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最後一批太監,他們去了哪裡?這裡給你一一揭秘!
香港曾經有一部電影,叫做《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改編自一個叫孫耀庭的人所寫的自傳,而這個孫耀庭就是清朝的最後一批太監之一。太監這個特殊的群體在清朝滅亡後就消失了,那麼清末的最後一批太監出宮的晚年生活都是怎麼樣的呢。
孫耀庭曾經這麼回憶:「出宮之後,我們這批太監痛苦極了。一方面是生活無著,找不到工作,還被人看不起;另一方面也不習慣紫禁城外面的社會生活。比如說,我們在大街上個廁所都成為問題,進男廁所呢,還是進女廁所? 在被逐出宮的太監中間,大約有三十四人手中存有財物,這些人大多在西郊置地蓋房,自立家業, 大部分的窮太監則流離失所。我同二十多個窮太監,最初住在北長街的興隆寺,一天吃兩頓飯。冬天,人家只管爐子不管煤,我們就得天天上街去,揀煤核來燒,在衣不禦寒的情況下,不生爐子可怎麼過呢?如果不是解放,我們這批生無依靠的人,恐怕早就凍死在街頭垃圾箱邊。」
當年溥儀因為懷疑太監們監守自盜,偷盜宮裡的財物,所以下令把所有的太監都趕出宮,太監這個職業自此從歷史舞台消失。
太監們被驅逐出去的時候按照級別給發了一筆遣散費。首領太監每人200元,普通的小太監每個人就可憐了,只有20元。至於他們出宮後的生活,我們分開來講。
首先是職務高的、有錢的太監。
這些人平時在宮裡得寵,可以得到不少的賞賜。有很多職務的油水還特別多,比如負責採購的。其中很多人出宮前就都在北京置辦有了產業。除了衣食無憂,有的甚至還納了幾房小妾。比如慈禧跟前的紅人小德張。他出宮後經營了好幾家綢緞莊、當鋪。除了自己納妾,連他過繼來的兒子都有三個老婆。家裡面的僕人都有三十多個。不過解放後產業都被充公,淪落到了上街賣賣油炸果子。但是不管怎麼說,好歹落了個善終。
普通太監,手上稍微有點錢的。
太監們為了養老,曾經自發的組織了一個養老義會。就想點類似於現在的養老保險,這個最初是在明朝時候就有了。因為普通人都看不起太監,不願意接納他們。他們為了養老就集資建廟,出宮了以後就到廟裡生活。在宮裡的時候趁著能撈錢,就多攢點錢交給廟裡。這樣年紀大了出宮了就有了去處,不交錢的太監是沒資格到廟裡住的。現在北京周邊的很多寺廟最初就是太監們興建用來養老的,比如最出名的萬壽興隆寺。
這些太監們死後會被埋到一個專門屬於他們的墳場。現在大名鼎鼎的中關村以前就是一片墳地,埋的就都是這些太監。中關村以前的名字是中官村,中官既太監。
最後一部分,最窮的太監。
在任何時代,沒錢的人過的永遠都是最慘的,這些太監也不例外。很多太監在宮裡的時候被人欺負,職務上也撈不到什麼油水。一輩子沒攢到錢,以至於出了宮以後日子也非常凄慘。因為沒有錢交給養老義會,沒有地方住只能流落街頭。據記載,溥儀把太監們驅逐出宮後有大概三百多人淪落到街頭當乞丐。到了第二年這些人就少了一半,大部分被餓死凍死。
解放後的情況
到了解放後,還有不到十個太監健在。政府將他們接到一起進行贍養。每個人每月有16塊錢的補貼,識字有文化的還被安排了工作。孫耀庭就被安排到北京寺管組去當出納,每月有35塊錢的工資,在當時可算是高薪了。
到了八十年代,還活著的太監就只剩下孫耀庭和馬德清兩個人了。政府又給他們安排了一個和尚去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1987年馬德清去世。1996年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去世。至此,最後的太監徹底從歷史舞台消失。
※《亮劍》為什麼能成為抗戰劇中的經典?
※成龍因為女兒再次出名,這次連外媒都驚動了,這次丟人都丟到國外了
TAG:傻笑笨天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