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裴洞篇》:蘇格拉底和學生們最後一次對話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700種
第151種
《裴洞篇》是敘述蘇格拉底在獄中臨刑服毒以前和學生們最後一次對話,討論哲學家如何對待生和死的問題。蘇格拉底認為死亡不過是靈魂從肉體中分離解放出來,得到凈化。由此論述了靈魂不滅和回憶說,不過這篇中的回憶說和《枚農篇》的回憶說已經有所不同。在這篇對話中,柏拉圖比較系統地論述了「相」的特徵,「相」和眾多具體事物的不同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所以是柏拉圖早期相論的一篇重要對話。
1.的的確確,靈魂最能思考的時候,是在它擺脫一切干擾,不聽,不看,不受痛苦或快樂影響的時候,也就是說,在它不顧肉體,儘可能保持獨立,盡量避免一切肉體的接觸和往來,專心鑽研實在的時候。
2.只要我們有形體,靈魂受到形體的累贊,我們就不能完全如願以償,獲得真理。因為形體使我們不斷地忙於滿足存活的需要,種種疾病向我們襲來阻礙我們探究真實。形體使我們充滿各種感情、慾望、恐懼以及各種幻想和愚妄,真正說來教我們不可能進行思考。戰爭、革命和爭鬥的唯一原因是肉體及其各種慾望。因為一切戰爭的產生都是為了賺錢,我們是為了肉體而被迫賺錢的。我們是為發財而奔走的奴隸。就是由於這個原故,我們失掉了鑽研哲學的餘暇。最壞的是我們忙裡偷閒關心哲學的時候,肉體經常闖進來用喧囂和混亂打斷我們的研究,使我們不能瞥見真理。實際上我們深信:如果我們想要對某事某物得到純粹的知識,那就必須擺脫肉體,單用靈魂來觀照對象本身。
3.一個人如果並沒有研究哲學,而且去時並不十分乾淨利索,是不能容許側身於神靈的行列的,只有好學之士除外。正是因為這個原故,親愛的辛彌亞和格貝啊,那些真正愛智慧的人拋棄各種身體慾望,堅決地抵制它們,絲毫不作讓步;因為他們不怕貧窮,不怕損失財產,跟多數人不同,多數人是愛錢的;他們也不是因為怕不名譽、丟面子,像一般愛名譽勢力的人那樣瞻前顧後,他們根本不顧這些。
4.我要告訴你的。那些好學的人知道,到哲學開始掌握他們靈魂為止,他們是一些孤苦伶仃的囚徒,戴著腳鐐手銬鎖在身體上,不能直接觀察,只能通過身體這牢獄的柵欄去看,在愚昧的深淵中翻騰。哲學看出這種囚禁生涯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是肉體的慾望造成的,囚徒本身就是這囚禁的主要助手。好學的人覺察到哲學掌握了這種狀態下的靈魂,就溫和地鼓勵它,設法使它得到自由,指出眼睛、耳朵和其他感官都充滿著欺騙,敦促它擺脫這些東西,能不用就不用,勸告它集中到自身內部,只信任自己以及自己對實在本身的思維,深信它用其他方式所看到的、隨對象而異的東西里並無真理,因為這類東西是可見的,是感官所體會的,而靈魂本身則見到不可見的、由心靈體會的東西。真正哲人的靈魂深信自己決不能違抗這種解放,因此堅持儘可能脫離快樂和情慾、悲愁和恐懼,考慮到一個人具有強烈的快樂、恐俱或情慾時不僅嘗到可以設想的苦頭,例如生病或虛擲金錢於享樂,而且犯下最大的、極端的邪惡,自己也說不出所以來。
※布羅代爾《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年鑒學派創始人,地中海的偉大歷史
※《增廣賢文》:全書4000字,一部中國古代著名的格言警句集
TAG:商務印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