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大科學城如何避免同質化
又一個大科學裝置將落地懷柔科學城。日前,國家發改委批複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議書,項目建築面積7.2萬平方米,建設周期五年。這個設施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0個優先建設項目之一,建成後將面向全世界用戶開放。懷柔科學城、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是北京在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布局的「三城一區」中的「三城」。經過2017年的全面發力,「三城」也就是三座科學城建設正在提速。根據計劃,「三城一區」規劃也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在三座科學城的建設中,如何避免同質化?如何有效協同聯動?
創新資源聚合提速
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技術是指利用兩個或多種成像模態在時間、空間、結構或功能上的融合,對同一個觀測對象實現兩個或多個物理量的測量,通過圖像數據融合,進而實現時空尺度的跨越(跨尺度)以及結構和功能信息的有機結合,全景式呈現生命活動的過程。
這個即將落戶懷柔科學城的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技術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體目標是建設從分子到人,無縫覆蓋跨越十個數量級的超大尺度範圍,實現功能/分子和結構/形貌成像,具備動態、高靈敏度、無損觀測能力的無縫對接的「一體化」生物醫學成像技術集群,為複雜生命科學問題和重大疾病的研究提供成像組學研究手段。該設施建成後,將成為國際上成像模態融合程度最高、可視化解析能力最全面的全尺度成像系統,將按照「開放合作、資源共享」的原則,面向全世界用戶開放,開展科學研究和國內外交流。
近年來,我國在生物醫學成像技術原創能力、設備研發和應用方面實力已取得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國尚無大規模、系統化的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無法滿足近年來蓬勃崛起的生物醫學研究對先進成像技術的迫切需求。
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技術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後,將發揮國家平台的資源優勢和整合能力,集中各領域人才合力攻關,系統建立自主產權,逐步改變我國高端生物醫學影像設備市場需求巨大但依賴進口的現狀。
事實上,懷柔科學城今年開工建設的大科學裝置不只是這一個,懷柔科學城在「十三五」期間計劃建設的所有工程今年都將開工建設。
按照計劃,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和新落地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子午工程二期、大科學裝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調管研製平台等14個科教專項平台項目和其他待定項目組成的「項目群」都力爭年內全部開工建設。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6月,懷柔科學城空間規劃面積擴大至100.9平方公里,其中將密雲區32.5平方公里納入到懷柔科學城規劃範圍,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都將落地密雲。「懷柔科學城的擴區,為日後科學裝置和交叉研究平台的發展提供更多用地,同時,懷柔、密雲的聯動,也將為科學城的建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懷柔科學城籌備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前沿科技扎堆兒
懷柔科學城是北京在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中布局的「三城一區」中的「一城」,另兩城分別是位於海淀的中關村科學城和位於昌平的未來科學城。按照北京市對「三城」的定位,將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推進懷柔科學城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推進未來科學城打造全球領先技術創新高地。
鏡頭聚焦位於海淀的中關村科學城。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即將擴容。生命所現有一期建築總面積3.1萬平方米,擁有科研實驗室26個,人員700多名。擴建後,將達到50個實驗室、1500人左右的規模。
系統揭示病原細菌入侵和先天免疫系統防禦的分子機制;揭示中縫背核神經元與獎賞的關係,為開發治療抑鬱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藥物提供了新方向;發現乙肝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受體……2005年以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聚集了王曉東、邵峰等26個團隊的生命所,快速實現了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領域的顛覆性創新。
不僅是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關村科學城突破了一批全球領先的顛覆性前沿技術。例如:百度實施開放自動駕駛平台計劃(Apollo計劃),積極搶佔無人駕駛領域制高點,曠世科技、商湯科技等一批企業迅速成長,圍繞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正在形成集群式突破。
隨著中關村科學城擴展覆蓋海淀區全境,由高校院所、創新型企業、軍民融合單位等組成的中關村科學城共建聯席會,通過深度合作,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不久前,旨在打通深化創新驅動發展的「痛點」和「堵點」的「海淀創新發展16條」出台,聚焦支持領軍企業和潛力型企業培育,對細分行業「隱形」冠軍和成長性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給予重點支持。
今年,中關村科學城將發力提高對全球創新資源的開放和聚集能力,強化城市創新形象,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
在中關村科學城東北方向,十幾公里以外就是昌平的未來科學城。今年2月,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在未來科學城成立,該聯盟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將探索形成中國特色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截至今年初,未來科學城竣工面積達到288萬平方米,神華、商飛、國電等15家央企下屬70餘家研發機構、科技公司、8800餘名科研人員入駐運行,國家級和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達到40個。
功能分工如何差異化
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三城」加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區」是北京創新驅動的主引擎。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將編製完成「三城一區」相關規劃,促進「三城一區」進入加速發展期,為確保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其中,將聚焦中關村科學城,發揮「領頭雁」作用,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城;突破懷柔科學城,以百年科學城標準,打造新時代科學城新標杆;搞活未來科學城,加速「三個轉變」,全力打造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優化提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強「城-區」對接,打造高精尖產業增長極。
北京如何推動「三城」形成彼此互補的創新生態圈,進一步支撐北京產業的全面轉型升級?便捷的交通網是前提基礎。目前,北京市相關部門也正在加緊規劃研究三大科學城之間互通直達的快速聯絡交通,實現懷柔科學城與未來科學城、中關村科學城之間的快速連接。
三個科學城之間的協同互動,在交通路網建設的基礎上,在功能性分工上還應如何進一步避免同質化?在北京市市政協副秘書長、民進北京市委副主委李昕看來,「三城一區」部分科學領域或項目存在交叉重合的現象,例如在石墨烯、生命科學、能源材料等方面,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都不同程度涉及,需要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和發展特點,實現科學分工。
李昕建議,要進一步強化功能性分工。「三城一區」需要在明確差異化定位的基礎上,形成功能互補、聯動發展的格局。尤其對於前沿科學高新技術的成果轉化方面,更要加強統籌,做好適度銜接。
此外,李昕調研發現,城市功能規劃和建設相對滯後。新建科學城的研究中心、大科學裝置和實驗室等科研主體建設相繼投入運行,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嚴重滯後,科研人員的居住、交通、生活、醫療、文化、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問題突出,科學城無法形成一個真正的「城」。特別是懷柔科學城側重於基礎科學研究,需要吸引並聚集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員,但是目前還不具備適應國際交往需求的生活服務配套。「優先完善城市配套。尤其懷柔科學城和未來科學城,要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儘早把科學城建成『國際人才社區』,最大限度解決人才的後顧之憂。」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文 賈叢叢/製表
※改革者馬克龍的周年成績單
※滴滴大眾激烈碰撞,出行新舊勢力加速融合
TAG: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