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間就是用來浪費的
有些時間就是用來浪費的,而不是緊繃繃的,急促促的,它和奮鬥,和只爭朝夕並不矛盾。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做一個學養深厚,言之有物,格調高雅的人,那是一個人永恆的魅力。
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
文|張彥英
——讀書上的「浪費」實則是珍惜,珍惜知識的可貴,珍惜時間的可貴,珍惜思想和內涵的可貴
有沒有這種體驗?幾排高大沉重的,散發著木料味道的書架佇立身旁,乾淨的書桌上擺著幾本書,隨意翻翻看看,間或在紙張上寫點什麼,一轉眼,天就黑了。半天時間過去,人像從長夢中醒來,有種很恍惚的感覺。
這不是白白浪費了半天的時間嗎?
要知道,半天,足可以乘高鐵從一座城市到達另一座千里之外的城市,或者飛往另一個奇異的國度飽覽山河。
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不但樂此不疲反而近似痴迷。究竟是什麼讓我把生命的腳步放慢?如果非要讓我回答這個問題的話,我想無非就是那句你早已經聽過的話:讀書是拓寬生命寬度和拉長生命長度的最好辦法。與古代先賢對話,正著或倒著審視他們的人生軌跡,與遙遠未來對視,想像難以想像的日月星河,這種如夢如幻的體驗,是不讀書之人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讀書是偉大的,是神聖的,是值得浪費一些時間的。
在我看來,讀書,習慣性地沉醉於書中就好比隱居山林,避開了世俗的紛爭、喧囂和無聊,獨享著一份令人愉悅的屬於精神的大自然;讀書也好似奔波之人歸隱田園,獨享著紙張和文字賜予的恬之靜,靜之美,美之醉,絲毫不覺得孤獨和勞累。
讀書時,即使身居陋室,你也可以感受溪邊垂釣,抑或在林中小憩,抑或在月下獨酌。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浪費」一詞便有了全新的解釋。看似在浪費,看似一無所獲,看似格格不入,實則心滿意足,比吃飽喝足更舒服。人生苦短,該做最舒服的自己。
與快節奏的人群拉開距離,我依然保持著害羞、好奇、天真和任性,依然覺得讀書是和自己對話、關照自己內心所需的最好方式。不急功近利、不舍本求末,不隨波逐流,是一個有思想的人應該具備的,我要做一個有思想的人,而不是為別人活、活給別人看的人。
有些時間就是用來浪費的,而不是緊繃繃的,急促促的,它和奮鬥,和只爭朝夕並不矛盾。讀書上的「浪費」實則是珍惜,珍惜知識的可貴,珍惜時間的可貴,珍惜思想和內涵的可貴。
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不做好看的千篇一律的皮囊,做有趣的萬里挑一的靈魂,取悅自己。
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做一個學養深厚,言之有物,格調高雅的人,那是一個人永恆的魅力。
找到心靈的投影
文|李尚飛
——為能夠進入你的眼帘的外界塗抹上一層色彩,一層文化的色彩,一層詩性的色彩
那時,作為江南名城的紹興並不太大,隔著迷離的煙水望過去,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精緻。從紹興城南門出去,只需走上里許,就會擺脫浮世喧囂、紅塵紫陌,而且還會看到一窪澄澈的水。水是藍色的,藍色的水映著藍色的天空,像極了秋天的眸子。紹興人把那兒叫作蘭盪。提起長衫,輕輕款款地跨上一艘小艇,在槳櫓欸乃中漫過蘭盪,就是天鏡園了。
很久以後,落魄不堪、食不果腹的張岱還記得他在天鏡園浴鳧堂的讀書生活。他極為喜愛那兒清幽的氛圍。其間有高高的槐樹,有密密的修篁,濾去陽光後,將浴鳧堂置於重重的綠蔭之間。坐在堂中,面對的,正好是蘭盪的瀲灧波光。蘭盪的水清澈得透明,那些樹的倒影,那些游魚,那些從天空掠過把影子投到水面的飛鳥,都像無所憑依似的凌駕於虛空之中。張岱就坐在那兒安靜地看書,疲憊了,有所思了,稍一抬頭,看到的,便是滿眼的蔥綠。在幽靜中守著窗口,隨意地打開書冊,連一個一個的字也被映得帶上了鮮嫩的綠意。
