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驢子的瘋狂用途
文史
05-16
註:上圖是根據一張二戰黑白照片復原的(絕對真實),估計後期如果大量「生產」完全可以解決德國嚴重的油荒問題。並且提升德國自行反坦克力量。而且造價便宜,維護簡單。
這種武器在當時德軍的戰鬥序列里是有其正式名稱的,尤其應當注意的是這種名稱延續了德軍一貫以動物來命名其戰車的習慣,其全稱為:「驢」式輕型自走反坦克炮。德國軍事專家還同時研發了「馬」式和「牛」式戰車,但測試發現「驢」式戰車底盤更加低矮,更有利於乘員隱藏車體,同時對道路的要求也較牛馬更低,而且如果乘員駕駛得當,動力也絲毫不弱於牛馬。於是最終定型,並於1945年正式裝備德軍一線部隊使用。
具體參數如下:
戰鬥全重:500公斤左右
乘員:1人
主武器:「鐵拳」反坦克火箭筒1-2架(但具體數量要由驢的個頭及是否聽話而定)
副武器:「魯格」手槍1支(註:此武器主要用來在緊急情況下射擊動力不足的驢臀部,以瞬間增加其速度和爆發力)
時速:一般為10到20公里,其最高速度則要視動力(既驢的體質)以及在聽到槍炮聲時所受到的驚嚇程度而定。
相比於自行車部隊,可以說是劃時代的進步
駕駛方式:通常為人工手動駕駛,但若遇到動力情緒不穩或受到嚴重驚嚇的特殊情況時則會立即轉為自動駕駛,此時將由動力自行決定行駛速度及方向。(註:著名的德軍坦克兵手冊里明確規定了在遇到此種特殊情況時的應對辦法:此時乘員應雙手緊抱動力的脖子,身體盡量前傾並與其緊貼,以降低風阻,提高速度,並可使自己與動力保持一致的運動軌跡,不致發生脫離。)
動力功率:1驢力(約合0。8馬力)
作為畜力載具,效果也遠強於這些呼哧呼哧騎自行車的年輕人,至少下車後不會滿頭大汗,雙腿發抖。
TAG:裝甲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