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華經淺釋》14.為什麼只有蓮華,才能真正比喻這個妙法?

《法華經淺釋》14.為什麼只有蓮華,才能真正比喻這個妙法?

經前懸談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壹.經前懸談 (分三)

C1.釋「妙法」 C2.釋「蓮華」 C3.釋「經」

今C2.釋「蓮華」(2)

再講一講我們的公案。我們什麼公案呢?我們現在有一個公案,要造寺院。在果章的農場里有很多地,其中有一塊地就可以造廟。造廟不是什麼地都可以造,一定要有真山、有真水。好像中國南華寺就有個曹溪,「曹溪」這個名字,被韓國的和尚給偷去了,就被賣到美國來了。美國有一些個不識字的人,也不知道「曹溪」是什麼樣子?是個什麼?所以也就用了六十五塊錢美金買去了。啊!這個是很便宜的!那麼現在,在Montana(蒙天拿),果章一見到我,就有這個意思,想在他父親的農場里送出一部分地來造廟。那麼現在就要來實現了,從地湧出多寶佛塔,什麼東西都要從地湧出了!

在美國這兒,過去日本佛教傳到美國這兒也很久了,其他國家的佛教也有,唯獨「達摩」這個正宗「以心印心」的法門,現在才正式到美國來了。以前到美國來的這一些個佛教,有真的、有假的、有半真半假的。為什麼會有這些呢?總而言之,這都是為真正的佛教來鋪道路的。

所以到現在,佛教的種子應該種下去了!種下去,將來好產生一些個新佛教的新佛子。那麼新佛子要有地方住,所以現在要造個廟,就給佛子住的。《楞嚴經》上說:「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

我們現在這兒有兩個人要出家,無論哪一個人要出家,首先要把〈楞嚴咒〉、〈大悲咒〉能背得出來。我就以〈楞嚴咒〉、〈大悲咒〉做第一個考試的題目。所以想要出家的人,就要把〈楞嚴咒〉先學會了;學會了之後,我考試合格了,就可以的。

那麼現在造這個廟,為的是給美國佛教立下一個最根本的基礎道場;所以現在你們發心來擁護這個道場的人,這都是以前受佛的囑附,現在來發心擁護、成就這個道場。成就道場的功德是最大的,尤其成就人出家做和尚,這個功德也最大的。

在緬甸、暹羅(泰國)的地方,人人都認為出家是最隆重的一件事;若有人出家,就有很多人給這個人錢,來買這個人出家。出家比一般人結婚都隆重,有的有錢的,就請幾千人來吃飯;這個錢誰給拿呢?不是他親戚、就是他朋友,再不就是佛教的護法。拿出這個錢,說:「某某人出家了,我拿出這個錢來請客,來做功德,成就人出家。」有的人自己不能出家,或者捨不得家裡的妻子、兒女,或者捨不得財產,但他就幫助人出家;有人要出家,他就給錢,專門做這種功德,專門成就人出家。

我們現在要造廟,大家來發心,我今天在中午說了:「我們有錢的人應該出錢,要很迅速地把錢拿出來做功德,造這個佛教的基本道場;有力量的就要出力,誰也不要落後,都要爭先恐後地去做,這件事就成功啦!」成功了,這是幹什麼呢?這就是建立佛的道場,這就是成佛的一個基本條件;你要是不造廟,將來你成佛了,你也沒有廟住。

所以我們要是成佛的時候想有廟住,現在我們廟要造多多的;那我們成佛的時候,廟也是很多的,你願意住到哪地方,就到哪地方住。你看!這是自由的。人人都要往前跑,不要往後退! 現在已經有一位居士發心,預備拿出貳萬塊錢來,做一個開創、發起的基本人。我們既然有這貳萬塊錢,我們每一個人再眾志成城,大家再共同努力,把這件事情成就了,這是十方諸佛菩薩最歡喜的一件事情、最讚歎的一件事情!也是我這個做師父的最歡喜、最讚歎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大家都要共同努力,為造廟共同來發心,人人爭先、人人恐後,不要落於人後,做我們美國佛教基本的創辦人。

再講這「蓮華」,講起來這個花,它有種種的不同;有「誑花無果」。誑花,也可以說是「謊花」。怎麼叫「謊花」呢?就是只有花沒有果,開花不結果。怎麼會開這種花呢?就因為人盡撒謊、盡打妄語,光說不做。譬如說:「我發願要造佛像!」只這樣講,而沒有造佛像,這叫「開謊花不結果」。那麼這「誑花無果」比喻什麼呢?比喻「外道」。這旁門外道,你看到它是很盛,很多人趨之若騖,就很隆重、很盛的,也用功修行──修梵行、修種種的苦行;可是它沒有結果,一無所成。這就等於誑花無果,只有花而沒有果。

