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技術流讀漫威!打造美國隊長的十年幕後技術進化史

技術流讀漫威!打造美國隊長的十年幕後技術進化史

滅霸降臨,宇宙終結!

隨著《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的上映,漫威粉和普通電影粉期待了十年的一天,終於到來。在這場當代電影史上、最具野心的虛擬時空演繹中,不管個體喜好如何,至少在奇觀打造上,漫威算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這個宇宙中,每個主要角色,及其技能和世界設定,都有不同的特色,也各具亮點。這篇小文的目的,是以點帶面,從漫威電影宇宙中各代表人物入手,看幕後電影人是如何實現那些非凡畫面效果的。

可以說,漫威電影宇宙,不僅是呈現給觀眾的視覺盛宴;對電影人而言,也是管窺好萊塢重工業體系幕後運作的最佳途徑。我朝電影重工,沒準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門道。

美國隊長

俠之大者

從故事時間線來看,美國隊長加入復聯比鋼鐵俠早,是復聯首位成員。他和鋼鐵俠完全是兩個極端,套用一句舊時代的套話,叫「根正苗紅」。漫威系的美隊,也是人格魅力上「高大上」的典型。從漫畫到電影,可以說這個形象一直守護的,就是美國的主流價值觀。

《美國隊長1》描繪的,就是這樣一位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初養成的故事。就幕後技術而言,該片最大的看點,在於美隊成為超級戰士前後的面容與體型對比。

同一影片、同一角色的巨大身體變化,在電影史上頗多先例,而且一般都令人津津樂道,甚至讓那樣做的演員成為傳奇;比如《憤怒的公牛》中羅伯特·德尼羅,近的更有N瘦N胖的「氣球人」克里斯蒂安·貝爾。

所以,按常規思路,美隊主演克里斯·埃文斯,應該先拚命減肥成豆芽菜,然後再瘋狂健身成超級戰士。但那樣在不損傷健康的前提下,完成那樣的轉變,將花費至少半年的時間;無論是演員的檔期,還是漫威自己的系列安排,都等不起。

另一種常被好萊塢採用的方法,是選用不同的演員,來演不同體型的美隊。但一來這中間不可避免有表演上的差異,二來埃文斯自己堅持,要變身前後都演,體驗並表現隊長完整的心路歷程。

如此一來,劇組就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能讓演員身材選擇一端,然後依靠CG特效來實現另一端的效果了。從長遠考慮,出演美隊的人,必須保持健碩的完美身材。

像埃文斯這種,在片場還利用縫隙時間挺個小蠻腰練肌肉的狂人

那麼,CG特效的方向就定了:讓演員由強壯變瘦弱。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美隊所經歷的轉變,不止是肌肉強弱,整個身形包括身高都變化很大。

影片其實採用了兩種途徑,來實現這個效果。一個是基於特定的程序演算法,就在演員本人影像上進行「修圖」。比如瘦弱版美隊做俯卧撐的鏡頭:

就是直接在強壯版埃文斯實拍鏡頭的基礎上修正的。

一身肌肉虯結的他,還要裝作無力到要奔潰的的樣子,也是real好笑。

相較而言,身高差的問題,容易解決,讓美隊跪著拍就行:

但那只是基礎。實際的身形和面貌修飾,包括非常複雜的骨骼與肌肉參數,更要讓修正後的身形樣貌看起來「還是本人」,可不是美圖秀秀式的一鍵瘦身所能比擬的。

事實上,在決定讓美隊做CG瘦身前,劇組先做了個想法是否可行的測試:

一位擁有兩塊胸大肌和六塊腹肌的健美男,被成功縮成弱不禁風的樣子,看起來很很真實自然。

影片採用的另一整容瘦身法,是替強壯版美隊,找個「瘦替」,然後用CG換頭術將一個瘦弱版的埃文斯頭顱接過來……

上面這位名叫林德·迪尼的小哥,就是美隊的「瘦替」。來看下他和一位正常身材大兵的對比:

