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大家關注的小米7手機:看點可能就三個

大家關注的小米7手機:看點可能就三個

了解小米產品的朋友都知道,隨著小米的全面屏機型MIX系列的爆火,數字系列的存在感就顯得沒有前幾年那麼高了。今年上半年,小米連發兩部頂配旗艦,不過數字系列也並沒有打算認輸。據稱,小米將在近期發布數字系列的首款全面屏手機--小米7。那麼小米7究竟憑藉什麼來硬剛自家MIX系列呢?讓我們一起看看。

我們先看看外觀方面。據稱,小米7極有可能成為小米數字系列旗艦的首款全面屏機型,其外觀設計與MIX系列不同,可能會採用19:9比例「劉海屏」作為異形全面屏解決方案。也有說法稱小米7,並不會採用「劉海屏」,而是採用類似於"倒著的MIX"的設計。

網傳的採用「劉海屏」的小米7(圖片來自iGyann)

小米向來對「劉海屏」不感冒,在此前也沒有推出任何採用「劉海屏」的機型。考慮到數字系列與MIX系列需要進行區分,在全面屏適配方案商採用「劉海屏」倒也不令人感到意外。「劉海屏」是目前最為成熟的異形全面屏解決方案,在今年被很多手機廠商所採用,技術難度和成本都相對可控,符合數字系列旗艦一貫的親民路線。

網傳的另一種小米7外觀設計沒有「劉海」(圖片來自xiaomitoday.it)

網傳的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小米7採用了類似於「倒過來的MIX2S」的設計,採用了COG封裝,在「額頭」處容納了攝像頭和光結構。相對於劉海屏,這種「小額頭」的設計儘管也說不上新穎,但也不至於被不接受「劉海屏」的用戶罵丑。這種設計方案在屏佔比方面可能並不佔優勢,細節方面也有模仿三星之嫌。

從網傳的鋼化膜來看,小米7更可能用上「劉海屏」(圖片來自giznp.com)

從目前網上曝出的前置鋼化膜以及塑膠保護套來看,小米7的正面「額頭」採用了「劉海屏」設計,「下巴」和後置攝像頭分布則與小米MIX2S基本一致。考慮到價格定位,我個人也比較傾向於這種可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網傳的小米7「劉海」處集成有光結構,比此前採用「劉海屏」的安卓機型「劉海」更寬,更加接近蘋果iPhone X。

說完外觀,我們再看看性能方面。小米數字系列向來採用驍龍800系列移動平台。不出意外的話,這次小米7仍然會沿用傳統,採用驍龍845移動平台。如果情況屬實,算上黑鯊遊戲手機,小米在今年上半年一共推出了3部搭載驍龍845的旗艦機型,這在業內也說得上非常「高產」了。

驍龍845移動平台功能分區(圖片來自semiaccurate.com)

驍龍845移動平台製程為10nm,其CPU搭載了8個Kryo 385核心,最高主頻2.8GHz。GPU方面,驍龍845採用了Adreno 630 GPU,相對於驍龍835,其顯示能力提升了35%,功耗降低了30%。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圖形處理能力都使得驍龍845即使在重度使用的情況下也能遊刃有餘。

X20 LTE的網路傳輸速率可達GB級(圖片來自appvv.com)

在網路方面,驍龍845採用了X20 LTE數據機,其下載支持LTE Cat.18,最高速率為1.2Gbps,上傳方面則支持LTE Cat.13,為150Mbps。這樣的基帶配置和網路傳輸速度遠超百兆光纖,在使用數據流量的情況下也不容易斷網。與此同時,驍龍845整合了XR、AR和MR,是輕量化智能穿戴設備的絕佳選項。搭配8GB大運存,網傳的小米7倒也對得起「性能怪獸」的稱號。

目前看,高配置基本上是各家旗艦機的「基本素養」,在手機性能甚至略顯過剩的今天,其吸引力正在逐漸被外觀、拍照、生物識別甚至續航上的亮點所超越,在很多時候甚至淪為性價比宣傳的談資。好在,網傳的小米7在生物識別方面有一定突破,如果情況屬實,小米7硬剛自家MIX系列倒也不是沒有勝算。

