間佛教,就擁有了整個宇宙大地,處處都能幸福安樂,就如無門禪師所說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佛法的真諦究竟是什麼??六祖壇經?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星雲大師也開示我們:『凡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我接著說:「『人間佛教』的含義:就是從山林走向社會,從寺廟走入家庭,從僧眾走到信眾,從談玄說妙走向生命礪練!」
今天,說到「人間佛教」這個話題,想跟大家分享星雲大師是如何來闡釋人間佛教的。
星雲大師說:釋迦牟尼佛,是我們人間的佛陀。他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度化眾生還是在人間,一切都以人間為主。佛陀為什麼不在其它五道成佛呢?為什麼不在十法界中,其它的法界成道呢?而是降世在人間?再深入來看,佛陀為什麼不在過去時間、未來時間成道?而是在我們現世的娑婆世界成道?也就是說,佛陀他是以提倡人間為主的。人間的佛陀,他所展現的人間佛教,具有下面六個特性:
一、人間性
佛陀不是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來的上帝。佛陀是具有人間的性格。他和我們一樣,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間的生活中,他表現出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間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間性的佛陀。
二、生活性
佛陀所發展的佛教,非常重視生活,對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行住坐卧,處處都有教導,處處都有指示。甚至對於家庭、眷屬的關係,參與社會、國家的活動,都有明確的指示。
三、利他性
佛陀降生到這個世界,完全是為了利他而來,是為了教化眾生,「示教利喜」,給予眾生利益,以利他為本懷的。
四、喜樂性
佛教是個給人歡喜的宗教,佛陀的慈悲教義,就是為了要解決眾生的痛苦,給予眾生快樂。
五、時代性
佛陀因一大事因緣,降誕於世,特別與我們這個世間結緣。雖然佛陀出生在2500年前,並且已經證入涅槃,但是佛陀對於我們世世代代的眾生,都給予了得度的因緣。所以,到今天,我們還是以佛陀的思想、教法,作為我們的榜樣。
六、普濟性
佛陀的一生很有普濟性。時間上,佛教雖然講過去、現在、未來,但是重在現世、重在當下。空間上,佛教雖然有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但他還是更加重視娑婆世界的普濟。佛教講到眾生,雖然有十法界眾生,但還是重在人類的普濟。
《法華經》中曾以「人身難得」的譬喻,來讚歎生而為人的可貴。經上說:「黑夜裡有一隻盲龜,想要上岸求救。茫茫大海,暗黑無邊,只有一根木頭,這根木頭有一個孔,這隻瞎了眼睛的烏龜,在百年一浮一沉的剎那,找到那個孔,才能找到得救之道。」得人身,就是如此困難、稀有。《阿含經》中也說到:「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這些都是意謂人生難得,人間可貴。
那麼如何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呢?今天的社會、人間,我們每個人的負擔沉重,對於家庭、事業、親人的種種責任,緊緊地壓迫著我們。假如我們現在擁有了人間佛教,就擁有了整個宇宙大地,處處都能幸福安樂,就如無門禪師所說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能夠擁有了心內的世界,不一定要求心外的世界如何大,如何擴大我們心內的世界,人間所有一切眾生,所有一切世界,大概都離開不了我們的心。如何建立我們內心廣大無比的世界?唯有不斷的修行實踐,這才是人間佛教的真正精神所在。
親愛的同修們,今生我們有緣在人間得聞佛法,是何等的幸運!讓我們一起在有限的生命中來踐行人間佛教吧!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02
經典誦讀
《曾國藩家書》
治療心靈要以心胸廣大為葯,治療身體要以盡量不吃藥為葯。聽雷磊老師經典誦讀《曾國藩家書》,明修養身心之道~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曾國藩家書》。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三遍:
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葯,
治身以不葯二字為葯。
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葯,
治身以不葯二字為葯。
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葯,
治身以不葯二字為葯。
今天《曾國藩家書》說的是治療心靈要以心胸廣大為葯,治療身體要以盡量不吃藥為葯。
「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葯,治身以不葯二字為葯。」在養生問題上,曾國藩有這樣一句經典的總結。他力圖做到身心並治、口體兼防,要旨是養生以治心為主,以不葯二字為準。
他曾在家書中指出了具體的治心與治身之法,「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陽惡曰忿,陰惡曰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剛惡曰暴,柔惡曰慢。治口之道,二才交惕,曰慎言語,曰節飲食。凡此數端,其葯維何?」「不葯」二字始終貫穿他的一生。治心的關鍵在去忿去欲,治身關鍵在去暴去慢,治口之道在慎言節食。