就知他真的是蠻瘦弱的。

片中美隊徵兵體檢的場景,就有迪尼的貢獻:

實際上,埃文斯壓根就沒在同一場景里,與迪尼一起拍。他是單獨在一個綠幕前表演,再經後期特效,將頭部動作和表情,接到迪尼的身體上。

這樣的場景,其實要求拍三次:

- 迪尼和場景中其他演員一起拍;

- 空場景拍一次;

- 埃文斯在綠幕片拍一次。

如果有對手戲的演員,需要對方確認眼神對戲什麼的,上述空場景,就單單保留那位演員拍。

在另外的鏡頭中,如果和對手戲演員之間不存在眼神交流,可以略去空場景那一拍,而只拍兩次。

但這樣的鏡頭中,埃文斯也得在布景現場演。

美隊變身超級戰士前夕、躺入機器內的鏡頭,也是上述場景的變體。

埃文斯和迪尼,得分別躺倒演一次。此外,還得拍一次機器的空鏡,為CG特效換頭提供一致的布光參數:

可以看到,有「瘦替」的條件下,也不是簡單的「換頭」,還是需要針對埃文斯本人的臉「動刀」。甚至於,導演覺得「瘦替」迪尼還是不夠瘦弱,讓特效師們針對後者的軀幹,進行了進一步處理,才讓成片中變身前的羅傑·斯蒂夫,分外惹人憐愛。

變身超級戰士後的美隊,儼然是功夫高手,隨便跳個遠就能打破世界紀錄那種:

但是,第一集劇本的處理,顯得有點剛正有餘,趣味不足。美隊的身手,沒有太多令人驚艷的展示。

基本上屬於小打小鬧。

然而《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開場就讓人驚得下巴掉到地上:

這美隊,打得也太紮實漂亮了吧!

關鍵是很多動作銜接順暢,有如行雲流水,完全打破了好萊塢傳統拳腳動作片獃滯傻笨的感覺。

像上圖這張「梯雲縱」,已經有了八分成龍翻牆的韻味。

這一集的動作,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利落,絕不拖泥帶水:

像這招從天而降,隨即攻擊,不給敵人任何反擊的餘地;表明該片特技組對美隊的能力有了新認識:在第一、二集故事中間的幾年,美隊的武力提升很快。像這種動作,都能凸顯穩准狠:

既然美隊實力提升,就有必要給他找些武力對等的敵人。這個開場中難纏的僱傭兵小頭領:

來頭不小:

別被他笑眯眯老農似的憨厚表情欺騙了哈。在粉絲中以名字縮寫GSP昵稱的這位老兄,是現實世界中的UFC(終極格鬥賽)次重量級世界冠軍,而且是衛冕了九次的冠軍!格鬥技能全面,堪稱格鬥機器,且以「極速」著稱。他要真放開了打埃文斯,我們恐怕會看到美隊滿地找牙的場景。所以,拍這電影,對他就是放鬆放鬆啦:

比較體現動作編排意味的,是像這種一擊得手:

又緊接著追擊:

這只是排練視頻,所以看起來不是很給力。正片經過攝影和剪輯的加持,顯得分外凌厲。

美隊和他對打後的收官動作,也很漂亮:

可以看到GSP面門離美隊替身的腿,比尋常替身對打的場合似乎要近些,這也許就是傳說中的「藝高人膽大」吧。

《美隊2》令人激賞的一點,就在於全程高能。開場「豹頭」驚艷之後,不久就是Fury局長遭暗殺的大追車。雖說速度感多半靠鏡頭加速,但空間方位感,與雙方策略較量,表現得清楚明了,加上剪輯乾脆,這一段的動作戲,也可圈可點。

偽裝警察用液壓柱轟擊局長座駕的鏡頭,其實是分兩部分拍的。直接表現轟擊的鏡頭,車裡其實沒人:

