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DARPA的下一個挑戰:艱苦的地下之旅

DARPA的下一個挑戰:艱苦的地下之旅

全球技術地圖

創新丨前沿丨科普丨資訊

DARPA地下挑戰賽的意圖並不是發現完美的地下救援機器人。能找到當然很好,但大賽更重要的目的是通過讓機器人在地球最惡劣的環境下行進,提高機器人的自主性。

我不能坐在這裡保證你有一天機器人不會取代你的工作——資本主義在某種程度上有自動化的成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將做沒人想做的工作。例如,在礦難後冒著生命危險進行救援活動。

這就是為什麼DARPA將其下一個機器人挑戰賽轉入地下——「地下挑戰賽」。如果你對DARPA沒什麼印象,簡單解釋下,就是那個舉辦Grand Challenge(無人車挑戰賽)和Robotics Challenge(機器人挑戰賽)的那個機構。現在,DARPA開始號召研究人員自主探索地球內部。

周五,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機器人會議上,DARPA為一群潛在參賽者提供了一些線索,讓他們了解到,在明年挑戰開始時,他們的機器人可能面臨的考驗。

這項挑戰將由三個獨特的環境組成。在第一輪,機器人將穿過隧道,6個月後進入地下城市環境,6個月後出現洞穴。在此後的一年裡,團隊將開展包含這三個環境的賽程。儘管DARPA給「開展」下了一個比較寬泛的定義:團隊既可以真正地將機器人做出來,也可以只是設計一個模擬的洞穴探測器。

DARPA並沒有給團隊提供具體的任務,例如,在機器人挑戰賽中,機器人必須在為人類設計的環境中攀越,旋轉閥門,爬樓梯,甚至操縱手推車。但很明顯,他們將不得不面對地下挑戰賽中一些險峻的地形,並自主地進行。畢竟,地下環境的連通性是參差不齊的。

DARPA項目經理Timothy Chung說:「如果我要穿過城市環境中的隧道,去旋轉門和自動扶梯,不用手和膝蓋的話,我如何跨越這些環境中的所有挑戰?」

答案是,用想像力。機器人可能需要爬一段樓梯,穿越洞穴里狹窄的空間,碰到污泥甚至瀑布。這意味著,機器人將面臨多種多樣的挑戰,沒有一種會佔據統治地位。

以在Darpa機器人挑戰賽中發生的情況為例。機器人必須完成人的任務,所以團隊很自然地採用了類人設計。但傳統的類人設計並不都能行得通。例如,卡內基梅隆大學就部署了一種叫黑猩猩的類人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的四肢不是用來走路而是來滾動的。這給了它額外的穩定性。如果你是在迷幻劑的影響下,RoboSimian(NASA的機器人)看起來就像一個人。

所以,這個挑戰賽獲勝的機器人可能與你所期望的大相徑庭。

一個四軸飛行器在一個人造開放環境中可能會做得很好,但它很快會撞上緊閉洞穴的牆壁。履帶式車輛在隧道里可能能很好地工作,但會被卡在狹窄的空間里。我敢打賭,你會看到不止一個由濕軟的材料而非金屬製成的所謂的「軟體機器人」。一些機器人原型會膨脹並伸長,這將有利於其進入山洞中的狹窄空間。

並且,團隊不會局限於設計像DARPA機器人挑戰賽中那種單個的、非常昂貴的機器人,更可能的是設計一個機器人團。因此,競爭者可能會開發一種用於勘探的軟體機器人,並將其與笨重的履帶車輛配對,用激光構建地形圖。或者,就像機器人專家已經在其他地方開發的一樣:一輛搭載無人機的履帶車。

在這三場比賽和決賽之間的時間如此之短,團隊將不得不事先籌備,而不是事後反應。「我們的想法是,在這短短的六個月里,你不可能回到設計階段,」Timothy Chung表示,「你應該提前考慮好某些解決方案。」

但外形設計只是挑戰的開始。這些機器人可能需要建立一個特定解析度的地圖,或者搜索人員或氣體泄漏。「之所以如此困難,不只是因為地勢險峻,也不只是因為沒有全球定位系統。」Timothy Chung說。有時會沒有光,而機器人發出的光也可能從發亮的表面反射回來,混淆感測器。「事實證明,在地下環境,灰塵的確會對雷達和激光雷達產生影響。」

並且,機器人可能也需要一些來自地表的機器的幫助。「DARPA地下機器人挑戰賽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機器人,」Timothy Chung說。還需要更強大的技術,比如能在地面繪製洞穴地形的探地雷達。

當然,挑戰賽也有路徑模擬。參賽者將利用Open Robotics公司的軟體創建地下環境,該公司也為世界各地的機器人提供操作系統。參賽團隊將為每個「理論」上的機器人編寫自己的控制項(如果他們願意的話,可能會有幾十台機器——想想一群機器人蟑螂),與模擬環境互動,然後提交給組織者在雲端進行測試。

Open Robotics首席執行官Brian Gerkey說:「只要我們有創造環境的能力和運行它們的計算機資源,我們可以設置幾乎無限的測試集來運行團隊的代碼。」所以他們選擇測試先進的機器人,而非耗費巨資研發。(並不是說這些團隊都是廉價的模擬器,在他們探索現實世界之前,這是訓練機器人的關鍵方法,而這項挑戰無疑將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

地下挑戰賽的意圖並不是讓DARPA發現完美的地下救援機器人。能找到當然很好,但大賽更重要的目的是通過讓機器人在地球最惡劣的環境下運行,提高機器人的自主性。

畢竟,DARPA機器人挑戰賽也沒有製造出適合每家每戶的人形機器人,但它確實對於兩足機器人運動和操作的研究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10多年前,DARPA Grand Challenge並沒有為世界帶來一個功能齊全的機器人,但它確實激發了測試車在舊金山和匹茲堡這樣的城市裡穿梭的技術。即使競爭中的原始代碼不能驅動今天的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鍾說,「過去10年中,文化、經驗和知識庫都有所增長。」

也許地下挑戰賽也會產生同樣的影響。可能並非所有的機器人都能成功走出深淵,但它們肯定比我們這些血肉之軀厲害。

編譯丨IITE

選自丨WIRE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物理學家加來道雄對未來的幾大預言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開發出利用電源線竊取隔離電腦數據的技術

TAG:全球技術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