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值多少錢?誰說了算?
藝術品價格為何增長這麼快
首先,社會物資的平均價格漲幅,是用CPI來決定的。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中的這個指標約在2%到5%之間波動。但是,需要記住的是,CPI反映的只是物質資產的平均價格漲幅,但是對於那些供給完全不增加的資產,如齊白石的畫,其價格漲幅就不會隨著CPI的漲幅軌跡運動,而是會取決於社會整體財富的增加幅度。
那麼,我們如何衡量社會財富的增加幅度呢?這個數據比較難以測量,但是一般來說,全國每年貨幣總量增幅在12%到20%之間,而各種其它資產,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等等,其基本面的增長則多多少少在這個數據附近。
這樣,可以粗略估計,社會以貨幣計量的資產和財富總量,每年增速在15%左右。這也就意味著,對於每個人都需要購買、但是供給量卻完全不會增加的東西,其價格的理論長期年增長率也就在15%上下。
舉例來說,國內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房地產建設速度,被外來人口的遷入持續抵消,這也就導致其房地產相對人口的供給是比較剛性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觀察到雖然全國房租價格的平均漲幅不大,但是在這些大型城市,房租價格每年的漲幅都在10%上下。
但是,大部分高端收藏品的年價格漲幅並不能完全用社會財富增長率解釋,而是比這個數字還會高出一些。解釋這最後一部分差距,就需要理解一個事實:社會財富增長的不公平性。
按照社會財富的多少劃分的社會各部分人群之間,其財富增加的速度是並不相同的。一般來說,由於在經驗、投資知識儲備、社會關係網等方面的區別,擁有更多財富的人群,其財富增長的速度,往往會超過擁有財富較少的人群。
這也就意味著,當社會財富的整體增速是15%的時候,可能會看到財富最多的人群財富增長的速度更快,達到20%、甚至25%,而財富較少的人群則增長更慢。
但是,高端收藏品的購買對象,並不是全社會所有人群,而主要是其中財富極多的一部分人群。這也就意味著,在高端收藏品的供給並不增加的情況下,其長期價格的增長,衡量標杆應該是擁有社會財富最多人群的財產增長速度。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經濟穩定發展的時候,可以觀察到高端收藏品的價格漲幅在長期會變得如此驚人。
與此類似的,一些主要由社會財富擁有較多人群消費、但是供應難以增加的資產,如大城市核心區域的地產、某些總量受到限制的名額分配等等,長期價格漲幅也往往較高。
當然,這個模型所描述的價格增長,只是其長期增長的理論速度,而短期的價格因素,還會受到情緒、相對價格高低、宏觀經濟流動性等因素的影響。但是,至少可以由此明白,高端收藏品的價格為什麼會在長期漲幅如此驚人。由此,我們也就多了一件分析價格漲跌的利器。
作者:陳嘉禾
書畫值多少錢?誰說了算?
畫作最基本的價值是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包括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並由其所體現的藝術傳承、歷史變遷和審美體驗。這是藝術的本體價值, 它是通過對藝術創作的研習、對自然美的發現、對藝術理念的鑽研、對傳統文化的汲取以及對表達語言的探索、對相關技藝的磨練而創造出來的。
但是,書畫作品往 往還具有多種附加值,由於它是特殊的、非標準化的商品,所以很難用經濟學原理上的「勞動價值論」來衡量其價格,更由於書畫價值主要體現在虛幻的精神層面, 而非材質的物質層面,因此也很難用成本加利潤的方式來簡單加以判定。
學術和傳播助推藝術品升值
工作的時經常會遇到書畫名家前來諮詢,希望能給自己的作品定價。分析起來,畫家定價大致依據兩點:一是自我評價,因為書畫創作多為個體勞動,只有自己 最了解投入的勞動量;二是比價類推,如同行、同事及同類水準作品在市場中的價格,但這一點往往使藝術家備受打擊,因為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同工同酬」,以至 很多人要麼堅決不賣畫,不與市場打交道,要麼緊盯目標畫家的畫價,不肯降低,以免傷害自尊。
先生生活中很多畫家,一張口就是「我的畫某某萬一平尺」,他的參照對象可能正是他的同學,更或者是他的學生。有很多畫家很納悶:為什麼我的畫還賣不過 我學生?也有畫家很生氣,某某的畫那麼惡俗,怎麼還有人買單?更有藏家們不解:某些畫家的畫「批量複製」,怎麼還那麼受歡迎?這些疑問,同樣也是很多市場 從業人員和收藏投資者不能理解的問題。不能理解的關鍵,是我們始終糾結於藝術的本體價值,而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傳播價值」。當下,在世畫家的作品已日益成 為一種與藝術審美本身無關的財富籌碼,誰能積極配合市場、為市場提供優質服務,誰的作品就會成為市場中受人熱捧的「硬通貨」,隨著市場佔有面的擴充,價格 的提升空間也就越大。
近代書畫越經典價格越平穩
從齊白石到張大千、從李可染到徐悲鴻,中國藝術品市場上屢屢創出的天價奇蹟,總是圍繞著這些近現代書畫史上的響亮名字。作為佔據中國拍賣市場最大份額 的門類,近代書畫在拍賣市場上經歷了怎樣跌宕的命運呢?7月27日,本報參與主辦的「四方沙龍」系列藝術講座開講,藝術學者趙力聚焦以《中國近現代書畫的 收藏和市場》為題,通過翔實的數據、客觀的分析、學術的視角,為觀眾抽絲剝繭,還原中國近現代書畫收藏市場的前世今生。
2011年是階段性高點
趙力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藝術北京」藝術總監、《藝術財經》雜誌總監、AMRC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主任、CCAD中國現當代美術 文獻研究基金執行長、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副秘書長。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美術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藝術管理與藝術推廣等。曾連續多年主持並推出中國藝 術品市場年度研究報告,對中國藝術市場有深度觀察。
趙力認為,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從上拍數量、成交數量和成交金額的角度來說,中國書畫、中國古董、油畫與當代藝術三個板塊三分天下。而根據趙力給 出的一組數據,作為中國書畫中的一支,近現代書畫佔據了整個拍賣市場成交金額的30%以上,整個交易的27%左右,從分類的角度,中國近現代書畫在整個市 場中上拍量、成交量、成交金額都是最大的,所以近現代書畫的市場也就格外引人關注。
越經典價格越平穩
那麼,最終什麼樣的作品才能完成價值飛躍呢?趙力在對2011年的價格高點進行分析後發現,正是古代和近現代書畫名家的名作在市場上得到買家的熱烈追 捧才成就了本輪書畫市場的行情。這些近現代書畫大師作品在市場上的高企不僅打開了市場的想像空間,而且也與書畫市場長期以來累計的收藏基礎有效對接,因此 才使本輪行情有了爆發的可能。
2011年書畫市場行情高點是由齊白石、張大千兩位大師帶動引發的。齊白石、張大千的共同發力才能左右市場大盤。自2010年以來,拍賣市場上陸續出 現了多張堪稱交易史上質和量都最佳的張大千和齊白石作品,例如齊白石書畫合璧的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十二開的《山水冊》、張大千中晚期潑彩作品 《愛痕湖》、人物佳作《嘉藕圖》,這些作品無論是收藏出處還是就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而言均堪稱齊白石和張大千的代表作,因此這些作品在拍賣市場上拍出億元 以上的高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