畢竟要以演員的安全為上。

而需要表現局長鎮定自若的車內鏡頭,整輛車安放在一個小型搖動平台上:

至於車輛爆炸什麼的,都是真干:

警車也照炸不誤:

但一有明星揸車,就倍兒謹慎。前一個鏡頭替身揸車還滿街甩尾,下一刻局長真身坐在裡頭,就只敢玩綠幕了:

車身晃呀晃,也是底下墊了機械搖動裝置的效果。

接下來局長玩命兒逃跑,給冬兵守株待兔個正著,一個飛碟磁雷,給爆了個大跟斗:

那爆炸的煙火,也就動靜大嚇唬人;車身底盤應該還鑿了個洞安裝了液壓彈射裝置,利用反作用力將車掀個屁股朝天。

局長的命運放一邊不談,單說俏人兒美隊,隨後又在神盾局總部,遭遇了危機。那一場電梯突圍戰,堪稱近十年小空間硬橋硬馬格鬥戲的亮點。

針對這段戲,埃文斯在幕後也訓練了好幾個星期。一切都按照既定的情境和動作編排來,突圍思路非常清晰:

當被人抱住時,最緊要的是格擋、躲避前面最具殺傷力的招式,比如那光頭佬手中的匕首:

然後尋找機會,利用速度和力量優勢,各個擊破敵人:

這一小段動作戲,還被一個轉折分為兩段。當美隊右手被強磁手銬困住時,情況很危急:

美隊能做的,就是儘力抵擋攻擊,尋找機會反擊。順手牽羊,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是反擊的高妙境界:

一些沒有最終採用的動作,也體現其熟練的攻防意識:

令人驚喜的是,影片中後段,居然還有一個集追車、爆炸、格鬥於一體的中場大型動作場景,對動作片迷而言,簡直是相當於大補的「豬肚」。

這一段好看,首先是因為導演們定了個高目標:他們認為近二三十年電影中最精彩的8分鐘動作戲,是《盜火線》中搶劫銀行後的街頭槍戰。憑《美隊2》中段這場動作戲,他們想以挑戰的方式致敬。

短短的幾分鐘,大致可以分為追車、槍戰、格鬥三個環節,節奏感把握得很好,給人以高潮連綿不斷的感覺。

冬兵的替身,是真的站在形式的吉普上:

美隊、寡姐和獵鷹稱作的小轎車,也是真的大型翻車現場:

冷酷的冬兵隨即就是一榴彈,美隊用振金盾牌擋著也被彈出老遠:

替身也得藉助鋼絲,才能滯空那麼久。

後來在冬兵準備擊殺寡姐的危機關頭,之前被榴彈震飛的美隊,又嘿咻嘿咻地跑回來,迎來了盾冬親密接觸的一刻:

冬兵乾脆地抽槍對著美隊就是一通猛掃,後者趁其換彈夾之際,飛身一腿:

美隊的盾牌被打飛之後,兩人之間展開了精彩的近身格鬥。冬兵花樣秀匕首:

扮演冬兵的384,暗地裡下了不少功夫,才將匕首玩得滴溜溜轉。

事實上,埃文斯和384為了拍好這段空手入白刃,各自與對方的替身排練了很長時間。

因為這段格鬥很少有雙方臉部同時入鏡,大部分時間是正反打鏡頭,方便用替身做出高難度動作。

這一小段格鬥,其實也可分為幾段,基本上都是冬兵逞凶——美隊奮起反抗——冬兵遭美隊重擊但爬起無礙,然後再循環的模式。

冬兵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般,兇悍得很:

而且摔倒了總能爬起來:

作為動作片愛好者,我總覺得這一段有些偷師港產動作片,比如《殺破狼》中著名的巷戰:

冬兵的攻擊招式,和吳京的頗為相似,尤其是甩匕首這招(功能稍有不同:吳京那招是實用的急智,冬兵則純屬花招):

真的沒有確認過眼神?

