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水稻等大宗作物用種已經實現品種全部自主選育

我國水稻等大宗作物用種已經實現品種全部自主選育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今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種業發展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介紹說,目前,在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種上,我國已經實現了品種全部自主選育,玉米自主品種的面積佔比也由85%恢復增長到90%以上,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余欣榮指出,我國種業發展快速推進,在源頭夯實了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概括起來,主要體現為「四個顯著」。

第一,種業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種業是農業的「晶元」,只有種業安全有保障了,我國糧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穩固。在蔬菜生產上,自主選育品種的市場份額達到87%以上。海南、甘肅、四川等三大國家級制種基地建設順利推進,一批區域性良繁基地鞏固發展,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良種覆蓋率超過97%,我國農作物供種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5%。

第二,種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首先,是通過推進種業科研成果權益改革,釋放人才創新活力,探索形成了成果權益分享、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分類管理的制度性成果,科研人員創新的勁頭更足了。其次,瞄準種業科研體制的頑疾,組織開展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建立形成了政產學研用結合的種業協同創新體系,取得了品種創新的突破,收穫了制度創新的成果,在解決科研與生產「兩張皮」問題上,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子。再有,大力推進種業「放管服」改革,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先後下放和取消了7項許可審批事項,改革品種管理制度,開通品種綠色通道,完善品種審定標準,建立品種登記和經營主體備案制度,全面完成科研院校與其開辦的種子企業「事企脫鉤」,極大地釋放了種業發展活力。

第三,企業競爭力顯著提高。種子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斷強化,發展的步子更快了,個頭更大了,實力更強了,種業競爭力顯著增強。數據顯示,一是市場集中度明顯提高。隨著企業兼并重組加快,企業數量大幅減少,前50強的市場份額佔到35%以上,這比五年前提高5個百分點。現在已有了一批銷售額超過10億、20億、30億元的骨幹企業,上市企業有60多家,總市值超千億元。二是企業研發投入明顯增多。這幾年由於種業政策好,國家鼓勵創新,種子企業紛紛加大科研投入,引進國際化高水平人才,現在前50強企業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5億元,占銷售收入的7.5%左右,正在接近國外大公司的研發投入強度。三是企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種子企業每年申請的新品種保護數量比過去五年翻了一番,在申請總量中的比重超過50%。國審玉米品種超過一半是企業選育的,水稻品種超過2/3是來自於企業。這說明,種子企業正在逐步成長為育種創新的主體。

第四,種業發展環境顯著改善。以國務院出台3個種業工作文件、全國人大修訂《種子法》為主要標誌,構建了我國現代種業的頂層設計,形成了種業發展的「四梁八柱」。目前,種業支持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更加健全,行政管理體系和部門協調機制有效確立,創造了現代種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隨著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市場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制售假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大幅減少,「劣種子」問題基本解決,「假種子」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據初步統計,假劣種子案件比2011年減少50%,種子侵權案件減少3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1歲男童落水,90歲蹣跚老人跳河施救:「我不要緊,孩子不能有事…」
《旅行青蛙》將推出中文版 過氣蛙還有救嗎?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