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近4000員工請願也改不了谷歌與軍方合作,十餘名員工集體辭職

近4000員工請願也改不了谷歌與軍方合作,十餘名員工集體辭職

【編譯/觀察者網 王愷雯】「谷歌的決定不是我的決定,我不會對他們所做的事情負責。」

美國科技網站Gizmodo 15日報道,近期有不少谷歌(google)員工得知公司正與美國國防部合作,決定向一個名為Maven計劃(Project Maven)的軍事項目提供人工智慧(AI)支持。為表示抗議,繼早前近4000人聯署請願書後,現在又有約12名谷歌員工向公司辭職。

報道截圖

這些辭職的員工對將人工智慧運用在無人機作戰感到擔憂,同時也擔心谷歌的政治決策,這些都可能導致用戶對谷歌的信任被削弱。

辭職的員工表示,公司高管對有爭議的商業決策越來越不透明,對聽取員工反對意見的興趣也不如從前。對於Maven計劃,一些員工認為,這些致命的工作應該由人類,而不是演算法來負責。

換句話說,谷歌根本就不應該參與軍事工作。

據《薩凡納晨報》報道,去年7月,13名美國軍方人員和谷歌技術高管,在距離谷歌總部兩英里的五角大樓矽谷前哨基地會面。

會議上,雙方探討了如何將技術應用在戰場上。當時,谷歌副總裁米羅·麥丁(Milo Medin)把話題轉移到在軍事演習中使用人工智慧上,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也提出,在未來20年要利用這種技術來制定與中國對峙的戰略。

五角大樓 圖自外媒

幾個月後,美國國防部聘請谷歌的雲技術部門來開發Maven計劃,這項計劃旨在增強無人機的性能,幫助其進行思考和觀察。

據《名利場》雜誌網站報道,谷歌的一名發言人在3月證實了這一消息,但強調這項技術僅用於「非攻擊性用途」。

《薩凡納晨報》稱,這項協議可能為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帶來數百萬美金的收入,然而卻遭到了谷歌員工的反對。4月,有近4000名員工簽署了一封請願書,要求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否決Maven計劃,並停止一切與戰爭有關的業務。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 圖自外媒

請願書引用了谷歌避免軍事項目的歷史和其知名的「不作惡」(do no evil)的口號。甚至,Alphabet旗下的一間AI實驗室也與Maven計劃撇清關係。

近期,還有約12名員工向谷歌辭職,抗議公司繼續介入Maven計劃。

幾名辭職的員工表示:「有時候,我感覺我不會再推薦任何人加入 Google 工作了,我意識到如果我不能推薦別人加入,那我幹嘛還留在這?」

「我試圖提醒自己,谷歌的決定不是我的決定,我不會對他們所做的事情負責。但是,當我看到我要做的工作時,我又充滿責任感。」

「行動勝於雄辯,這也是我堅持的標準……我並不滿足於只表達我內心的擔憂。對此我所能做的最有力的反對意見就是離開。」

然而,來自員工的壓力似乎並沒有影響谷歌的決定,Gizmodo指出,谷歌甚至還在競標美國國防部另一個重要的雲計劃項目——聯合企業防禦基礎設施(Joint Enterprise Defense Infrastructure,簡稱JEDI)

此外,谷歌聲稱它只是向Maven計劃提供開源軟體,這意味著即使谷歌不接受付款或不提供技術援助,軍方仍然可以使用該項技術。

谷歌總部 圖自外媒

Gizmodo指出,谷歌強調,它的人工智慧技術不會被用來殺戮,但也承認把人工智慧運用在五角大樓的無人機項目中,會為技術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帶來倫理和道德問題。今年2月,谷歌發言人告訴Gizmodo,該公司正在起草關於這一項目的「政策和保護措施」,但該文件尚未落實。

除了谷歌內部的請願和辭職,技術工人聯盟(Tech Workers Union)在今年4月發起了一項請願書,要求谷歌放棄在Maven上的工作,並要求包括IBM和亞馬遜在內的其他主要科技公司拒絕與美國國防部合作。

5月15日,超過 90 位人工智慧,倫理學和計算機學學者也發布了一封公開信,要求 Google 結束在 Maven 計劃的工作,並支持一項禁止自動化武器系統的國際條約。

這份公開信的作者之一,露西·薩奇曼(Lucy Suchman)表示,谷歌對Maven 計劃的貢獻可能會加速全自動化武器的發展,「儘管谷歌總部設在美國,但它有義務保護其全球用戶群」。

公開信還指出,「谷歌在進入軍事領域時,並沒有在國內或國際上接受公眾辯論或討論。儘管谷歌經常在沒有民主公眾參與的情況下決定技術的未來,但它對軍事技術的參與卻給信息基礎設施的私人控制帶來了嚴重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俄外長:西方國家玩「過家家」,中毒案對英國有利
德國政府內部文件曝光:限制中國投資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