私以為有。好萊塢的動作替身演員,少有不受香港動作片影響的。《殺破狼》在美國Cult影迷坊間有一定影響力,我打賭美隊的御用替身Sam Hargrave老師肯定看過。

而且他後來又拍了這張照片:

卻已是天朝影史票房冠軍《戰狼2》的動作導演、武打總監和特技總監。

他倆這眼神,要說沒對上,滅霸老師都不會信!^_^

跟隨Sam一起到《戰狼2》劇組的,還有另外一位漫威電影宇宙的替身達人:

她也是寡姐在漫威全系列作品中的御用替身。

正因為有她的搏命工作:

寡姐才能開掛:

在很多動作片迷心目中,《美隊2》可能是最好的漫威作品。請大家不要忘了幕後團隊的功勞。

在《復聯1》中,美隊與寡姐也有密切合作:

但美隊格鬥動作太少,蹦蹦跳跳之外,

也就對著空氣一通瞎打,沒勁。

也只有到了美隊自己的系列,才真正打得激爽。

《美國隊長3:內戰》的開場,視覺效果比第二集開場更震撼:

美隊自己的動作,一如既往的流暢。

而且,往往藉助鋼絲,強調美隊動作力量之大:

踢車、甩人都表現得很真實。

除了有先進的鋼絲控制系統,更關鍵的,是特技人時間拿捏精確的配合。像下面美隊飛身上車踢人的動作:

鋼絲如果不能跟隨替身的動作按時吊起,美隊就騰躍不起來,或者沒法躍到夠得著敵人的高度和距離。

《美隊3》由於集結了數位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又被戲稱為《復聯2.5》。這一開場,也將更多的表現機會,讓給了其他隊友。比如獵鷹老師,也能瞅空玩個空中旋轉劈叉什麼的:

或是正面膝擊:

在沒用替身、演員親自上陣的前提下,已經算做得不錯了:

看起來更厲害的,是寡姐:

她不是美隊,人設就是正常地精通格鬥技能。

不用表現力量大、跳得高那一套。

所以替身在做動作時,也萬卻不弔鋼絲,全憑一身硬功夫。

當然,儘管寡姐御用替身Heidi老師動作到位,要完整整套動作的效果。還得依靠演對手戲的替身演員的配合。

畢竟,身材與力量的差異,在虛擬的電影時空中可以忽略,但在現實中,那黑鐵塔式的對手,如果不配合、甚至幫助——他其實有幫助Heidi固定腿、並托腰助力——寡姐這套花哨的招牌動作系列,就完成不了,遑論發揮功效。

所以,「幕後特技動作皆由專業人士演出,觀眾切勿在家模仿」,這條提醒,是很懇切的。

此後,冬兵與寡姐還有過一番小對抗:

首次露面漫威宇宙的黑豹大人也有干涉,不過這次還沒穿上牛逼的行頭:

和後面的精彩動作場景相比,這些都算前戲。影片真正的高潮——特別是對於動作片粉絲而非追星的漫威粉絲而言——是主要發生在美隊、冬兵和黑豹這三位超級戰士之間的追逐與格鬥。

從《美隊2》可以看出,導演羅素兄弟擅長規劃很有格局感和節奏感的動作戲。與第二集中高速公路伏擊一幕一樣,《內戰》中這場從冬兵公寓開始,到樓頂天台,和高速公路隧道內的長得過癮的動作戲,細看也能看出章節感,但頭一次看的時候,只會感覺到酣暢淋漓的連貫,和不斷飆升的腎上腺素。這兩段,堪稱漫威電影宇宙內硬橋硬馬動作戲的雙峰,目前還沒出現能超越的。

