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期一個少年富二代,一個中年油膩男,最後竟然稱帝了!

三國時期一個少年富二代,一個中年油膩男,最後竟然稱帝了!

孫權在早期給人的印象,一直是軟弱、無能,文武皆菜的角色,那正是因為他善於偽裝的結果。在兄長孫策突發身亡後,授意孫權接盤江東,當時孫策的地盤並不是很大,大約和荊州的面積差不多,而且許多東吳部將都是跟隨孫策的,都是認為孫策年輕有為,可以跟他做一番事業,誰也沒想到孫策會突然死了。而孫權當時才十七八歲,閱歷、能力、威望等,都和小霸王孫策不能比,如果太強勢,必然駕馭不住,因此孫權巧妙地維繫東吳內部關係,一步步坐穩了東吳老大的位置。

孫策有勇有謀,善於用人,集結了非常多的謀士和能將。曹操聽說孫策平定了江東之後,都感嘆道:「不能和小瘋狗爭勝。」還積極與孫策家聯姻,想要拉攏孫策。孫策開始在江東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得到當地人的擁護與愛戴。不過,建安五年,孫策遇刺,傷重不治而死。

孫策臨死之前,趕緊把大位傳給18歲的弟弟孫權,並叫來了張昭等大臣,並對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客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孫權沒有能力管理好江東,張昭就可以取代孫權的位置,如果天下的形勢不妙,可以投靠朝廷,不必猶豫。

孫權精明一世,可是到了當權後期卻成了糊塗蟲。對於傳帝位給誰這個問題一直在糾結。自從太子死後,一直決定不了。以至於各位王子為了爭奪皇位都在暗中鬥爭。他在太子死了後又廢立太子,前前後後,弄得朝廷軍心不穩,每個大臣都左右搖擺。到最後年歲將至時,才不得不把年僅九歲的孫亮托給諸葛恪。可遭到上下一致的反對。其實他也知道諸葛恪不太可信,可是當時他身邊早已沒有能信得過的可以託孤的大臣了,唯有託孤給諸葛恪。孫權去世不久,東吳國就開始內亂。一個少年富二代,一個中年油膩男!

孫權之所以選擇稱帝,其實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置身於外,以便於有更多的選擇,如果不稱帝註定要幫曹魏,而進一步得罪蜀漢,萬一蜀漢得勝,自己不是死的很慘?他在遺言中說「二虎相鬥……一旦勝負,必吾隨之矣」,咱們綜合孫權性格,不難看出,他的真正意思其實是:魏國和蜀國,不管誰贏了,咱們就直接向誰投降稱臣。特別是他最後還特意交代一句「切記,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與賢者共憂樂」。

在孫權身上很好的體現了一句話:「戰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從「赤壁之戰「和「襄樊之戰」就可以很清楚地體現出來。「赤壁之戰」和劉備聯盟;「襄樊之戰」又向曹操稱臣聯盟。在三國中孫權是最睿智的隱者。在所有人都認為丟臉的情況下,他卻可以在一個晚輩曹丕的面前拉下老臉來稱臣。只因為當時東吳的實力還不夠強大,直到他認為時機成熟才稱帝,229年,他才正式登基,遷都建業。他也成為三國時在位時間最長,歲數最大的帝皇。這才是能隱忍者必成大業的勵志楷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他是東吳的元老大臣,曾氣的孫權要拔刀殺他,最後又乖乖給他道歉
雜記:他嗜酒如命,卻得孫權重用,夷陵之戰後吳蜀邦交恢復全靠他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