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氏太極拳傳人——陳萬禎

陳氏太極拳傳人——陳萬禎

陳氏太極拳傳人——陳萬禎

陳萬禎,生於1946年,甘肅靖遠人,靖遠太極拳研究會主席。出身武術世家,自幼習武練功,隨伯父陳秉元(又名:路重坤)、民間拳師張浩禮習長拳、太極拳、單劍、雙劍,以及刀、槍、劍、棍等拳械。1995年拜當代13名太極學大師之一——馬虹先生為師,陳式太極拳十二代傳人。系河北石家莊市陳氏太極拳研究會會員,國家二級武術裁判,太極拳特級教練!其傳略收錄《中華太極人物誌》、《當代中華武壇精英》。事迹載入石家莊陳氏太極拳學校校刊《陳氏太極拳研究》「傳人風采」專欄。《烏蘭》雜誌的「靖遠精英」專欄也做過長篇專題報道。

我用一句話形容陳老師: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

你道70餘歲的人的確是這樣,我曾仔細的觀察過,如果讓陳老師站在水平面上量他的垂直度,就是90度!腰不彎背不駝而且背平如水面,頭頸正直。坐下來像座威風凜凜的鐘。走起路來腳底呼呼生風,輕如靈貓邁步。或許你認為老師威嚴冷俊,其實老師和藹可敬,見人總是笑眯眯的。教拳改拳從來不發火,慢慢的說,柔柔的教。打起拳來則虎虎生威。

多少年風雨無阻,清晨第一個到廣場的就是陳老師。老師一米八的個頭,筆直的身板,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我之所以以老師相稱,是因為在武術界,收徒弟是要舉行正式儀式的,我也不夠格稱陳老師為師父。

愛上太極拳,做陳老師的學生,源於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那是在我縣著名景區雪山寺文藝採風,一行十多人登山,第一個登上山頂的竟然是一位四十幾歲的女性!我認識她很多年了,知道她的散文寫得很好,但人病病怏怏,還做過大手術,弱不禁風。這次登山如此矯健?!我問她,是什麼靈丹妙藥,讓她時隔三年判若兩人!她的回答很簡單——打太極拳!

也就在第二天,我就走進廣場,跟在陳師傅後面,比划起來……從烏蘭山公園跟隨到鹿鳴園,再跟隨到會州廣場,一路跟陳萬禎老師走來,只因老師的一句鼓勵:「能天天來就好!」。

陳老師教拳很有方法。不論你是初來乍到的初學者,還是具有一定基礎的老拳友,針對每一個人,他都有一套很管用的方法,讓你很快入門,很快提高。我們好多門外漢,總以為太極拳高深莫測,難以企及,其實不然。陳老師在講解陳式太極拳第一路第一勢預備勢時,講得非常詳細,要求「頭頸正直」、「下頜微收」、「眼睛平視」、「虛領頂勁」、「立身中正」、「含胸塌腰」、「沉肩墜肘」、「松垮開檔」、「兩膝微屈」、「呼吸自然」、「意存丹田」……配合動作示範,講得活靈活現,比如「虛領頂勁」,就是頭要正直,脖子松豎,頭頂百會穴處虛靈上頂,好像有線繩提懸的感覺……這時老師就走到每個人的跟前,一一指出百會穴、丹田的位置……他將 「金剛搗碓」,分解成六個定勢動作。講起攻防含義更是精雕細琢繪聲繪色,一式「金剛搗碓」能講好幾個早晨……對「懶扎衣」、「六封四閉」、「單鞭」等母式動作,老師要求一定要精益求精,不能急於求成,必須規範標準。他說,這些基礎動作練不好,下面就沒法練了……

老師教拳極認真,不僅要求學員每一個動作要標準規範,還要眼到位、神到位、意到位,開合有序,呼吸配合。老師學識淵博,給我們教拳,經常引用易經八卦、傳統中醫和現代人體生命科學知識,並和其他拳種如武當拳、少林拳作對比……要求我們要多讀馬虹大師的拳理拳法原著,在理解動作的來龍去脈後,再追求動作的協調美觀。特彆強調練拳時的十大要領:「虛靈頂勁」、「含胸塌腰」、「松腰養氣」、「分清虛實」、「沉肩墜肘」、「以意行氣」、「上下相隨」、「內外相合」、「招勢相連」、「動中求靜」。打拳時一定要牢記螺旋、纏絲、整體用勁。練太極拳要體驗這樣的感覺:骨節要有分離感;口內要有津液感;四肢要有脹麻感;丹田要有熱能感;腳底要有離虛感;眼神要有威懾感;全身要有鬆柔感……要求初練者晚上熱水泡腳一百天,還給我們說,「跌叉」動作比較難做,別勉強,以免拉傷腿。同時要求能劈叉的人,也別偷懶,要堅持天天做……陳老師總是因人施教,誨人不倦!

