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身價億萬的「畫痴」,卻看不慣中國藝術的「高價低質」

他是身價億萬的「畫痴」,卻看不慣中國藝術的「高價低質」

「春雨潤江南」

來源:匠風部落(jiangfengbuluo)

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

但是,美盲卻很多。

如今的許多成功人士,

包括企業家、媒體人、白領等,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想必都很出色,

然而,遺憾的是

很少有人懂得藝術和鑒賞。

這些現象的屢見不鮮,

其中暴露的不是不懂藝術,

而是虐殺藝術,

是沒有文化的魔幻現實主義。

——吳冠中

當今藝術的收藏如火如荼,

許多藝術家以作品獲獎、

入駐各國知名畫展為榮,

拍賣市場此起彼伏高漲的競拍價格,

使得大量資本趨之若鶩,

輕薄浮躁的氣息充斥著藝術界。

在中國美術界里,

有一位堪稱「毒舌」的美術大師,

他就直言不諱國人缺少審美,

怒斥美術館越建越好,

可裡面收藏的全是垃圾,

他說現如今只要有錢有關係,

隨便進個展覽就能被眾人瞻仰。

因為他的敢於發聲,

不壓抑自己個性的特點,

他被譽為美術界的魯迅,

他就是繪畫藝術大師

——吳冠中。

吳冠中《水鄉人家》

也許你曾經聽過這個名字,

他的作品被評價為

「通古今之變,成中西之美」,

他一生精修於作出完美的畫,

作品價值甚至以億萬來計。

《水鄉春早》

他是迄今為止國內

第一位獲得法國文藝最高勛位的藝術家,

是第一位受大英博物館邀請

舉辦個人藝術展的中國畫家,

也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二百年來

第一位獲藝術院通訊院士職位的亞洲人。

蜚聲海外的藝術大師不少,

但能像吳冠中一樣痴畫的人卻很少。

《江南春》

1919年,吳冠中出生在江蘇,

他從小天資聰穎,勤學刻苦,

15歲考入浙江大學附設工業學校,

那時國家危難,百廢待興,

他希望能夠運用學到的理學知識救國,

如同魯迅曲線救國一樣,

吳冠中在無意間接觸到了繪畫,

並深深被其美學所吸引,

力排眾議後毅然棄理從藝。

《太湖泊舟》

吳冠中算得上半路出家,

16歲轉投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師從吳大羽和潘天壽學習油畫和國畫,

如果說吳冠中接觸到美術是偶然,

那麼他在學畫中展露出的美學天分

就是冥冥之中註定的。

《海濱石》

1946年,

吳冠中考取了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

獲得去巴黎美術學院進修的機會。

在巴黎,他終日沉迷學習作畫,

醉心於梵高、高更、塞尚等現代畫派,

在藝術的世界遨遊,如痴如醉。

1948年吳冠中在巴黎

那幾年國內時局動蕩,

新婚一年的妻子即將產子,

自己因遠隔重洋遠離故土家眷,

國難家思猶如一把鋸,

拉扯著吳冠中的內心。

千里之外,只能將思鄉之情傾訴紙上,

融於墨間,化作筆下徘徊牆檐的燕子。

在吳冠中晚年的自傳中曾說,

那些被自己描述千百遍的燕子,

就是永遠盤恆在心裡的思鄉之情。

《雙燕》2011年拍賣價4000萬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時,

海外遊子的心開始動搖,

縱然國外有更自由的繪畫氛圍,

吳冠中還是婉拒了法國的挽留,

毫不猶豫地回國站在祖國的身邊。

《故鄉》

1950年,吳冠中回國,

先後任教於中央美院、北京藝術學院、

清華大學藝術系及中央工美,

吳冠中說,他的藝術需要紮根土壤,

而中國才是這片土地。

然而懷著赤子之心回國的吳冠中,

卻因執教中的學術觀點不和遭到排擠,

被迫搞年畫,宣傳畫,

而這些又為自己留下「思想問題」的證據。

文化大革命期間,

吳冠中被下放到河北農村接受改造,

