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庸:我若在台灣也投蔣經國一票

金庸:我若在台灣也投蔣經國一票

來源=《文史博覽》2014 年第 1 期

作者=傅國涌

金庸

1973 年 4 月 18 日至 28 日,金庸接受台灣當局邀請,第一次登上台灣島,進行了十天的訪問。此前他與國民黨從無公開來往,他的武俠小說長期以來在台灣也是禁書。那時兩岸關係十分敏感,深諳中國傳統政治的金庸自然明白個中利害,他一再表示自己只是以普通記者身份訪台。不管台灣方面邀請他的動機如何,有機會到台灣走走、看看,與台灣高層見面,是他期待已久的心愿。

當時蔣介石身體不是很健康,在家休養。「副總統」嚴家淦、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張寶樹等政要先後與他會面,特別是「行政院長」、未來的「接班人」蔣經國和金庸有過一席長談。早在 1972 年 6 月 7 日,金庸即發表社評《蔣經國當「行政院長」》,稱蔣內閣起用了不少台灣本省人,應當說是一種新氣象,值得讚揚。但他對蔣氏子承父職的做法並不認同。在 6 月 9 日的社評中,他認為蔣經國個人的生活倒比較有民主作風,不大擺官架子。聽一位朋友說,某晚看電影出來,見蔣經國在戲院門外買了兩個茶葉蛋,剝開殼來就在街上吃,也沒帶衛兵,相當自由散漫。

這次見面安排在「行政院」會客室,金庸發現正中掛著一幅大油畫,畫中蔣經國陪父親在山溪邊觀賞風景。另外一幅書法寫著格言,大致內容是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動心忍性,忍人所不能忍。人們在背後還稱蔣經國為「小蔣」,其實他已是 60 多歲的人了,身材胖胖的,精神很好,似乎不過 50 多歲的樣子。

台灣人對蔣經國的口碑不差,都說他當「行政院長」後有許多革新,對他寄予重大期望。「小蔣」出任「行政院長」一年,台灣各方面都有顯著進步。金庸表示,如果自己在台灣居住,也會給蔣經國投一信任票。1998年,他接受香港電台採訪,回憶當年的情景,說蔣經國和他說上海話,「他是浙江人,我不把他看成是政治家,他一開口講話我就覺得他是同鄉,覺得好親切」。

蔣經國客氣地請金庸對台灣多提些批評,因為已談得很久了,他只提了一點 :「聽說台灣的軍事、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事無巨細,都要由蔣先生親自決定。我以為你應當只掌握政策,一般實際事務交由部屬分層負責。在一個民主政體中,應當職權分明,同時你也可以節省些精力。」

蔣經國微笑著沉思,然後解釋 :「你的意見很對。只不過我求好的心太切,總想一切事情推進得快些。看到工作不如理想,心裡就很焦急,我親自去督促推動,總希望大家都加一把勁。」

這種心情金庸表示理解,但他認為這還是家長式的領導,還是繼承「老先生」(台灣人背後這樣稱呼蔣介石)的傳統來辦事,仍舊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在目前處變的非常時期,或許暫時有這樣的需要,但長期來說,這不是真正民主的工作方式」。

金庸觀察到,台灣的政治氣氛比以前開明,只是出於當政者主動的開明,既不是源於人民大眾,也不是輿論的推動。本質上還是中國數千年來的政治形式,遇到一個好皇帝、好宰相,那是百姓的運氣好 ;不幸遇到了腐敗的統治者,人民就大吃苦頭。

台灣有地方選舉,雖有賄選,但他聽說,國民黨對地方選舉一般極少干預,候選人大都是當地的紳士名流或富商,基本上都是支持國民黨的,不論誰當選,對於國民黨中央並無多大分別。只是由此產生一個弊病,候選人都拚命花錢。落選的不但失面子,還往往耗去了大半家財,對政府不免極度不滿。當選的設法翻本,貪污舞弊因此而生。雖然台灣當局嚴格禁止賄選,事實上卻在所難免。他在報紙上就看到有人因賄選被判刑的新聞。

