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悍霸氣的維京人,他們使用的兵器都有哪些?
儘管我們在各種文藝作品中看到的維京人更常用的武器是戰斧,但是維京人最為尊崇的兵器依然是劍。在他們看來,家族的劍代代相傳是一種光榮的事,如果一把劍在某場戰役或者爭鬥中被某位著名的偉大戰士或貴族(尤其是國王君= =)用過,這把劍就具有極高的價值,人們認為這能使劍身充滿特殊的力量。因此,劍也就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多見於貴族佩戴。
當然,這只是劍並不常用的其中之一的因素。在首輪對敵中,維京人在戰場上主要使用的是矛(方陣對敵之時的遠程武器,當然也有弓箭)和戰斧(近身接敵)。劍在最初階段通常充當次要角色,因為如果 用劍連續敲擊另一把劍,那麼劍刃會產生較大裂口,最終破壞其精細利刃的堅固性和有效性。正因如此,維京人在使用完矛槍和戰斧以後才會抽出劍,朝敵人身體暴露出的薄弱部位攻擊使其徹底喪失抵抗力。考古學家對古代戰場上戰死的骸骨進行挖掘,結果顯示出,矛槍造成的傷害比劍要多。很明顯,在戰鬥中維京人會有選擇的用劍。
首輪對戰中的壯觀景象
維京矛槍
矛槍是維京戰士最常用的作戰兵器。槍頭是由一塊純鐵做成的,形狀一般為闊葉狀頂為尖狀(為了刺得更深),並將其安裝在一根木質矛桿上(通常為白蠟木)。總長度約1-2米(3.2-6.5英尺),矛頭的長度則有3-18英寸不等。而其中一些矛頭帶有側翼(可稱為倒鉤矛槍),這種槍殺傷力更大,而且也可以在防禦中有效使用:翼狀突出可格擋劍擊,也可以防止敵人的劍刃順著矛頭下滑傷及矛的使用者的手部。
這些矛既可以用於刺殺也可以用於投射,較大矛頭的矛則可用於砍殺。有證據表明,用於砍穿鎖甲的矛槍既可單手使用也可雙手揮動。一名技巧高超的維京矛槍兵能用雙手同時擲出兩根長矛,還能接住飛來的矛槍並朝對方擲過去(這個真可以有……)。
傳說記載中也提到了一些比較有名的矛槍, 比如 the h?ggspjót,the krokaspjót ,the algeir(這幾個查不到是什麼意思= =),我們現代通常通稱它們為「戟」。維京矛槍兵
各種各樣的矛槍,忽然發現原來芬蘭也有人用
依然是矛槍兵,以及構造
維京戰斧
這種戰斧是由傳統的劈木斧發展而成的,經過改良以適用於戰鬥。有一把約900年左右出土的文物,他的長度最長能到約180厘米(70.9英寸)。這種戰斧(可稱為倒鉤戰斧,還有人叫丹麥長柄,不知道兩者是不是不一樣)的巨大頭部組呈現新月狀或者凸圓形,配備一個長達1-2米的木質柄,有利於向下敲擊。有時斧身可鑄成格外堅硬的雙刃,有時也可以鑄得輕薄,使其成為更輕巧更易操作的輕型兵器。
大部分的斧子頭部都是由兩片品質不同的金屬熔鑄而成的:一塊高品質的鋼的切割邊緣與另一塊較軟一點的鐵或者鋼材焊接。一些丹麥人以及在拜占庭的瓦蘭吉亞衛隊里服役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則以使用一把5英尺或更長的軸和長長的有倒鉤的邊的長斧著名。這樣的斧子自然是威力十足,經常被用於破盾(雙手舉起然後往下一砸,藏在盾牌後面的那個人就完啦)。與其他維京人喜愛的兵器一樣,維京兄貴們也愛給自己的傢伙起名字:比如女巨人,瓦爾基里或者是兇猛的女人(都喜歡把斧子當女人么,腫么有種屌絲的即視感=0=而且為什麼會是斧子!!),甚至還有一些有趣的名字:Hlokk (不知道是啥), Rándgrie (不知道), Saxa (撒克遜女人。。), Skaei (傷害者), Skeggjold (不知道= =)
某地出土的斧子頭部,下面似乎砍廢了
各種形狀的斧子
看著裝應該是瓦蘭吉亞衛隊
