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確定有愛,孩子未必能接收到

父母確定有愛,孩子未必能接收到

HAPPY

MOTHER"S

DAY

父母確定有愛,孩子未必能夠接收到。這是因為,信息的接收者接收到的信息和信息的發送者試圖要發送的信息之間差別很大,二者之間甚至並沒有太多的關聯。

我們通過口頭說表達內心、傳遞信息,通過耳朵聽接收信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往往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希望傳遞的信息傳遞出去,或者,接收信息的人並不能真正地解讀出一些話的真實用意,甚至會和本意背道而馳。溝通是一條雙行路,其效果既取決於信息的發送者,也取決於信息的接收者。有時候,信息的接收者接收到的信息和信息的發送者試圖要發送的信息之間差別很大,二者之間甚至並沒有太多的關聯。

1

一個大三的女生,說想到媽媽就生氣,特別是,每當她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兒想找媽媽說說,每次媽媽都只會說三句話:第一句是,我也幫不了你;第二句是,媽媽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第三句是,啥事兒就靠你自己了。姐姐結婚的時候媽媽拿不出什麼錢時說的是這三句話,最近自己失戀了,打電話告訴媽媽她很難過,希望從媽媽那裡得到一些安慰,媽媽說的還是這三句話。她對此非常反感,甚至有點憤怒:真是無法溝通,你老是這樣,以後有什麼事情,我還怎麼和你說?

她的媽媽50多歲,初中文化程度,靠做小時工掙錢供養她上學。一方面,她知道媽媽很辛苦,很善良,很會照顧人,很不容易;另一方面,她對媽媽又有很多的不滿,比如她沒有自己的生活,比如她嫌自己掙錢少,卻不想辦法改變……有點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意思。

2

「就以你失戀這件事來說吧,以你對媽媽這個人這麼多年的了解,她聽到這件事內心的感受可能是怎樣的?」我問她。

「無奈……拒絕……不耐煩?」她一臉的不滿意,看不出多少疑問的成分。

「還有嗎?猜一猜。」

她搖搖頭:「……不知道。」

我提醒她:「有沒有可能,媽媽會為你難過?」

她先是愣了一下,便很快地點點頭,肯定地說:「會的,半年多之前,我打電話告訴她我談男朋友了,是我以前的同學,對我很好,人也很上進,我很喜歡他。記得那天,媽媽特別高興,說了很多話,說我和姐姐都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都自己找到了稱心如意的男朋友,沒讓她操心,她和爸爸沒有白辛苦,也算安心了……」

我繼續問:「有沒有可能,媽媽其實很願意幫助你做一些什麼的?」

「她沒有這樣說,我也就不知道。」她說的很慢,顯得有些猶豫。

我告訴她我這樣說的理由:「那麼多的辭彙,媽媽單單選擇了『幫助』這個詞,儘管說的是『幫不了』你。意思是不是說,想幫助你,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她做不到,有可能嗎?」

她點點頭:「嗯嗯嗯,應該是這樣的。」

接下來,我們讓鏡頭慢下來,一起體會媽媽在接聽電話時臉上可能的表情,內心可能的體驗,分析那三句話想傳遞的信息里,可能還包含的媽媽對這件事的遺憾、無奈、自責,對女兒的心疼、支持、信任和鼓勵。

3

她睜大了眼睛,張開了嘴巴,一臉的驚訝,也許還有些不確信吧,說:「老師,應該是有這些的,可我這麼多年從來都是一聽這話就煩,從來沒這樣認真地體會過。」

我想趁機往前推動一步,問她:「那我嘗試著把媽媽這三句話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換個說法表達出來,你聽聽,有沒有可能,這才是媽媽真正想表達的,好嗎?」

我之前給她做過兩次諮詢,對她的媽媽有一些了解,我調整狀態,盡量觸及她媽媽內心的感受和想法,甚至有一刻,彷彿我就是她的媽媽。我讓她閉上眼睛去體會,然後以媽媽的口吻對她說:「女兒,聽你說你和男朋友分手了,心裡很難受。媽媽聽了,心裡也很難過,為你感到遺憾。作為媽媽,我真的希望能夠做點什麼,幫助你度過這一段難過的日子,可是我離你這麼遠,無法陪伴你;媽媽文化低,不知道怎麼說,才會讓你好受一些。有時覺得自己好沒用!你一個女孩子家,出門在外,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情,都只能一個人扛著,媽媽真的很心疼你。好在,在很多事情上,你已經比媽媽強多了,希望你這次也能和以前一樣,可以順利度過這一關。」

然後問她:「以你對媽媽的了解,有沒有可能,這才是媽媽真正想說的?」

我前面的話還沒有說完,她的眼圈兒就紅了,雙手捂住了嘴和鼻子,一邊揚起頭努力控制自己的眼淚,一邊狠命地點頭。

我鼓勵她讓眼淚流出來,用足夠的時間等待她的回應。

她擦擦臉上的淚痕,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是的,這應該是媽媽真正想說的。她如果能這樣說,該有多好!」

「媽媽沒有機會學會用這種方式去表達,媽媽對此有點自卑,似乎你也因此而嫌棄她?」我有意挑戰她。

她不好意思地搖搖頭:「不會的,這已經足夠了,有這樣的關心和理解,我不再要求媽媽什麼了。」

4

語言是用來表達我們內心的工具,但實際生活中,我們所受的教育和我們不善於表達情感的文化習慣,經常使交流停留在「怎麼做」這個表面的層次,不清楚、也不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受、觀點和期待,不表達內心的關愛或擔憂。作為長大了的孩子,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往往這只是父母習慣的方式,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的表達方式,如果需要,我們可以讓那個你不舒服的場景慢下來,或者讓畫面停下來;靜下心來,廣角式地體驗其中的人和情景,需要的話,把他們成長的背景也考慮進來,根據這些,嘗試著去解讀父母想傳遞給我們的真實信息;如果需要,也可以和父母核對這些信息。很可能,我們會發現從來不曾發現的、甚至一直認為根本不存在的父母的那份愛,會發現,原來父母如此慷慨,我們在情感上原本如此富有!也提醒我們,學慣用一種新的方式表達自己,不管是對自己的孩子、父母還是對周圍的其他人。

王俊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婚姻與家庭》等平台專家,致力於薩提亞模式在個人成長、家庭情感等領域的學習和運用。著有新書《那一刻,我看見了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俊華joy 的精彩文章:

愛與被愛都首先是一種能力

TAG:王俊華j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