在與台灣高層政要的接觸中,金庸發現他們沒有「唱高調」,沒有「浮誇吹噓」,而是「逐漸地腳踏實地」,他對他們普遍存在的這種務實態度深有感觸,從中看到了台灣的希望。首次台灣之行給他最深的印象,「不是經濟繁榮,也不是治安良好,而是台北領導層正視現實的心理狀態,大多數設計和措施顯然都著眼於當前的具體環境」。

70年代台北著名的忠孝東路

短短十天的行程,金庸的腳步是匆忙的,在桃園、新竹,他隨意去看了幾戶農家,房屋很簡陋,傢具也有些破爛,但一家有電視機、摩托車,另一家有電冰箱。他感到,台灣人很有禮貌,不管是商店職員、餐廳服務員、計程車司機,還是開電梯的,幾乎個個笑臉相迎。開汽車的遇到交通阻塞,極少有說粗話罵人的。

金庸對台灣也有批評,比如什麼都講情面,買一張有座位的火車票、訂一個酒店房間,往往要找關係、托熟人。一些在政府基層部門工作的公務員很愛擺架子、打官腔,事情辦不好,卻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一般人不大守秩序,馬路上的汽車交通更是混亂,司機對馬路中心的白線視若無睹。金庸在英國治下的香港生活了二十幾年,對這些自然感到不習慣。

70年代全民皆兵的中國,圖為輝縣鑄造廠民兵進行運動射擊訓練,1975年。(攝影師:王樹洲)

金庸還獲准訪問了金門,那是台灣的前哨,離大陸最近也是最敏感的地方。登上金門島,他親眼看到地底的坑道縱橫全島,大卡車和坦克車通行無阻,地面上和地底下,到處都是炮位和機關槍陣地。聞名已久的金門事實上是一個大要塞,而且是個全民皆兵的地方。島上 6 萬多老百姓,無論男女,年滿 18 周歲,一律參加軍事訓練,人人發槍發子彈,男子滿 45 歲、女子出嫁後,槍械收回。金門青年人人枕頭底下有一支槍,儘管當時兩岸關係已不是 20 世紀 50 年代炮轟金門時的劍拔弩張。

金門之行有軍中將校陪同,一路聊天,金庸對台灣軍人有了不少了解。台灣是個海島,一切軍事行動都與海洋有關,陸軍指揮官也要懂氣象學和海洋科學 ;台灣時有地震,軍官還應懂地質學。有些軍官讀《比較憲法》,知道真正的民主和人權是什麼,軍人應當是民權的保護者,而不是去侵犯老百姓的人權。也有些軍官讀哲學、邏輯、外國歷史、中國歷史,「全軍上下要充分明白為什麼打仗,為什麼一旦有戰爭時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

訪台結束,金庸寫下 3 萬字的《在台所見·所聞·所思》,開篇就說 :「有關國家人民的事,做記者的應當忠於職責和良心,向讀者忠實報道,如果只講好話,有失報人的品格。台北當局和我在台灣的親友看到這篇雜感時,也希望他們能諒解。」他說自己也做不到絕對客觀,只是根據十多年來在《明報》寫社評的態度來看問題,多多少少以《明報》大多數讀者的態度來看問題。對於海峽兩岸,他私人都無所企求,希望整個國家好,全國同胞生活幸福。他畢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親眼看到兩岸統一。

此文從 6 月 7 日到 6 月 23 日在《明報》連載十天,轟動一時,還出了單行本,仍供不應求。在讀者的要求下,《明報月刊》從當年9 月起分三期再次刊出,大有洛陽紙貴之勢。

各位進群的讀者

請添加水煮君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水煮日報:毛主席到陝北向紅15軍借錢
不用針挑手擠,一塗一撕,脂肪粒自動脫落,兩周見效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