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錠都很大,需要零錢時該怎麼辦?這個方法你一定想不到
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看見很多的英雄豪傑去客棧喝酒,會首先拿出一個銀錠砸在桌面,看到銀錠的小二也會立刻變得殷勤起來,那麼你肯定想問,古人都用銀錠消費的嗎?怎麼來衡量銀子的價值?
古代的銀錠是用白銀所熔鑄的,目前中國出土最早的銀錠,是漢武帝時期。中國歷代的銀錢叫法也是不同的。如唐朝時期的銀錠,可以叫做「銀餅」,形狀也是各有不同,有的是扁平形的,有的是棒形的。
到了宋朝之後,才被叫做銀錠,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他們把銀錠叫「元寶」,形狀跟馬蹄一樣,現在很多出土的銀子也是這種類型,到了明清時期還一直用「元寶」一詞。如今出土的銀錠,個頭都很大,攜帶都很不方便,因此在古代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拿這麼大的錢去買東西的,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所謂的碎銀子,就是普通人主要的通用貨幣。
古人在如何解決零錢的方面想到了一個辦法,你肯定沒有想到,那就是將銀錠剪碎,所以在影視劇或者文學作品中我們看到的碎銀子,就相當於古人的零錢,他們上街買菜的時候用的基本上都是碎銀子。
那麼古人如何判斷每塊銀塊的價值?古人將銀錠剪碎的時候,首先會看一下銀子的成色,然後根據成色判斷出大概的價格,在商談好價格之後,就開始剪銀子,首先減去兩邊,留下中間,中間這部分大概是二兩多。
不過在買東西的時候可能還是會多,那怎麼辦呢?這時候還可以再剪,剪完之後需要用專門的稱量工具來稱量,以免出現誤差,這個稱量工具叫做戥子,它可以稱量從幾錢幾分幾厘到幾兩幾錢幾分,不過,一般到毫就不能再小了。
在清朝到民國期間,當時清朝出了一個叫做一角銀的錢幣,一塊一角銀能夠換十枚銅錢,這也是銀子能夠碎到的最小程度了,不能再碎了。
在古代,即使是窮人出門都會帶上剛剪和戥子,前者是用於切割銀子,後者用於稱量碎銀,他們做這種事非常熟練,往往只需要一下就能夠切出自己想要的重量。這種技能在古代連小孩子都會,而且那些孩子還能夠估計銀錠的成色和重量。
也有一些人會將收集的銀錠賣給錢莊,錢莊會利用自己制銀技術,將碎銀重新融化成為新的銀錠,不過這些錢莊必須得是官方控制的才行,古代對於貨幣的控制是非常嚴格,稍有不慎就是殺頭的死罪。
※清朝有一特殊職業,出勤一次要被打一次,很賺錢但多數人斷子絕孫
※100年前,日本賣給英國一座中國城市,如今富的讓人羨慕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