若干年前,當我初次看到這段記述的時候,內心生出的,是一種淡淡的悵惘,一種深深的嚮往。反覆品味著那些字眼,那個場景便鮮活地浮現在我的眼前。直到後來驀然回首,我才忽然讀懂了那個場景。是的,在這片土地上,那樣的槐樹是常見的,那樣的竹子也是常見的,甚至那樣的書室,那樣的水盪,那樣的船隻。它們之所以能夠「圍繞著一本薄薄的書」像畫軸一般緩緩地展開並且流露出它們無限的風姿、風味、風情、風韻,只因為有一雙被文字潤澤過的眼睛在凝望,只因為有一顆被書籍凈滌過的心靈在品賞。
因此,讀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作用就在這裡,它為能夠進入你的眼帘的外界塗抹上一層色彩,一層文化的色彩,一層詩性的色彩。更為重要的是,它就那麼帶著那層淡淡的流瀉著光澤的色彩,映照到那個人的心海中,讓他感懷,讓他悸動,讓他豐盈,讓他輕靈,讓他擺脫平常的自己而看到另一番不同的面目。那時,他擁有了生命某一時刻的別樣的投影,我們將那,命名為甘甜的幸福。
所有司空見慣的物事,只因為有了讀書後的文化情懷的關注,才變得有了生氣,有了詩情,有了畫意,而我們又深深地知道,所有這些,正是單調貧乏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我們被牢牢地束縛在這片土地上,但我們通過閱讀卻可以讓自己變得多汁,變得柔情,變得敏銳,變得豐滿,並最終部分地超越世俗而保有一份只屬於自己的世界。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解,我的閱讀由早年的喜好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逐漸過渡到西方哲學,在汲取了其中豐富的養料之後,又自然地轉向原點,同時,將視野擴大到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從而能夠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來體味那縷滲透在中國文化中特有的詩意,並最終將其視作是文化生存不可或缺的原料。於是,在我的書桌上,既擺放著古代哲人的教誨和文人的詩情,又擺放著西方哲學大師的厚重理論。而每天閑暇時與它們的晤對,則成為極其快樂的事情,哪怕半小時或十幾分鐘,也能從中找到無上的樂趣,而多年堅持讀書培養成的隨時能夠讓心靈寧靜於文字的功夫,更成為一種片刻間便能享受到閱讀芳香的支撐。
閱讀能做什麼?能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心靈的投影,能讓那些投影倒映在我們的心裡,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歡喜,讓我們塑鑄一個理想的自己喜歡的自己。
「書蟲」如我
文|劉立新
——我不喝酒,不打牌,不抽煙,從小至今唯愛讀書,人稱「書蟲」
記得上世紀90年代,我在農村生活的時候,家裡分到3畝責任田,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子漢,我必須挑起家裡生活的重擔。那時我在鄉下當老師,教學任務繁重,根本沒時間讀書。農活兒有時間節點,耽誤不得,否則一家人要餓肚子,還會遭村民笑話。
想讀書,得想辦法。
當我戴上草帽,牽著耕牛,揚著牛鞭走向田野時,兜里會放上一本平時愛看的書。到了地里,用薄膜把書包好放在田徑上。當牛勞作累了,該歇息的時候,我讓它喝喝水,吃吃路邊的嫩草,而我則見縫插針,打開薄膜,小心翼翼地拿出書,找一處有樹的地方,坐在樹底下,捧著書美美地讀起來……
田間讀書雖好,可以兩不誤,但時間短,不過癮。晚上才是我讀書的大好時光。吃過晚飯,我從床頭邊抽出我喜歡看的《散文百家》《收穫》《人民文學》之類的雜誌,翻到自己喜歡的篇章,或站在窗前,或倚著床頭,如饑似渴地讀起來,有時讀到自己喜歡或精彩的段落,還用一個小本子摘抄下來,有時用鉛筆在上面圈圈點點,有時夜深了,眼睛疲倦了,我索性聞著書香味兒,和衣躺在床上,漸漸進入甜蜜的夢鄉……
在農村生活的那段日子裡,我最盼望的是老天爺下雨,那心情就像小孩子盼過年一樣。因為下雨天不用干農活兒,有整天的時間在家裡盡情地讀書。
