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大缺口,你能填補么
GIF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17人工智慧就業市場供需與發展研究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人工智慧人才需求增長近2倍,其中演算法工程師的需求增速尤其迅猛,近七成從業者月薪過萬,約有1%的人才月薪在5萬元以上。
人工智慧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行業風口的人工智慧,在中國人才缺口將超過500萬人,而中國人工智慧人才數量目前只有5萬(數據來自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
並且目前崗位溢價相當嚴重,2017年人工智慧在互聯網崗位薪酬中位列第三,月薪20.1k,如果按照普遍的16月薪酬計算,那麼人工智慧在2017年一年的薪酬就是2.01*16=32.16萬。那麼再來看一組2018的薪酬數據:
2017年是互聯網行業全面轉向技術驅動的一年,技術類人才招聘需求已經佔到整體人才需求的25%。在人工智慧熱潮的驅動之下,AI相關崗位人才需求飆升,然而缺口依然超過百萬。
AI人才需求呈直線上升
由於國內互聯網行業競爭激烈程度持續升級,單純依靠人口及商業模式紅利已很難在市場站穩腳跟, 2017年,從巨頭到創業公司,為尋找新的增長動力,紛紛轉向技術驅動,力圖通過技術手段提高綜合競爭力。
數據顯示,2017年,技術人才招聘需求佔到總體人才需求的25.1%,較2016年提高 2.7個百分點,佔比連續2年提升。產品、設計人才需求也有小幅上升,運營、市場、銷售類職位需求則分別呈現小幅下降。
騰訊研究院聯合Boss直聘發布《2017全球人工智慧人才白皮書》,其中顯示,僅在2017年的前10個月,AI人才需求量已經達到2016年的近兩倍,2015年的5.3倍,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0%;AI應用層職位需求增速尤為顯著,增速最高的三個崗位依次是演算法工程師、語音識 別和圖像處理。
僅以國內市場為例,用騰訊研究院研究員俞點的話來說,累計到現在,國內AI領域雖有幾萬名畢業生,但是市場的人才缺口是百萬級的,所以現在的存量遠遠不能滿足於市場需求。
縱觀國內,在大環境上,人工智慧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市場方面,人工智慧有著極大的應用市場(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38.2億元,增長率達到56.6%);在學術層面,人工智慧論文在近年來的各大學術會議上大放異彩(全球超4成的人工智慧論文是中國人所寫,一些甚至在IEEE等國際學術會議獲得評獎)……
奈何,我們卻在最重要的硬體設備「人才」出現了大紕漏,尤其是在高端AI人才上。
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也為了緩解人才缺口現象,自去年開始,一些高校便相繼設立AI獨立學院:
在招生方面,這些高校多是從本科生到碩士、博士全面覆蓋。目前,中國科學院人工智慧技術學院已經開始招生,首批研究生已於去年9月完成入學註冊,其餘高校最快也將於今年秋季開始招生。
與已有的計算機教學相比,作為進一步細化而獨立出來的學院,人工智慧學院在教學內容等方面與前者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
從本質上來看,這與當前相關計算機專業所學的內容似乎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人工智慧學院要求學生更要紮實數學、計算和程序等學科基礎。
但基礎紮實不假,後面又該如何繼續呢?考研進一步深造?還是憑著紮實的基礎踏入社會?
據調查,專註於智能語音技術的雲知聲團隊中博士佔比45%,而以智能交互為核心的極限元團隊擁有碩博背景的人佔比60%,剩下的幾乎就是本科畢業生。
那就意味著,於產業界看來,AI人才是急需的,但也存在暫時性的解決方案。不過,高素質AI人才是最為緊缺的,而這才是需要學院來解決的問題。
那麼,在課程大致體系還尚未構建好的這時候,面向本科招生真的合適嗎?
如今,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了一個與計算機等學院比肩站立的獨立學院,但是,作為一個「新生兒」,其課程體系更多的還是在摸索中,尤其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學。
在人工智慧學院的學習中,相比於已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術,並對未來研究方向有了決斷的研究生,學識與技能還是一片空白,且具體研究方向也不定的本科生或許就會產生一定的混亂。由此來看,在一級科目還尚未建立的情況下,人工智慧學院一上手就直接招收本科生,對於後者而言似乎有點「超綱」了。
確定的是,不管是從當前的意義,還是從未來的角度來看,人工智慧學院的設立都是一件極具意義的事情。其中,面向本科招生,對於國內的人工智慧產業也是高素質AI人才培養的基礎建設。
之之整理編輯
朴器科技:讓技術轉移、創新創業更容易!
產研互聯
產業孵化
科技投資
知產運營
轉型企業創新驅動倍增器
創新創業一體化服務領航者
在全球範圍內與領先科技力量深入合作,整合跨境、跨界的科技力量
打造融合產業、科技、金融一體的協同創新生態平台
朴器科技,鏈接全球科技力量,讓世界更美好!
TAG:朴器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