曾國藩養生治心之二法,是養生與為學並進。同治十年十二月五日,曾國藩正式提出「養生六事」,他說:「吾見家中後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養生六事勵兒輩:一曰飯後千步,一曰將睡洗腳,一曰胸無惱怒,一曰靜坐有常時,一曰習射有常時,一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此皆聞諸老人,累試毫無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諸侄試行之。」又說,「養生與為學,二者兼營並進,則志強而身不弱,或是家中振興之象。」
然而,曾國藩認為,這六事還不夠,只是養生的一個方面,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為學而強志。也就是通過讀書來「養我浩然之氣」。一個人心中坦然,精神愉快,自然身體康泰,這是長壽的最好秘訣之一,也是古人總結出來的普遍適用的養生經驗。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葯,
治身以不葯二字為葯。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03
詩歌賞讀
《贈范曄》
友人相隔千里,寄一枝梅花,真是感人的風雅。聽雷磊老師詩歌賞讀南朝詩人陸凱的《贈范曄》,體會一枝梅花中的真摯友情!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友人相隔千里,寄一枝梅花,真是感人的風雅。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南朝詩人陸凱的《贈范曄》。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折梅花的時候恰好遇到信使 ,於是將花寄給你這個身在隴頭的好友。江南什麼好東西都不會沒有,且送給你一枝報春的梅花吧。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據《太平御覽》記載,陸凱與范曄是好朋友,他從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長安,送給范曄,並贈此詩。陸凱是鮮卑人,范曄是南朝漢族人,史學家,《後漢書》的作者。
詩的開篇即點明詩人與友人遠離千里,難以聚首,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而這一次,詩人傳送的不是書信,而是梅花,足可見得兩個之間關係親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達。一個「逢」字看似不經意,但實際上卻是有心;由驛使而聯想到友人,於是寄梅問候,體現了對朋友的深切挂念。
如果說詩的前兩句直白平淡,那麼後兩句則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僅不是一無所有,有的正是詩人的誠摯情懷,而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見,詩人的情趣是多麼高雅, 想像是多麼豐富。「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徵春天的來臨,也隱含著對相聚時刻的期待。
這首詩雖短,卻包含無限的詩趣和感情。當陸凱懷念范曄的時候,為了表達高潔與純摯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傳遞書物的信使帶給范曄,所謂隴頭人,因為范曄時在陝西長安,隴山在陝西隴縣,所以用隴頭人以代。不言而喻,陸凱折花遙贈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馳名於世的。隱居西湖的林逋有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韻的寫照。
江南是文物之邦,物豐文萃,但陸凱認為別的禮物不足以表達他對范曄的情感,所以說江南沒有什麼可貴的東西堪以相贈,唯有先春而至為報春訊的梅花是最適當的,因而遙遙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徵他們之間的崇高友誼。
從陸凱贈詩開始,「一枝春」就成為梅花及贈別的代稱了。可見影響的深遠。可見一首小詩也有傳世的藝術魅力。它的藝術美在於樸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節,特定的環境,把懷友的感情,通過一種為世公認具有高潔情操的梅花表達出來,把抽象的感情與形象的梅花結為一體了。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體會一枝梅花中的真摯友情: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講 師 簡 介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近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書 院 地 址
武漢總院
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1153號解放公園內
海南分院
海口市美蘭區和平大道66-58號
重慶分院
重慶市涪陵區興華西路40號
上海分院
浦東新區楊高中路2108號天物空間541室喜捨
GIF
※讀懂這三句話,你就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書香沁心?《讀書須識貨》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