一整天的時間,夠充足了,我通常會選擇讀大部頭的小說,端坐窗前,攤開小說,如痴如醉地讀,讀到精彩處,不由得拍案叫絕,那是何等的愜意。讀倦了,伸伸懶腰,推開窗子,涼風拂面,清涼清涼的。望著雨簾,吹著涼風,聆聽「滴答滴答」的下雨聲,倦意蕩然無存,精神為之一振,我重又關上窗,坐在窗前繼續讀起來。那曲折動人的故事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了我,令我如痴如醉,廢寢忘食,沉浸在童話般美麗的世界裡。
參加工作後,有一段時間,工作不順,事業受挫,心情鬱悶之極。為轉移注意力,我陶醉在書海里,感受讀書給我帶來快樂和力量,工作中的不悅、生活中的煩心事兒拋得九霄雲外。當時我讀《平凡的世界》時,主人公孫少平不屈於命運,敢於和命運抗爭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振奮了我,給了我無窮無盡的力量。
後來全家搬遷到縣城,買了房子。房子裝修時,我特意請木匠做了一間像模像樣的書房,書櫃里整齊地擺放著各類書籍和樣報樣刊。只要有空閑,我就到書房裡,遨遊在書海里,那真是其樂無窮,快樂無比。
閱讀,我的精神發育史
文|李小米
——文字的方磚綿延成我內心的長城,文字的米粒成為餵養我精神的糧食
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乏味,面目可憎,這是蘇東坡說的。自從開始閱讀以後,我肯定有過三天時間沒有讀過書,我不曾觀察過面目是否可憎,但心裡感覺空落是有的。
一個人一輩子,閱讀到底能夠改變什麼?我的經驗是,閱讀讓我的身體,緊貼著我的生命相向而行。
我身體的發育,在20歲以前就基本結束了。20歲以後,我的閱讀,成為了我的精神發育史。
「你有這種感覺沒有,就是你吃不準自己是醒著還是在做夢。」這是電影《黑客帝國》里的台詞。同樣可以這樣問我,當我沒有閱讀時,我吃不準這個世界是真實還是幻覺。
像我這樣一個寫作者,常常在白天與黑夜之間顛倒,在精神上虛構的生活里起起伏伏。有時,我還向生活與命運發出一些神經兮兮的「天問」,把自己折磨得精神接近於崩潰。我現在才明白,不是命運來把我折磨,是我自己把自己蹂躪。當我精神上幾乎不能承受壓力時,我偶爾靠美食來緩解緩衝,舒緩這些黑色的情緒,但結果是,往往陷入更深的黑洞。這時,我只有倚賴於閱讀,來把我拖到一個正常世界上來,讓我的肉體與精神,實現漫漫飛行後的軟著陸。
得簡要回顧一下我的精神骨骼發育史。我在鄉下的閱讀歲月,是和晨霜、山風、大雪、雷電、鳥鳴、麥浪、炊煙相伴的。那些發黃的簡樸讀本,是幾個鄉下秀才讀後借我的。幾本古典名著,通過孤燈下的閱讀,讓我精神世界的胚胎,逐漸發育成形。現在,我成為一個民間的寫作者,我想向先輩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他們致敬,是這些先人,在漆黑的山間小路上,成為照亮我跌跌撞撞前行的精神蠟燭。
在鄉下的日子,我最喜歡去鄉供銷社。因為在那裡我可以用皺皺巴巴的鈔票,買下新來的圖書,而一旁,是讓我吞咽口水的桃酥餅乾。鄉村的夜,天上星斗燦爛,我在星光下,有了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想像。
當我來到城裡。我最喜歡去的地方,還是書店。每一個書店簡樸的房子,都是我精神世界的別墅。
通過閱讀,文字的方磚綿延成我內心的長城,文字的米粒成為餵養我精神的糧食,文字的雨滴織起我多愁的雨季,文字的長河奔騰在我生命的河床。我感謝閱讀,是閱讀讓我這具普通的肉體凡胎有了思想的靈性,有了思考,有了憂鬱,有了感恩,有了深愛,有了責任,有了承擔。
閱讀是可以相互饋贈的。閱讀一本書,一篇文字,就是走近一個人,走得深與淺,就看這個寫作者是通過文字製造假象,還是通過文字完全打開自己。對生活,我沒有必要窮盡精力來追尋所有的真相。但通過閱讀,正如消費了農民種下的糧食,至少應該去鄉下看一看那些滄桑萬年的土地,親手播種,或者扶起一株在風中倒下的莊稼。
我們最終要化為泥土。但我還有一點欣慰,我通過閱讀和寫作,讓我在塵世,完成了精神上的不斷發育,最後雕塑成形,證明我肉體曾經在這世上存在過。
(責編:劉辛未)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夜讀丨今天,接他們,回家!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