儘管被收走了很多作品工具,

但仍舊不能阻止他對繪畫的熱愛,

白天幹活,晚上作畫,

繪畫讓苦難的生活有所期待。

藝術創作是吳冠中終身的情人,

他熱衷將中西方寫意與繪畫相結合,

為了獲得靈感,

他經常背著油畫箱到深山老林,

窮鄉僻壤去寫生採風,

有時下著大雨他也全然不顧,

一站幾個小時,巍然不動,

妻子心疼他,

便站在身後為他撐傘

替他遮風擋雨,

讓他安然作畫。

為了作畫,吳冠中廢寢忘食,

一連工作十幾個小時,

全身都被汗水浸濕,

衣服和臉上也全是五彩斑斕的顏料,

作畫中的他不瘋魔不成活。

然而,長期的勞作和精力耗費,

讓吳冠中得了嚴重的肝炎,

在加上痔瘡惡化,

被病情折磨得日漸憔悴的他,

整晚整晚地失眠,

一度以為自己命將終矣。

就是這樣,吳冠中仍不肯放下畫筆,

他不顧家人反對,

半夜從床上爬起來作畫,

甚至說自己就是死,

也要死在畫架前。

命運終究敗給了他的瘋狂,

他的身體竟然在忘我的創作中逐漸康復,

最後逐漸痊癒。

命運給了他接連不斷的打擊和試煉,

也讓他的畫獲得收藏界和繪畫界的認可,

從最初幾千,幾萬元一幅,

到後來的百萬,千萬,億。

《鸚鵡天堂》

2005年11月,

吳冠中巨幅水墨畫《鸚鵡天堂》

在北京保利首屆拍賣會上

以2750萬元的價格落槌。

吳冠中卻對此「天價」不以為然,

他說這幅畫合收藏家口味,

自己並不認為這張作品有多好,

因為內心流露得不夠。

《木槿》2015年保利6900萬元成交

吳冠中看不慣藝術界阿諛奉承的那一套,

遇到水準不高的作品,

也是直截了當的拆穿。

陳丹青在回憶吳冠中時寫:

「終其一生,吳先生是個文藝青年,

學不會老成與世故,

而他這一輩的文藝青年

大抵熱烈而刻苦的。」

吳冠中推崇的是魯迅那種

腰杆子挺直的不屈精神,

他說魯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親,

他要做一個有脊樑的中國文人。

2009年上海藝術品市場大幅度降溫,

吳冠中在採訪中說,

「好!藝術品市場冷下來了,

畫賣不出去了,好!」

在他看來,

中國畫壇充斥著浮躁焦慮的炒作風氣,

只有藝術品市場降溫,

畫家們才能安心靜心作畫。

《春光爛漫》

《伴侶》

1991年,吳冠中在家整理藏畫的時候,

把三百多幅不滿意的畫作全部燒毀,

令收藏界一陣痛惜,

被海外人士稱為

「燒豪華房子」的毀畫行動,

他目的只有一個:

「保留讓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畫」。

《秋瑾故居》

《獅子林》

《荷塘》

他一生淡泊名利,

就算已經成為身價億萬的畫家,

他依然不屑一顧,

一心專註創作,

為了避免讓自己的畫作

成為別人牟取暴利的賺錢工具,

也為了避免自己的作品

流入不懂欣賞的人手裡。

2006年,

86歲的吳冠中將四百餘幅畫作,

陸續無償捐贈給各大博物館美術館,

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

上海美術館、江蘇美術館等,

為的是讓平民老百姓也能看到這些作品。

吳冠中曾說:「我自己滿意的作品,

不賣給收藏家,他們不是愛藝術,

而是做商業投資,等著股票升值。」

他堅信,普通人擁有欣賞美的權利,

同時,他始終對這個世界

保持了一份悲憫和同情心,

因此除了捐贈給國家之外,

他還將畫作贈送給

底層勞動者以及對他有過幫助的人。

《故鄉葦塘》

2010年6月,

吳冠中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畫畫,

他留世的每一幅作品,

都像他的人,

真誠,真實而純粹。

-END-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風部落 的精彩文章:

我買過最具匠心的產品

TAG:匠風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