維京劍縱觀整個維京時代,可以說最不普及而且最昂貴的兵器就是劍了。通常只有一個國王、地方領主或者是比較有勢力的家臣才可以擁有一把劍。很明顯,一把斧頭或者是矛槍有的時候並不能起到很好的效用,尤其是當某個大力勇士雙手舉起斧頭過頂(這是標準砸盾姿勢啊啊)時,他的胸部、臉部、脖子將會暴露在敵人的攻擊範圍內。為了安全起見,戰士們肯定還會隨身攜帶一把輕型武器,有些人裝備短劍,一些人則佩戴起了撒克遜戰刀(後面會提到)。回過頭來看維京人的劍。維京人的劍大都是寬葉雙刃的式樣,長約70-80厘米(27.5-31英寸)不等。外觀具體上則大相徑庭,有的劍有淺槽,而這些劍的劍柄和劍鞘的花樣則花樣很多。
一把標準的維京劍則是由五個部分組成:由模具焊接的劍鋒、劍鋒與劍柄之間的橫檔護手、接著下面則是錐形的自劍鋒到劍柄愈來愈小的平滑的把手、把手下面則是第二個橫檔、最後則是一個三角形或者半圓形的多裂片的劍首(位於劍柄底端)。
三種不同式樣的維京劍
維京人也給劍起一些個性化的名字,比如Gramr(狂暴者),Fotbitr(腿咬劍),Meofainn(裝飾),Gunnlogi (火焰與戰爭),Kuernbut(磨石破壞者)
1.劍身
有的劍的劍身是標準的平滑式樣,有的劍劍面上則有淺槽。看上去則好像是血和諧槽,實際上這樣的設計並不是為了使血沿著槽易於流下,而是為了減輕劍身的重量從而增加靈活程度。
2.劍首
維京劍最與眾不同的特徵之一便是劍首(其重量則是為了平衡劍的整體)。大多數劍首都是由實心鐵鑄造而成的,但也有不少以青銅或者鑲嵌銀片的鐵製造的精品。劍首也經歷了一個慢慢演化的過程,從公元800年早期的金字塔型劍首演變到後來的三角形鐵片組成的比較複雜的款式。
在劍首和護手的裝飾上,通常可見鍍銀、鍍銅的幾何圖案相互交錯,由此可見維京金屬製造工藝的高超程度與想像力的非凡。
3.劍鞘
劍鞘(套、盒)是用兩片經過雕刻的木片製成的,邊緣用膠粘合,有時以毛皮包裹。劍鞘口和金屬包頭(即劍鞘頂端的金屬片)有時鍍上了裝飾性的銀、銅塗層。整把劍配有裝飾性斜掛劍帶(腰帶或者肩帶)以便佩戴。
4.製造
維京人以用炭熔煉鐵礦石後製造精製鋼的方法而聞名遐邇,同樣,這也使得他們能以製作出優質的劍身享譽四方。但,維京人最為出名的則是他們使用模具焊接法製作劍的複雜過程。運用X射線技術透射一些文物,我們可以知道維京鐵匠是如何制劍的:將長鐵條和鋼條焊接在一起,鍛造成方形棒,再將其扭絞或纏繞成細細的一束,以製作出劍身堅硬的內芯,然後製造出模型劍身;劍身外部的劍刃則用上好的鋼材製作,被焊接在內芯上;最後仔細地用酸擦洗劍身,顯露出劍身的花紋。
許多著名的劍上都刻有其製作者的名字,比如烏爾貝特、路維利特和因格瑞等等。
圖:三把維京劍,年代從700年到1100年
這裡亂入一個關於刀劍熱處理的方法
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
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準備。
正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
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65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
5.劍與決鬥
維京人通過正式決鬥(Formal duel或者 Holmganga)來解決爭端。Holmganga大概意思是「去島上」,說明大多數的決鬥都是在小島上進行的。在那兒,空間被嚴格限制了,因此也限制了選擇撤退的自由。格鬥區域則由鋪在地上的方巾決定。布的周圍畫出了溝壑,再用繩子把這塊區域圍起來。每一位參戰者都有另外個人幫他拿住盾牌。劍則是首選的兵器(所以這麼蛋疼的事大部分是貴族乾的?