有的「一花多果」,一種的花而有多種的果。這是比方什麼呢?這是譬喻「凡夫」。凡夫供養父母、師長,以種種孝順父母的行為來孝順父母、供養父母、供養師長。因為他供養父母的關係,所以立了很多功;將來就會結很多果,或者生到天上去,或者生到人間做富貴的人,這叫「一花多果」。

有「多花一果」,多種的花,很多很多的花,可是只結了一個果。這比方什麼呢?這是比方「聲聞乘」。聲聞乘的修行人,他修種種的苦行,可是僅僅得到有餘的涅槃,這表示多花一果。

有的是「一花一果」,這是代表「緣覺」。緣覺的修行人,他修一種遠離行,歡喜住到深山穹谷去;他修這種行門,也得到了緣覺的果位。

有「先果後花」的,這表示什麼呢?這表示「初果須陀洹」。他得到果位在前面,可是後邊還要去修行。

有「先花後果」的,這表示什麼呢?這表示「菩薩乘」。菩薩先修行,然後得到菩薩的果位。

可是以上所說的「誑花無果」、「多花一果」、「一花多果」、「一花一果」、「先果後花」和「先花後果」,這種種的花,都不能來比喻這個妙法,都不能和這個妙法來相比;唯獨蓮華,才是真正的可以比喻這個妙法。因為它是「花果同時」,有花就有果;也不是先果後花、也不是先花後果,而是花果同時,這表示「即實即權」;這個「權」也就是「花」,「實」也就是「果」。雖然蓮華有花有果,可是這花怎麼有的花呢?花就是為著這個果。它比喻「權就是實」,這就是「為實施權」。

佛說阿含、方等、般若和華嚴這些經的時候,都是為著要說《法華經》,才說那些經典的。以前所說的法都是權法,不是實法;到這個法華會上,才說出來這個實法、實教。所以到法華會上,這叫「開權顯實」,把「權」都開開了,都不要了,顯出這個實法。這也就是「花開蓮現」,這個花一開了,蓮就現出來了,這就比方「開權顯實」。所以先是「為實施權」,接著「開權顯實」;等「花落蓮成」,就「廢權立實」,把權的法都不要了,只留這個實的法。

那麼又有「跡門、本門」。什麼叫作「跡門」?什麼叫「本門」?本,就是「根本」,跡,就是「末梢」。那麼什麼叫「本」呢?現在舉出一個譬喻來。在虛空中的月,就比方是「本」;在水裡邊的月,這就是「跡」。「本」只一個,但是「跡」就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為本垂跡」,為這個本,才顯現有這個跡。開跡,就顯本。跡,就是「蹤跡」,有這個「影子」,有這麼一個「痕迹」,有這麼一個「事迹」。這個「跡」就是「開跡顯本」,把這個跡開開,就顯這個本。這也是「為實施權」、「開權顯實」、「廢權立實」,這一樣的道理。

現在佛所說這個法,有本、有跡。「本」是在什麼時候呢?這部經文裡邊所說的,「本」,是在「十六王子發心出家修道」。其實這「十六王子發心出家」也不算本,在那個以前、以前,很久以前,不知道多遠。

現在釋迦牟尼佛到這個世間上來,這叫作「垂跡示現」,來示現一個佛身為眾生說法,這是「跡」。其實釋迦牟尼佛不是在這個娑婆世界現在成佛的,在久遠劫以前已經成佛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梵網經》上說:「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我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到現在,我已來過八千次了!

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只是一個新的娑婆世界、是一個年輕的娑婆世界,還有一個「老的娑婆世界」,還有一個「本來的娑婆世界」;那個世界就叫「本」,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就叫「跡」。所以在佛法說起來,那是無窮無盡的、無量無邊的。我們眾生知見──眾生的見解,沒有法子能測量它是怎麼一回事;所以這也是妙法之一,屬於妙法。

總而言之,這個「蓮華」表示什麼呢?就表示這個妙法的;蓮華就是妙法,妙法也就是蓮華,這是這一部經的比喻。

「妙法蓮華」是這一部經的別名。別,是「特別」;為什麼特別?因為和其他佛所說的經典的名字都不同。名有「通」、有「別」。「經」這一個字,是「通名」,因為所有的經都叫「經」。

這個通名,也就好像我們人都叫作「人」,你也是人、我也是人、他也是人,大家都叫做「人」。可是每個人還另外有自己的一個別名,譬如易象乾,你若不叫「易象乾」,他就不知道是在叫他;你若叫「包果逸」,我就知道這是果逸。這也就像經,什麼經?喔!《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華」是它的別名,「經」就是個通名;這就是有通、有別,以通、別來判斷這個經。那麼解釋這個經,要有「釋名、顯體、明宗、論用、判教相」五重玄義,有這五層奧妙的解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你們聽聽這幾句偈頌,我念了八萬大劫才記住
你心地若平了,這世上就沒有不平的地方!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