生物識別方面,此前雷軍在微博上表示小米7將搭載了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但對於其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上游供應商和相關的技術規格,雷軍並沒有說太多。這點可能要等發布會後通過測試和拆解才能知曉。

3D結構光技術的工作原理(圖片來自newmaker.com)

「3D結構光技術」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講都顯得非常陌生。簡而言之,3D結構光技術本質上就是通過光學手段對用戶的面部3D信息進行收集,並進行深入應用。目前看,3D結構光可以應用在面部識別、美顏、AR、遊戲以及5G全息通話等場景中。

蘋果iPhone X最早將3D結構光應用於面部識別(圖片來自蘋果官網)

3D結構光技術在手機上早有應用。去年,蘋果iPhone X率先採用了3D結構光技術,它將3D結構光技術應用在了面部識別過程中。對此,蘋果並沒有進行過多的宣傳。而就在此前,OPPO宣布將在6個月內商用3D結構光技術。

面部識別技術目前已經在千元以下的機型中逐步普及,已經不再是一種非常緊俏的技術,但在安全性、識別速度以及暗光條件表現等方面仍有不足。如果使用3D結構光技術進行面部識別,容錯率縮小到百萬分之一,其精確度可以達到毫米級別,他人很難通模仿用戶的面部特徵進行解鎖。而在暗光條件下,3D結構光技術可以通過發射光線進行主動識別,因此不必使用屏幕補光等方式即可流暢解鎖。

人臉的三圍特徵可以被偽造,這對不具備3D結構光的機型局對視安全隱患(圖片來自petapixel.com)

配有3D結構光技術的面部解鎖優勢在於安全性高,容錯率低,不容易被做手腳。影視劇中的偽造面部信息、騙過面部識別感測器的橋段,在3D結構光技術面前顯得並不現實。而鑒於面部識別可以應用在支付、私密文件保護、應用鎖等多個場景,3D結構光的安全性優勢更加明顯。

在美顏方面,3D結構光技術可以收集用戶的面部三維信息,對用戶的各個面部區域進行專項優化,美顏效果相對更好,相對而言照片也會更具立體感。在AR和遊戲方面,3D結構光可以使得玩家錄入自己的面部三維信息,以實現更強的遊戲代入感。

《黑豹》的3D全息通話

與此同時,隨著5G投入商用,3D結構光技術也可以使得科幻電影和遊戲中的3D全息影像通話成為現實。3D結構光可以通過手機內建的結構光感測器獲取通話者的三維數據,並通過大帶寬低延時的5G技術瞬時傳輸到聯繫人面前。我們可能很難在小米7上見到3D全息影像通話,不過隨著華為和高通在5G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未來的一兩年內,這項只存在於電影中的「黑科技」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寫在最後:

小米的旗艦系列產品中,MIX系列誕生之初定位為全面屏旗艦產品,屏佔比更大,售價相對較貴,使得此前唯一的旗艦系列--數字系列成為了「性價比」和「親民」的代名詞。在「全面屏元年」,小米6成為了搭載驍龍835的機型中最便宜的一款。從用戶需求考慮,新一代的小米7很有可能繼續堅持親民路線,與MIX系列一起打價格檔位細分的「組合拳」。

小米MIX2S在交互方面有進步,但距「騷氣」的操作還有差距(圖片來自小米官方商城)

在手機設計「同質化」嚴重的今天,網傳的小米7如果真的可以用上屏下指紋識別和3D結構光技術,其差異性競爭力會強於以往的數字系列旗艦。與此前除拍照外提升不大、在「堆配置」外乏善可陳的小米MIX2S硬剛的話,網傳的小米7倒也不是完全沒有勝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網傳的小米7以外,也有說法稱小米會發布一款紀念小米8周年的機型,極有可能會命名為小米8。遺憾的是,這款可能會發布的新機消息不多,且與小米7多有混淆,我們對它知之甚少。小米7可能會在本月末正式發布,屆時還請關注我們對小米新旗艦的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