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一朝最幸運的皇帝,皇位就這樣砸到了他的身上!
—場皇位的爭奪,為何一個無力參與角逐的幼童奇蹟般勝出?在兩權相害取其輕的角逐中,福臨如何幸運地成了權力鬥爭中的平衡點?
皇太極不甘心偏安於東北一隅,一心要奪取大明江山。多年的鞍馬勞頓、內外負重、思慮過度,再加上荒淫無度的後宮生活使他曰漸蒼老了。崇德八年盛夏之夜,盛京的皇宮顯得格外的靜謐。清寧宮的東暖閣里卻異常忙亂,皇太極在睡夢中駕崩。也許是他沒料到自己會突然死亡。在人們從忙亂和哀痛中清醒過來,如何確立王位繼承人的問題便提到議程上來了。然而令皇太極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他屍骨未寒〃之際,八旗當中一場醞釀已久的皇位爭奪戰立即趨於白熱化。
當時,論資格和實力有望爭奪帝位的勢力主要集中在這幾派人物身上,睿親王多爾袞及他的兩位同胞兄弟英郡王阿濟格和豫郡王多鐸;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以及支持他的皇親國戚文臣武將。當時不到6歲的福臨和其他四位與他年齡相仿的鎮國公高塞、輔國公常舒、輔國公韜塞和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根本沒有在繼承人之位的視線之內。肅親王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容貌不凡,有弓馬才〃,英毅,多智略";又久經戰陣,屢獲軍功;況且皇太極生前親掌的正黃、鏍黃和正藍三旗大臣擁護豪格繼位,尤其是兩黃旗貝勒大臣更是誓死效忠。在後金進攻明朝的多次戰役中,豪格均身先士卒,英勇奮戰,屢立功績,天聰六年六月,晉爵為和碩貝勒。此時,豪格已參與議論軍國政事。天聰九年,他同叔父多爾袞收降察哈爾林丹汗子額哲,收元傳國玉璽,有大功。
皇太極死時,除豪格外,諸子最大的不過十一歲,而且都沒什麼功績。在這種情況下,豪格感覺到這大清的江山理應是他豪格的。然而他也深深感到不安,因為在他的眼裡只有一個對手,一個敵人,那就是小他幾歲的叔父多爾袞。豪格曾經從大伯父代善那裡聽說過有關當初太祖努爾哈赤打算立九王多爾袞為帝的事情,儘管事情的結果並不是這樣,但他對多爾袞無形中總有著一種警惕感。表面上他們年齡相當,又是叔侄,其實他們的關係很不好。豪格也說不清楚,只在潛意識裡總覺得多爾袞對自己是一個威脅,有見了他渾身就不舒服的感覺。其實多爾袞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由於命運的捉弄,他們註定要成為一對冤家了。
多爾袞多年來,出生入死,馬不停蹄地跟隨皇太極打天下,爭地盤,先後降服了察哈爾和朝鮮,使大清掃除了後顧之憂,多爾袞的軍隊還接連不斷進攻明朝,直搗中原,頻頻獲勝,為大清江山開疆闢地立下了卓越功勛。
在這場矛盾複雜的權力爭奪當中,皇位的繼承權就演變成了圍繞以多爾袞和豪格中心展開,兩派勢均力敵,誰也壓不倒誰,卻都劍拔弩張,不惜以武力相拼。多爾袞意識到,自立,兩黃旗大臣必發兵變,自己身家性命也要受到威脅,決不能迎鋒而上;但也絕不能立豪格為帝,因為那樣將意味著自己再也不可能有操縱朝政之機。久經考驗的多爾袞想出了一個令人不得不感到意外,又不得不服的方案:立九阿哥福臨!另外,又議定以多爾袞和豪格勢力的代表濟爾哈朗共同輔政為附加條件,而且在福臨年長之後當即歸政"。
兩黃旗大臣頓時啞口無言:立的是皇子,兩黃旗仍是天子自將之旗;豪格知道立的是弟弟,有苦難言,況且還有兩王輔政;濟爾哈朗雖然同意擁立豪格,但尚未表態,立了皇九子,自己可做輔政王,自然沒有異議。
城府深沉的多爾袞終於又一次展現了他的才華,他知道兩派政治力雖都缺乏擊敗和壓倒對手的絕對優勢,結果只得以扶立未諳世事的娃娃福臨作為折中方案。也許,正因為福臨是個諸事不懂的娃娃,他才具有不帶任何政治偏見的〃資格,從而繼承皇位。於是,6歲的福臨意外地坐上了大清國皇帝的寶座。這有點像天助神佑,但也並非找不出事理的根據來。正如一位哲人說過的,在權力爭奪的平行四邊形諸力中,兩條邊的兩個不同方向的分力,鬥爭的結果,既不是這條邊的力,也不是那條邊的力,而是對角線的力,就是兩個分力所產生的一個合力。福臨,幸運地成了這條權力鬥爭中的"對角線"。
TAG:憑欄歷史 |