直到每個人輪流向對方發出一擊後,決鬥才正式開始。如果參戰者選擇後退而把腳踏出方巾外面,他將被視為逃跑,而戰鬥也隨之終止。受傷的一方可以終止決鬥,但是必須要向獲勝方付出一筆錢作罰款。
6.劍與傳說
維京人和古代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古代英雄傳奇都常談及某把劍的巨大力量,它可以把一個人劈成兩半。劍往往朝著頭部、頸部襲來,而且旨在造成致命一擊。有詩歌為證:
托爾比約恩沖向格雷惕爾並向他攻擊,
但格雷惕爾用左手提著的盾牌擋住了他的攻擊,並一劍把托爾比約恩的盾牌砍成了兩半,還砍進了他的頭,一直砍到了腦子裡。
——《格雷惕爾薩迦》(公元1400年)
以及各種各樣的劍、斧頭
隨身武器前面提到了,維京人會攜帶一些小型的武器用於緊急時刻救命。有的人會帶小刀短劍,有的人則會帶著撒克遜戰刀。
這裡重點介紹一下撒克遜戰刀,因為他是一種非常聞名遐邇的武器。很多人都認為Saxon(撒克遜人)一詞正是表達了他們對於Sax(撒克遜戰刀)的熱愛,不過在北歐地區也有這種刀,已知可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左右。中世紀早期(公元500年-公元1100年),他是撒克遜人、法蘭克人和維京人最常見的隨身武器。之後,這種刀在北歐和西歐大陸都有發現。
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戰役中,很多盎格魯-撒克遜人持撒克遜長刀,而諾曼人(維京人的後裔,工頭羅洛受法王之封得到的領地= =),除了 劍和長矛,可能還裝備了類似小型撒克遜戰刀的武器。
撒克遜刀是一種刀身很寬的單刃戰刀,刀背較為厚重堅固,無刃的背側從距離刀尖三分之一處開始逐漸收窄,呈斜坡狀直至刀尖。而刀刃一側則多為直線或者稍微彎曲。
小型撒克遜刀的刀長長達7.5厘米,最長的劍式撒克遜刀可達76厘米。喜愛他的維京人稱其為撒克遜長刀;普通款式的刀身一般長達15厘米,被稱為撒克遜短刀。這種刀木有護手,只有一個樸素的木製或骨制握柄。
沒有任何史料記載維京人有誰是因為用小刀而出名的,說明這種小刀並不受人推崇。也難怪,畢竟是小刀,和大傢伙相比自然是不大起眼。冰島的《武峽傳奇》中,有一個名為吉迪爾的勇士評論說「使用小型撒克遜戰鬥時,他必須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攻擊。」
維京人大多是把這種小刀當成生存刀具了,就像現代的生存狂平時身上一定要攜帶一把小直或者小折用於EDC一樣(比如我……),剝皮洗魚處理傷口各種功能都可以有
維京盾
(其實還有一些內容想補充的,來不及了= =)儘管盾是一種防禦裝備,但是很多時候,對於維京人來說,盾的意義比武器還要重大。 唯一一種在維京人中廣泛使用的防禦裝備便是盾牌。維京人使用一種由木頭(一般是椴樹)製成的圓盾,這種圓盾中間放置把手的部分鍍上了金屬,既可以用來保護拿盾的手,也方便靈活地運用盾牌。有些盾牌則覆上了牛皮,甚至有的用金屬的釘刺和邊角加強了一番。一些另外的傳奇中則提到盾牌看起來也分早期的輕巧型盾牌或者大方盾,這種盾有一個尖頭,能覆蓋住大部分腿部。
當維京人不再使用早先的紋章符號(諸如一些隨後在歐洲開始被使用的,大概是被融進歐洲文化的異教符號?)時,盾牌可以被高度地修飾一番了。一面紅色盾牌通常是戰爭的標誌,而一面被高舉的白色盾牌則被用作是求和的標誌。國王可以持有鍍金的盾牌,而其他貼在上面的用作裝飾的花樣也可以用來加強盾牌。埃吉爾薩迦中,哈康伯爵(雅爾)被給予了一面盾牌作為禮物,上面被畫上了一些富有想像力的圖樣。在尼雅爾薩迦中,卡利背著一面盾牌,上面畫著一隻獅子,而海爾吉則背著一面紅色的盾牌,上面畫著一隻雄鹿。
假如把所有歷史上聲名在外的戰鬥族群或者軍事組織比作武器,那麼維京人本身就是一把鋒利而又「猙獰」的刀劍。他們天生就是戰士。我們難以確定究竟是什麼得以決定他們如同冰與火一樣矛盾而又剛烈的性格,以及永遠無法耗盡的英雄氣概。
也許是以奧丁(沃坦)為首的眾神的多神制異教以及死後得以在瓦爾哈拉享有榮光的坦然,也許是北歐高緯度地區固然便有的惡劣氣候以及比氣候更加惡劣的糟糕地理環境,也許是大海給予他們探索新世界的勇氣以及狡黠的性格,又也許是軟弱的尚處於封建制度初期的西歐和英倫大陸使得維京人得以成就他們殘忍的聲名,維京人這一族群的形成是十分複雜的,總之,絕對不可以簡簡單單地就將維京人評論為「野蠻人」。
儘管維京人的燒殺搶掠並非我們應該提倡的,但是,他們的勤勞與樸實(一年有一半時間都在種田= =90%的維京人從不參與對外劫掠!!),他們善於經商的天賦(我會告訴你維京人其實也很會做生意么),他們勇於開拓的冒險精神(冰島、北美洲、格陵蘭島,不解釋)時至今日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在此,向這些同樣應當屬於人類美德範疇的高貴品質致敬。
願瓦爾基里在那一刻到來時蒞臨吾等身旁!
註:本文為來源於網路。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
※不走尋常路的古代奇葩兵器,你知道幾種?
※本劍道、歐洲劍術與中國劍術,哪一個實戰中更厲害?
TAG:中華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