樓道是動作導演們喜歡的一個設定,狹窄的空間,與墜落的危險,讓對手們的動作,更見緊張刺激。

美隊不僅要抓住冬兵,還得好心救助有生命危險的無辜特警。

這種給角色「找事兒」式的添麻煩,其實是用動作戲來凸顯角色性格的重要手段。觀眾在看得激爽的同時,心目中美隊的正義暖心形象也越發高大。

冬兵從公寓甬道跳落鄰近高樓天台,沒有用CG替身,是用綠幕藉助鋼絲實拍,後期再CG合成環境畫面。

這樣的選擇,是在確保拍攝環境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表現真實的特技。人眼的感覺其實非常精細,數字替身的動作,就真實性而言,很難經得起觀眾以生活經驗為基礎的評判。

這個跳樓特技另一個特點,是鏡頭的連貫性。攝影機也是由一位特技人拿著,跟隨冬兵替身一起跳下,從而拍下跳樓奇觀動作的全程。

從地面視角的幕後鏡頭中,可以依稀看到隨後跳出的攝影師。極限運動與像狗破那樣微型運動攝影機的發展,讓這種新奇的第一人稱視頻在年輕人中更為流行;而且,它也能提供接近電腦遊戲般的沉浸式體驗。

動作片的老饕們,可能還會從這種動作設計和拍攝方式上,看到《諜影重重3》的影子:

其實,和CG技術一樣,電影的現場特技,從理念到實現方法,也都在不斷改良突破。特技人相互借鑒、相互切戳是好事。《內戰》這個跳樓,相當於一個放大版的伯恩跳窗。

後面的隧道追車與賽跑,更是體現了幕後特技人的創新意識。

整個隧道場景,其實是一個大型的搭設布景,確保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從爆破的時間點,到替身們跑動、翻滾的頻率,以及摩托車被鋼絲牽引的速度,都要配合得自然。

汽車的翻滾,是用類似老鼠夾子那樣的彈射板撬動,可以相對精確地控制翻滾的速度和高度。

在這樣可控的環境內,黑豹扒車這樣的特技,看起來也是小菜一碟:

真正讓人驚喜意外、擊節讚賞的,是表現黑豹他們高速奔跑的手段。按照常規的思維,會考慮用鏡頭加速,或者乾脆採用CG替身。即使是現場實拍的話,也多會考慮常規的吊鋼絲特技。比如像《神奇綠巨人》中用的那樣:

但《內戰3》的隧道奔跑,其實是這麼拍的:

真的不是吊鋼絲。劇組利用布景的便利,居然將整條道路,換成由機械驅動的傳送帶!很多人在機場體驗過那種傳送帶,想像一下速度加快,並在上面進一步加速奔跑的樣子,那就是《美隊3》這段實現的效果。

這種特技理念和實現方式,看似不可思議,其實卻更真實自然。因為跑步中前進的力量,就主要來自腳掌與地面的接觸摩擦。靠吊鋼絲的加速,反而減弱了這種動力,至少是讓特技演員們無從借力,其實會讓高速奔跑的畫面看起來很假。

可以說,《美隊3》這個特技的理念和實現方式,與前文提及《鋼鐵俠1》中用吊鋼絲的靴子模擬衝擊波一樣,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屬於幕後技術的神來之筆。

可惜的是,《美隊3》第三幕的混戰,乃至《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中,美隊在銀幕上的表現固然可圈可點,但就幕後實現技術而言,沒有什麼乾貨。從攝影與剪輯的角度可以多講講,但那不是本文的範疇。

鋼鐵俠與美隊,他們不僅是復聯的頭領與核心,就幕後技術而言,也是集CG特效與現場物理特效之大成,且各有偏重,各自精彩。

但漫威電影宇宙的幕後大觀,顯然不止於此。像錘哥的神力,以動捕技術為核心的綠巨人,奇異博士的瑰麗CG魔法,銀河護衛隊系列的酷炫的外星景觀,蟻人的微觀世界,蜘蛛俠的空中騰躍,乃至滅霸老師彈指間灰飛煙滅的無上法門,這些都留待下篇再扯,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注意:藏品鑒定檢測的內幕,你知道嗎?
一段聲音的旅程(四)信號處理五大不安因素-空間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