陳老師教拳極有耐心,拆拳講勁,不分身份高低,不論男女老幼,對每個人都熱情誠懇。他常說,打拳要先明理,明理拳法精,拳精理更明。四兩撥千斤。生於根,行於腰,發於梢。不懂摺疊枉徒勞。總之,我們覺得老師知道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我們一點一點的揣摩,一下子也揣不出個道道行行的。老師就說別急噪,慢慢琢磨,功到自然成。

人們常說打拳養氣,教拳損氣,改拳慪氣。沒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是不會理解的老師的辛苦的。有時候我們都不忍心纏著老師問這問那的,又要示範又要舉一反三的講,還要身體力行講擊技法,老師身上常常留有學員的腳底印子。

老師不光教拳,還教給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記得一天晚上喝了個酩酊大醉,第二天早上實在起不來,正想偷懶,突然想起陳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打拳最好的老師就是堅持!再笨的人只要天天堅持也能把拳打好。我就硬撐著走到了廣場,剛打了一半我就眼前發黑,突然暈倒在地……當我醒來時,老師的一瓶營養快線遞到了我手裡。拳友告訴我,是陳老師騎著自行車給我買來的!可敬的陳老師不但教拳,還這樣細緻入微地關心我們……雖然我們這個團體來自不同層次,有離退休的領導幹部、有隨子女進城賦閑在家的老人,有企業老闆、一線工人、青年學生,年齡從二十幾到八十多歲的都有。但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下,每個人都心胸開闊,大家團結友愛,互幫互讓,一人有難大家幫助,真像一個組織有序團結進取的大家庭。每逢周末,周邊縣區有幾個學生都要乘車一個多小時來靖遠讓老師指導改拳。這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讓老師先給遠道而來的學生教拳改拳。

看老師打拳是最有意思了,我們幾十個學員把老師圍在一個圈裡。清晨,烏蘭山公園,依山傍水,四周綠樹掩映,看老師打拳真是一種藝術享受。特別是陳氏太極拳二路拳和低架拳。70餘歲的老師打拳生龍活虎,有時像蛟龍翻舞,有時像靈貓撲蝶,有時像哪吒探海,有時像萬馬奔騰,有時像天女撒花,有時像大海里翻滾的浪花,有時像和尚打坐。有張有池,聲東擊西虛實變化活靈活現。真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看得幾十個人屏聲斂氣,就連樹上喳喳叫的小鳥也停止了叫聲,靜靜的看老師打拳。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用在這裡在恰當不過了。

老師是整個西北地區較有影響的拳師,習武練功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陳氏太極拳的研究和探索,深入生活感悟人生,師古不泥,博採眾家。通過長期習練切磋漸入化境,即突破了傳統和地域的限制,又注重結合實際變通創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藝風格,傳幫帶徒,無私奉獻,創造性的實現了傳統與現實、繼承與發展的有機結合,傳承和延續了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在弘揚中華太極精神、促進國際交流、推動全民健身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示範和表率作用。陳老師常年練功不輟,德藝兼修,聲名遠揚,周邊地區好幾個地方要高薪聘請老師教拳,老師都婉言謝絕。老師不為名利就是想把陳式太極拳這顆璀璨明珠在家鄉發揚光大,惠及家鄉人民。2012年1月9日,靖遠太極拳研究協會在陳老師的家鄉正式成立。大會一致推選陳萬禎老師為第一屆主席團主席。協會現有會員一百多人。協會的成立,在家鄉武術界是一件非常轟動的事情,市上領導發來賀電,縣上領導親臨會場祝賀,學員們也就像找到了組織有了依靠,倍加珍惜這個天賜良機,學拳更加刻苦認真。名師出高徒,這些年捷報頻傳,教出的學生宋秀英也成為馬虹大師的親傳弟子,獲國際大賽金獎。許多新人獲全國大獎,參加省市太極拳比賽,更是每次幾乎包攬前三名。經過老師精益求精地教,學生刻苦認真地學,很多學員的心臟病、關節炎、高血壓、腰腿等疑難雜症病都好了。如今,每天都有百十人跟在陳老師後面打拳,好多學員學成後,又回到自己的小區教拳,十多年來,經老師親自教授的學員有500多人,加上學生的學生已達一千多人!練武者都以是陳老師的學生為榮!每年,來自全國各地武術界的賀年卡,白銀市武術協會的領導每年親自登門拜訪,以老師相稱,就足以說明老師在武術界的地位。

陳式太極拳博大精深,跟老師學了七八年,總覺得只學了個皮毛。我常開玩笑說,單位只是個掙錢的地方,遲早要退休,工作證是有有效期的,不論你身體多麼健康,工作熱情多麼高漲,到年齡就得退休。太極拳協會才是我終身的組織。

幾年下來,陳老師的言傳身教,我深刻地體悟到,太極拳是融文化、武術、養生為一體的一門學問,是一門生命科學,是我國傳統武術的瑰寶,值得我付出畢生的精力去修鍊、鑽研,我為能融入這個大家庭而自豪。

對老師的敬仰之心無以言表,只能默默祈禱,願老師健康長壽,永遠矯健。

作者簡介:白祖彥,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文化,1967年5月出生於靖遠縣平堡鄉。白銀市作協理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泰安:泰前街道老齡辦開展太極拳培訓活動
關於太極的實戰性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